2019年 第35篇
by小鹽
論「扎心」,日劇絕對是電視劇大軍中的佼佼者。
洞察日常生活和人們心中的各種裂痕,表達那些存在但未被鄭重表達的聲音,反思眼下的生活和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豆瓣評分9.4,最近熱播的、讓人看了分分鐘想裸辭的新劇《凪的新生活》,又一次把人扎得又痛又舒服。
(註:凪,和製漢字,意為「風平浪靜」,讀作Nagi,低高音。)
改編自日本同名人氣漫畫《凪のお暇》,《凪的新生活》講述了職場社畜大島凪裸辭、搬家、尋找自我和重置人生的故事。
好玩有趣的人物設定,腦洞大開的故事情節,清新爽朗的畫風和歡脫可愛的音樂,《凪的新生活》絕對是炎炎夏日裡最佳的「清涼/好心情」佐餐日劇!
漫畫版《凪的新生活》
01
中國人有個說法叫「有眼力見兒」,日本人有個說法叫「閱讀空氣」,聽著都是好詞兒吧,但女主角大島吃虧就吃虧在太有「有眼力見兒」(會「讀空氣」)了。
領導面前,她有眼力見兒,明明是替同事背鍋,她還一個勁兒地「是是是是,好好好好,您說的都對……」
同事面前,她有眼力見兒,一起吃飯的合照自己都被拍糊了,她還一臉微笑地說好,事後當然也不忘了貼心地去社交平臺點個讚。
就連在本該「放飛自我」的男朋友面前,大島還是很有眼力見兒,比如,她的頭髮原本是這樣嬸兒滴——
但為了迎合男友酷愛「黑長直」的癖好,她不惜每天早上花一個多小時,把自己弄成這樣嬸兒滴——
大島累嗎?累!但她希望自己的「累」終有一天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可是,就像很多討好型人格患者一樣,大島的「委曲求全」很多時候不過是一廂情願。
委屈來委屈去,她不僅沒等來期待已久的「回報」,反而等來了摧毀整個生活的「崩潰」。
同事表面跟她要好,內心的真實想法卻是:我絕對不要變成她那樣的人!
男朋友好像很愛她,卻從來沒把戀情公開過,跟別人說起她竟是「這種小氣的女人」「不可能結婚」「也就是那方面技術挺好的」……
偶然聽到同事和男友這些話的大島窒息了,擅長「讀空氣」的她喘不上氣,暈倒,住進了醫院。
從醫院出來,大島想要改變。
她辭了工作,退了房子,扔了家具,頂著一頭自來卷,蹬上一輛自行車,租下東京郊外的一間小房子,決心改變自己,開始新的生活。
02
郊外空氣好,讓人心情放鬆舒暢,大島感覺又可以自由呼吸了。
但「察言觀色」這種「病」,可不是換個環境就能治好的,一不小心,她又犯了。
去菜市場買菜,明明覺得結帳結錯了,但看一眼收銀小姐那副不好惹的表情,大島又開始了激烈的內心鬥爭。
來這裡不就是為了做出改變嗎?猛然意識到自己又在「讀空氣」的大島戰戰兢兢,終於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
「維權」成功!大島第一次覺得:「做自己」的感覺,真好啊!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第二次、第三次就變得容易多了。
於是,大島不僅果斷拒絕了別人的推銷,並因此交到了第一個好朋友,還前所未有地把挖苦自己前同事給懟了回去!
除了勇敢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從過往生活中脫離出來的大島還開始從各個方面、更深入地審視自己。
比如,自己真的喜歡男朋友慎二嗎?自己到底喜歡他什麼地方?
想來想去,大島才發現自己喜歡的並不是慎二這個人本身,而是他身上的光環,起決定作用的其實還是「別人的眼光」。
想明白了這一點,大島敞開心扉接納了隔壁常人看來「不務正業」的「party小哥哥」,不僅擁有了新的生活,還收穫了新的愛情。
03
好的故事,就是從細緻入微處,帶給我們共鳴,又讓我們思考。
《凪的新生活》講的是女孩大島的故事,可又不僅僅是女孩大島的故事。
「尋找自己」「做自己」其實是故事中每個人(也是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拿大島的前(渣)男友我聞慎二來說,比起善於察言觀色的大島,他把自己「藏」得更深。
大島是「閱讀空氣」,慎二更加技高一籌,他要「創造空氣」。
但就是這樣一臺人見人愛的「好氣氛製造機」,一個在任何場合都如魚得水的我聞慎二,其實比大島活得更擰巴。
明明喜歡大島喜歡得要死,表現出來卻像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從不懂得直接表達,話總是反著說,嘴毒到欠揍。
每一集的最後,慎二都因為被大島拒絕而哭得稀裡譁啦的,明明傷心得要死,可第二天面對大島,還是毒舌,還是嘴硬。
(心)都碎成渣了
比起大島,認同和直接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擺脫氣氛的「綁架」,「既得利益者」慎二更加難以做到。
而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劇中一個正面的例子應該是住在大島樓上的婆婆。
大島本來猜想這樣一個四處撿東西、吃麵包店的邊角廢料、一個人生活的老太太應該過得很糟吧。
但事實恰恰相反。
婆婆家裡不僅乾乾淨淨,而且整天放著自己喜歡的電影,她還會用麵包店的邊角料做好吃的甜點。
聽從內心的聲音,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就算一個人,就算年老,原來也可以過得很棒啊。
考慮別人的感受是應該的,但是一味考慮別人的感受,甚至為了迎合別人而扭曲自己,最後受到傷害的,也只是自己而已。
就像凪說,空氣不是用來觀察的,是用來呼吸的。
願我們都能不讀空氣,自由自在地呼吸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