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現在沒有人再懷疑比特幣的牛市已經來了。最近我們的一些小夥伴開始著力研究2017年牛市的一些歷史情況,希望能夠找找有啥借鑑參考的東西,來指導他們的操作。對此我要開始潑冷水了。
我覺得,這波牛市和2017年的牛市完全不一樣了。這裡面有這麼幾個重大的差別。
首先的差別在兩波牛市的參與者認知上。
我們回顧以往,一般重大的新技術出現,都會經歷這麼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潛伏期,這個階段主要是一些技術從業者參與,他們或者憑興趣,或者是因為工作原因在參與,他們本身並不一定能知道這個新技術未來會改變世界。比如,網際網路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為人所知。
區塊鏈誕生於2009年,一直到2016年開開始大規模的被公眾所知。這門技術經歷潛伏期後,一般會迎來一輪泡沫。之所以會形成泡沫,是公眾第一次接觸新技術後,會對新技術產生過高的預期,然後瘋狂的投錢想獲得新技術的紅利。
但是這時候新技術剛經歷潛伏期,離大規模實用還有段距離,在技術上無法達成公眾的預期,這裡就產生了巨大的落差。網際網路在2000年有一波網際網路泡沫,就是典型的這種公眾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過高的預期帶來的牛市。
2017年的那波牛市,也屬於公眾第一次接觸區塊鏈,過高的預期帶來的牛市。泡沫過後,會有一個陣痛期,陣痛期內,這門技術的民生會較臭,會有一大幫子嫖了小三還要把給小三花的錢拿回來的磚家出來講,某某技術是騙子是泡沫送給我都不要。陣痛期過後,伴隨著技術的成熟,各種大規模應用的落地,又會展開新一輪牛市,新一輪牛市才是健康的,可持續的,有價值支撐的。
比如網際網路2000年泡沫破裂後,經歷了大約三四年的陣痛期,陣痛期內,類似巴菲特這樣的傳統老頭就很牴觸網際網路,然後從2003年亞馬遜、谷歌、Facebook這類應用落地開始,網際網路展開了一輪持續至今的牛市,20年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普遍是銀行、石油、保險等,現在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普遍是網際網路企業。與網際網路的發展脈絡很像,2017年的泡沫破裂後,區塊鏈技術也經歷了一波陣痛期,在陣痛期內區塊鏈技術聲名狼藉,類似我這樣的行業從業者都羞於跟別人說我們是做區塊鏈的。然後從這波牛市開始,區塊鏈行業可能就進入了類似網際網路這樣的價值發現期了。
這裡就講到了,這波牛市和2017年牛市的第二個不同的地方,就是這兩波牛市的底層驅動力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可以毫不客氣的說,2017年的牛市,就是一輪傳銷推動的牛市。因為公眾第一次大規模的接觸區塊鏈技術,產生了過高的預期,急於參與進來賺錢,所以有大量的空氣幣項目和傳銷團隊進入了這個行業,他們拼命的去鼓吹拉人頭進入,很快的把牛市推起來。然後因為傳銷不可持續,所以那波牛市又很快崩盤,落下一地雞毛。歸根到底是因為參與那波牛市的韭菜根本不知道價值在哪裡,只是追隨價格短炒。那波牛市裡的幾個KOL也講不出牛市的價值支撐在哪裡,只能弄出類似「共識」,「信仰」這樣的概念出來。
這波牛市的底層推動力顯然跟2017年不一樣了。這輪牛市的底層推動力主要在於比特幣的價值發現。從2019年,我就發現我周圍的企業家好像開始熱衷於比特幣了。當時我還很好奇,跑過去問他們為啥他們怎麼靈魂開竅開始買幣了,這不符合他們平時賊精賊精的人設。其中有倆跟我關係好的企業家私下裡跟我說了,把錢放比特幣裡,監管機構看不到,萬一自己出事,監管機構也沒法凍結自己的資產,這是為國外的老婆孩子留退路呢。
我頓時恍然大悟,果然企業家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我們平時一直在講的什麼匿名、不可篡改這樣的詞其實是把經念歪了。在企業家眼裡,比特幣簡直是為有錢人量身定製的藏錢的小金庫,一旦錢藏到小金庫裡,就沒有人能搶走,這樣的小金庫是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所有的有錢人的夢想,終於在新時代通過區塊鏈技術來實現了。有一就有三,有三就有萬物。有倆賊精的企業家獲得了這個認知,我相信全世界的有錢人和企業家都不傻,都遲早會脫離官方宣傳的洗腦,醒悟過來,認識到這個比特幣對他們的價值,最悲催的可能是瑞士銀行,他們可能會被掃入歷史垃圾堆。
基於這個現實中正在發生的現象,我們再看這輪牛市的走勢就可以看的很明白。
首先現在發生的牛市,就是比特幣牛市,最多再加一個以太坊,小幣種作為一個整體,處於歇菜過程中,EOS更是在跟USDT競爭新時代的穩定幣寶座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比特幣正在經歷價值發現的過程,被更多有錢人發現價值,以太坊一統公鏈的苗頭出來了,也在醞釀DEFI的價值,其他小幣種價值不明顯,最多只能搭搭順風車,一不小心還會被捲入車輪碾死。
其次,這輪牛市比特幣的走勢極其堅決。這主要是因為機構入場主導了比特幣的走勢。機構的思維中,靠低買高賣操盤是戰術層面的事,對於低估價值的發現是戰略層面的是,如果機構們發現了比特幣的價值,並對比特幣的價值進行重新評估,預測目標價格,那麼低於這個目標價格的比特幣對於機構來說都是白送。所以走到現在比特幣基本上就沒有啥回頭的時候,
最後,這輪牛市可能會消滅眾多的小幣種。依然以網際網路為例,網際網路全行業的價值就集中在幾十個大型的巨頭身上,一票中小網際網路項目有價值,但是他們加起來的價值可能還不足網際網路巨頭的零頭。類似的,今後區塊鏈行業可能會是隔幾年出一個巨頭的應用,然後十年後,可能就一二十個有應用支撐的大幣種,整體市值佔到了全網的90%。留給小幣種的空間很小。從2017年至今,雖然有些小幣種命很長,但是如果沒有價值的話,終究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