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8個創新藥獲批上市;愛爾眼科遭艾芬怒懟,市值一日縮水275億...

2021-01-09 創業邦

整理 |高嵩

Part.1

一周投融

本周全球醫療健康領域融資事件共19起,其中國內10起,國外9起。據睿獸分析不完全統計,本周國內醫療融資金額總計近14.15億人民幣,海外融資金額總計達2.29億美元。

數據來源:睿獸分析

本周國內融資超1億人民幣的公司信息如下:

火石創造成立於2015年8月,總部位於杭州。作為數據驅動產業治理解決方案的廠商,火石創造為政府、園區提供數據驅動產業發展整體解決方案,包括產業頂層設計、產業大腦系統、智能招商系統和數位化創新服務平臺及產業資源專業服務。

恆升醫療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高端醫療器械集團型企業,專注於心血管介入診斷治療領域。2020年,其旗下子公司萬瑞飛鴻的NOYA雷帕黴素藥物洗脫支架曾以最高價中標國家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

優腦銀河成於2019年7月,是一家創新型腦科學公司,旨在幫助解決大腦疾病和實現更強智能,由哈佛醫學院劉河生教授、麻省理工學院RobertDesimone院士、麻省理工學院馮國平院士和企業家魏可成聯合創辦。

拓臻生物成立於2016年12月,是一家專注於治療開發NASH、肝纖維化和肝細胞癌等慢性肝臟疾病的全新療法的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和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拓臻生物現已建立了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變性到NASH,肝臟炎症到纖維化的全方位慢性肝病產品組合。

天辰生物致力於在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研發具有差異化的新一代大分子抗體,其多個項目即將進入臨床階段,此次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支持公司在研產品的臨床申報以及後續臨床實驗的快速啟動,並基於公司的技術平臺開發新的候選產品,進一步豐富公司目前的研發管線。

再極醫藥是一家專注於靶向療法和免疫療法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物研究(First-in-class)的生物醫藥科技型公司。公司以「研藥救治,生命希望」為使命,以腫瘤免疫、靶向藥物和化療藥的全口服聯用為目標,為更多的癌症患者帶來福音。

國外融資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睿獸分析

Part.2

一周政策動向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於3月1日啟用 119種新增新藥入選

2021年3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將正式啟用新版目錄。2020年是國家醫保局連續第三年開展醫保目錄藥品準入談判工作。與往年相比,2020年談判降價調入的藥品數量最多,惠及的治療領域最廣泛。

共對162種獨家藥品進行了談判。經過談判,119種藥品談判成功。談判總成功率73.46%。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共涉及31個臨床組別,佔所有臨床組別的86%。(人民日報)

國家醫保局:集採冠脈支架在18個省份落地實施

2021年1月1日,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結果在北京、天津、遼寧等18個省區市正式落地實施,這些地方的患者用上了集採後的冠脈支架。

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首批落地實施的18個省市(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南、廣東、海南、貴州、雲南、甘肅、青海、新疆(含兵團)。首批落地的18個省市(區)中選產品本地庫存量平均達到協議採購量的33%,能夠滿足醫療機構首月使用需求。其餘省份將在2021年1月份陸續落地實施,爭取早日讓患者使用上集採後的冠脈支架。(央視網)

國辦印發意見就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提出23項舉措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有利於改善民生福祉,有利於促進家庭和諧,有利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意見》就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提出四個方面 23 項舉措。

一是健全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政策體系。分層次加強科學規劃布局,省級人民政府要將養老託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進,並制定「十四五」養老託育專項規劃或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城鄉養老託育發展,強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能。

二是擴大多方參與、多種方式的服務供給。優化居家社區服務,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養老和託育服務網絡。提升公辦機構服務水平,加強公辦和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建設。推動培訓療養資源轉型發展養老服務,鼓勵培訓療養資源豐富、養老需求較大的中東部地區先行突破,重點推進。拓寬普惠性服務供給渠道,引導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質效。

三是打造創新融合、包容開放的發展環境。促進康養融合發展,深化醫養有機結合,發展養老服務聯合體,支持根據老年人健康狀況在居家、社區、機構間接續養老。

四是完善依法從嚴、便利高效的監管服務。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改進提升政務服務質量。積極發揮多方合力,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積極性,開展機構服務能力綜合評價,引領行業規範發展。強化數據資源支撐,探索構建託育服務統計指標體系。(來源:經濟日報)

Part.3

大公司&大事件

愛爾眼科遭艾芬隔空怒懟,涉多起醫療糾紛,市值一日縮水275億

知名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日前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愛爾眼科,稱其經愛爾眼科治療眼病後視網膜脫落,右眼幾乎失明。

3000億市值的愛爾眼科一時站上風口浪尖。1月4日,愛爾眼科開盤即下跌,最大跌幅超過9%,截至收盤報68.22元/股,跌8.91%,總市值2811.7億元,相比前一個交易日縮水275億元。(時代周報)

O藥臨床被勒令暫停半年,施貴寶合作夥伴造假,遭科技部重罰

2020年12月20日,科技部政務服務平臺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稱,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對百時美施貴寶公司違反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規定一案進行調查,現已調查終結。

《決定書》指出,愛恩康公司員工在與施貴寶合作的臨床試驗中,偽造公章和法人籤字, 向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提交虛假申請材料。

愛恩康是全球排名第四的CRO公司,主要負責代理藥品生產企業的臨床試驗,負責與醫療機構的溝通,完成新藥審評的申報工作。

愛恩康是因為偽造公章,涉嫌幫助施貴寶公司違規獲得「中國人類遺傳資源收集(國際合作)活動行政許可」。科技部決定:停止受理施貴寶公司涉及我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活動申請六個月。同時,愛恩康被暫停相關活動一年。(健識局)

輝瑞新冠疫苗已致2人死亡

12月30日,葡萄牙一名41歲的女性醫護工作者接種了輝瑞公司的新冠疫苗後死亡。據葡萄牙《晨郵報》1月4日的消息,沒有跡象表明她曾患有任何疾病或併發症。

這已經是輝瑞新冠疫苗導致的第2個死亡案例。此前據《紐約時報》報導,瑞士一家養老院的91歲老人,在接種輝瑞新冠疫苗2天後開始出現尿路和腹部疼痛,隨後出現血壓下降和脈搏加速的情況,5天之後老人突然去世。

除了這兩例死亡病例之外,美國、以色列等國家還出現了幾起接種輝瑞mRNA疫苗之後的死亡事件,但均被證實與疫苗安全性無關。不過這已經引起民眾對該款疫苗安全性的擔憂。(健識局)

上藥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開工,該項目投資金額高達80億元

2021年1月1日,在張江科學城內,浦東又一重磅生物醫藥項目——上藥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宣告開工。該項目投資金額高達80億元,聚焦抗體與疫苗、細胞治療、基因治療三大方向,將以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打造全國領先的生物醫藥創新產業集群。(證券時報)

輝瑞推出全新標識,專注疫苗和處方藥

製藥巨頭輝瑞公司(Pfizer)周二公布了數十年來的首次重大品牌重塑,推出了新的標識,旨在突出該公司從一家多元化的醫療健康巨頭轉型為更加專注於開發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處方藥和疫苗的企業。這個醞釀了18個月的標識,用公司名稱左側的螺旋形設計取代了自1948年以來就採用的包住公司名稱Pfizer的像藥丸的橢圓形。新標識保留了當前的元素,包括名稱、字體和藍色。(公司官網)

高達1.75億美元!再鼎醫藥將獲得「first-in-class」療法大中華區獨家權利

1月7日,再鼎醫藥發布新聞稿稱,將以總計1.75億美元的合作付款獲得argenx公司在研新藥efgartigimod在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澳門地區)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根據新聞稿,efgartigimod的首個適應症全身型重症肌無力已經在美國遞交上市申請。(醫藥觀瀾)

科興新冠疫苗有效率 78%:巴西公布 III 期臨床試驗數據

當地時間2021年1月8日,巴西聖保羅州政府正式公布中國科興疫苗在巴西的 III 期臨床試驗結果:有效性為 78%,其中對中、重症的有效性為 100%。(丁香園)

Part.4

新產品&新技術

綠葉製藥改良型新藥注射用利培酮緩釋微球即將獲批上市

近日,綠葉製藥按化藥註冊分類2.2類申報的注射用利培酮緩釋微球(受理號:CXHS1900036、CXHS1900037、CXHS1900038)上市申請處於「在審批」階段,有望於近期獲NMPA批准上市。獲批後將會成為國產首家上市注射用緩釋微球劑型。(醫藥魔方)

羅欣藥業 1 類新藥替戈拉生片上市申請獲CDE受理

12月31日,羅欣藥業公告顯示,其下屬子公司山東羅欣藥業開發的1類新藥替戈拉生片上市申請獲CDE受理。用於治療糜爛性食管炎。

替戈拉生片是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類藥物(Potassium-CompetitiveAcid Blockers,P-CAB),其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機制為競爭性結合壁細胞內 H+/K+-ATP 酶(質子泵)的鉀離子結合部位。與質子泵抑制劑(PPI)不同,P-CAB 可直接抑制 H+/K+-ATP 酶,而無需在強酸環境下活化。而且,無論 H+/K+-ATP 酶活化與否, P-CAB 均可與之結合。

2015 年 10 月,山東羅欣與韓國 CJ HealthCare Corporation達成協議,獲得替戈拉生中國境內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權益。(醫藥魔方)

恆瑞 PD-L1 單抗啟動 III 期臨床,針對小細胞肺癌

1 月 5 日,Insight 資料庫顯示,恆瑞 PD-L1 單抗 SHR-1316 啟動了一項 III 期臨床,聯合化放療治療局限期小細胞肺癌。

SHR-1316 是恆瑞自主研發的PD-L1 產品,可解除 PD-L1 介導的免疫抑制效應,增強殺傷性 T 細胞的功能,發揮調動機體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腫瘤細胞的作用。

恆瑞最早於 2017 年 2 月首次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同年 9 月獲批臨床。目前,SHR-1316 共啟動 6 項臨床試驗,其中包括 3 項III 期臨床,分別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圍術期、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和局限期小細胞肺癌。(Insight資料庫)

恆瑞醫藥度他雄胺軟膠囊獲批,國內第二家

1 月 7 日,NMPA 最新批件顯示,恆瑞醫藥 4 類仿製藥「度他雄胺軟膠囊」獲批上市並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成為國產第二家獲批。該藥是一款前列腺增生治療藥物。

度他雄胺 (dutrsteride) 是一款 5α-reductase 抑制劑,能夠同時抑制Ⅰ型和Ⅱ型 2 種 5α還原酶,用於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 的中重度症狀。

該藥由葛蘭素史克研發,2001 年在美國上市, 2015 年專利過期,2018 年該藥銷售額為 5.72 億英鎊;2011 年原研獲批進入中國市場,據悉 2017 年中國銷售 59 萬人民幣,在 30 億的前列腺市場上度他雄胺佔據份額較少。(Insight資料庫)

Part.5

言論&數據

2020年48個創新藥獲批 抗癌藥最多

2020年,新冠疫情並未阻止我國創新藥上市的步伐。這一年,國家藥監局共批准48款創新藥上市,僅比2019年少6個。其中,抗癌藥數量最多,共有16個,佔比達三分之一。

根據醫藥魔方數據統計發現,2020年獲批上市的48個創新藥裡,有28個化藥、15款生物創新藥、3個中藥、2個疫苗。16個抗癌藥包括禮來的阿貝西利、和黃醫藥的索凡替尼、恆瑞醫藥的氟唑帕利、豪森藥業的阿美替尼、羅氏的阿替麗珠單抗等,用於治療乳腺癌、肺癌、淋巴瘤、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神經內分泌瘤、腹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多個癌種。(新京報)

相關焦點

  • 愛爾眼科遭艾芬怒懟,市值一日縮水275億;48個創新藥獲批上市
    (來源:經濟日報) Part.3 大公司&大事件 愛爾眼科遭艾芬隔空怒懟,涉多起醫療糾紛,市值一日縮水275億 知名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日前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愛爾眼科,稱其經愛爾眼科治療眼病後視網膜脫落
  • 抗疫醫生艾芬「右眼近乎失明」,愛爾眼科市值縮水274億
    直到2020 年 5 月,艾芬醫生發現自己的右眼視力急劇下降,連心電監護儀上的數據都看不清楚,也不敢開車,但由於當時武漢的公立醫院還沒有很正常的開展工作,她便聯繫了一位三甲醫院退休後返聘到愛爾眼科的眼科主任諮詢。5月21日,經檢查,上述眼科主任為艾芬醫生做了診斷:右眼存在白內障、屈光不正的問題,遂向她推薦了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副院長、白內障與老視專科主任王勇進行手術。
  • 知名醫生在愛爾眼科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醫療事故不斷,市值飆至...
    來源:易簡財經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以患者身份,開懟上市公司愛爾眼科,引發各方關注。據悉,艾芬因視力明顯下降,於2020年5月前往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治療。該院副院長王勇稱其右眼患上白內障,為其做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但術後三四個月其視力仍未好轉,於是前往武漢市某醫院檢查。
  • 一夜暴跌230億,是什麼遮住了愛爾眼科的眼?
    在此背景下,愛爾眼科上半年門診量和手術量雙雙下滑,營收、淨利降幅12.32%、2.72%,為上市以來首次。不過,隨著疫情逐漸消退,復工復產活動加速推進,愛爾眼科一掃之前的萎靡態勢,其最新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2020年1-3Q,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65億元,同比增長10.78%,歸母淨利潤15.46億,同比增長25.6%。
  • 愛爾眼科深陷風波!這背後,是資本助推下瘋狂的擴張……
    撰文:言叔,出品:人言財經愛爾眼科最近出事了。截止到昨天收盤,愛爾眼科收報68.22元/股,收跌8.91%,市值跌破3000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個交易日蒸發了275億元。事情的起因是微博醫療圈的大V——@急診向日葵艾芬 ,粉絲219萬,近期接受記者採訪稱,自己因在武漢愛爾眼科的不當治療,導致右眼視網膜脫落,幾乎等同失明。
  • 愛爾眼科的艾芬之問 5個併購隱患 陳邦快慢經怎麼念
    2020年的最後一天,愛爾眼科在魔幻中度過:一邊,資本市場如魚得水,股價74.89元/股,再創新高,市值3087億元;另一邊,輿論場遭轟,一位艾芬患者的醫療糾紛,助其登上微博熱搜。01維權VS醫鬧 艾芬真相之問醫患糾紛,早已屢見不鮮。之所以強關注,在於患者的特別身份: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知名抗疫醫生。
  • 剛剛,愛爾眼科發聲:艾芬右眼失明與手術無關!3000億大白馬股會炸鍋...
    導讀:新年伊始,3000億眼科白馬愛爾眼科與知名醫生艾芬的糾紛引發全網關注。而就在1月4日清晨,愛爾眼科就此事發布了自查報告。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愛爾眼科,稱在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
  • 私募爭鳴|景泰利豐張英飈:從愛爾眼科現象深度剖析2021年投資機會
    很多人會覺得這麼一家市值1000多億的公司,當年又漲了這麼多,估值也比較高,你為什麼還要分享,而且還是在格隆匯的思想會這麼高端的活動上? 那麼事實證明,愛爾眼科2020年在2019年漲幅的基礎上繼續上漲了1.3倍 ,所以我想在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首先給大家解剖一下愛爾眼科現象,也是對後面分享2021年的投資機會做鋪墊。
  • 「發哨人」掀翻「眼科帝國」
    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稱在該醫院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這位擁有200萬微博粉絲的抗疫女醫生,在愛爾眼科(300015.SZ)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讓這個市值3000億的「眼科帝國」陷入了巨大的信任和輿論危機。
  • 抗疫醫生艾芬右眼近乎失明,一條微博,讓某公司蒸發約275億元!
    就這樣,負責給艾芬治療的眼科醫院—愛爾眼科,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民營醫院第一股—愛爾眼科 2009年,愛爾眼科成為第一批在創業板上市的28家上市公司之一。上市至今,愛爾眼科的股價達到了30倍。
  • 高速擴張暴隱患,愛醫生「糊弄」艾醫生,愛爾眼科模式遭疑
    對於這種邏輯,就算是普通人也糊弄不過去,更別說患者是一位醫生了,於是在愛爾眼科醫生多番推諉下,艾芬在2020年12月31日以一名患者的身份發布視頻,將這一事件進行曝光,視頻一出,引發大量關注,也將愛爾眼科送上熱搜。自查報告難信服作為市值剛站上3000億的大白馬愛爾眼科,過去幾年是其風光無限的時候,也是其高速擴張的時期。
  • 愛爾眼科:整合力就是生產力
    以2008年收購的廣州愛爾眼科醫院為例,八年間營業收入已從原來550萬元左右到如今突破7000萬元。廣州愛爾CEO高平回憶道,在愛爾眼科控股以前,醫院的規模很小,上下人員只有40個左右,營業額也不到500萬元,基本處於虧損狀態。2008年以後,愛爾眼科對醫院的品牌、目標、科室等運營項目上統一管理,醫院知名度大大提升,目前市場佔有率在廣州地區排第二,僅次於中山大學眼科中心。
  • 三巨頭市值均新高!2021年醫藥生物這些細分賽道還是好機會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餘曉宇 2021年,醫藥生物還是好的投資機會嗎? 已經過去的2020年,A股市場跌宕起伏。
  • 深化「分級連鎖」體系 愛爾眼科擬收購大理華山眼科70%股權
    來源:e公司愛爾眼科(300015)12月10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擬收購南京愛爾安星眼科醫療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下稱愛爾安星)所持有的大理華山眼科醫院有限公司(下稱大理華山)35.7%的股權,收購濰坊視見信息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所持有的大理華山34.3%的股權。
  • 高瓴70億搶押百濟「神話」?4年巨虧128億 股價卻創新高背後
    此前,高瓴參與和支持了百濟神州共計7輪的融資,從2014年的A輪,到2015年的B輪,從2016年美國上市,到上市後的定向增發,再到香港上市,而且在百濟神州與國際醫藥巨頭的合作背後也有高瓴的影子。而且,高瓴資本有個習慣,他們投資的公司,一般都會不斷加倉。事實上,高瓴資本對醫藥行業格外青睞。
  • 抗疫醫生在愛爾眼科「失明」的背後:一場存在絕對禁忌症的手術
    2020年的最後一天,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日,艾芬公開質疑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爾眼科」,300015.SZ),稱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愛爾」)診療不規範,以至於她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導致右眼視網膜脫落。
  • 復盤與展望:前十年磨中國劍新十年鑄世界尊——愛爾眼科三大成功...
    自愛爾眼科2009年上市至今已近十載,眼科市場規模由十年前不到300億到如今已突破千億,以16.07%的年複合增速高速增長。得益於優質賽道提供的廣闊空間,愛爾上市以來營收及淨利潤增長均超10倍,市佔率也提升3倍,成為唯一一家千億市值的眼科診療跨國集團。
  • 專注眼科創新藥研發,典晶生物完成5000萬美元A輪融資
    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高瓴創投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負責人易諾青表示:「隨著老齡化加重、生活方式改變、過度用眼增加和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近年來國內眼部疾病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然而眼科藥物研發技術要求高,且國內獲批新藥較少,國內患者有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典晶生物創始團隊擁有豐富的藥品開發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未來潛力巨大。
  • 醫藥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叢林法則,創新者生存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統 等19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中空纖維膜血液透析濾過器等10項優先產品上市。 微創醫療作為創新器械公司的代表,其下屬或相關公司已有共計20個產品獲批進入 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審批加速疊加資本支持,創新器械公司成長和業績兌現加速。科創板及港股18A通道 均迎來創新器械公司上市,且股價表現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