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阿波利斯市,
一名非裔男子弗洛伊德在一家雜貨店買了一包煙,因為被店員認為付了假鈔而報警。
幾名警察趕到後,對他進行了拘捕,卻在試圖將其帶入警車時雙方發生爭鬥。
一名白人警察把膝蓋頂在弗洛伊德頭部、頸部長達8分46秒,
其間,弗洛伊德不斷掙扎、哀求,但警察無動於衷。
即使是在弗洛伊德失去反應後,那位警察依然保持原有姿勢2分53秒。
隨後,弗洛伊德被送入醫院一小時後,宣布死亡!
隨著多個目擊者拍攝的視頻,迅速在社交媒體廣泛流傳,弗洛伊德之死,點燃了人們埋藏已久的憤怒...
從事件發生的明尼蘇達州開始,抗議活動和暴力騷亂迅速升級,並蔓延到了至少20個州和首都華盛頓。
歷史總是不意外地在重演,20世紀的美國歷史上,實在有太多種族騷亂的難忘記憶。
比如,1967年的底特律騷亂——
《底特律》
Detroit
1967年的底特律騷亂又稱「第十二街騷亂」,發生在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
事件共持續了五天,造成43人死亡,467人受傷,超過7200人被捕,超過2000座建築物受到破壞,
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多人死亡的暴動事件之一...
影片一開始就給觀眾重現了當年那場暴亂發生的導火索——酒吧查封事件。
1967年的一個晚上,底特律黑人區的某個酒吧,一群黑人在為越戰老兵舉行派對。
而警察卻突然闖入酒吧,查封了這間無照經營的酒吧。
隨即派對被迫終止,參與派對的人員也全部被壓上了警車。
因為警方沒能把酒吧後門的鐵鏈砸開,他們只好從十二大街的前門和主路上開展逮捕行動。
而這一舉動,引發了黑人街區民眾的圍觀和憤怒,騷動由此開始。
在六十年代,底特律的警察部門以暴力執法而臭名昭著。
加上種族歧視的區別對待,讓當地的黑人居民與白人執法者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酒吧查封事件之後,引發了大規模的黑人圍堵警察,底特律進入緊急狀態。
黑人們開始投擲石塊和磚頭,警察們被迫撤離。
但是聚集而來的黑人卻沒散去,一些不法分子藉機開始打砸搶燒。
事件逐步擴大化,導致底特律整個城市幾乎陷入癱瘓。
當地的州長卻選擇強硬處理,派出了軍方進駐城市內維持治安。
美國的第101空降師和第82空降師加入鎮壓人民的隊伍中。
這兩支空降師,都參加過二戰中的諾曼第登陸。
本來是對付法西斯的軍隊,政府卻讓它們把槍火對準了百姓。
這種強勢傲慢的軍事暴力鎮壓,不僅沒有控制事態的發展,反而導致了更混亂的局面——
街頭全是被砸毀的店鋪,搶劫案和縱火案時刻都在發生。
如此規模的騷亂的破壞力不亞於一場小型戰爭,而最遭殃的往往是人民...
弗雷德和拉裡,為躲避騷亂他們進到一個旅館,
之後他們結識了兩名白人女孩和一些黑人朋友。
幾個人在一起討論起了暴亂的話題,
一個黑人小夥卡爾突然拿出槍,模仿著白人警察的樣子對自己的一個朋友扣動了扳機,
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大了的玩笑,那把槍也只是傷不了人的信號槍而已。
隨後,玩嗨了的卡爾並沒有停止他的惡作劇,他還給街上的警察來了幾發信號彈。
結果,玩笑開大了——沒有任何懷疑,軍隊選擇直接對著旅館射擊開槍。
然後警察衝進旅館開始抓人。
警察頭子菲利普看見逃竄的卡爾,不給他任何解釋的機會,直接一槍擊斃,然後在卡爾身旁放下一把刀。
這招美其名曰,「因為自衛,意外殺人」!
菲利普讓旅館所有房客站成一排,肆意侮辱和毆打他們,尤其關照黑人。
白人女孩雖然同樣遭遇毆打,甚至被撕碎衣服進行言語侮辱,但這倆白人女孩是最先脫離魔爪的。
菲利普將這些黑人挨個拖進房間,使出慣用的審訊手法。
如果他們盤問無果,就會對著空處開槍,讓被審訊者裝死不出聲,從而讓其他人誤以為他們殺了不招供的人。
他甚至教唆同伴們也參與審訊的樂趣。
有個不明所以的同伴不知道他們是假殺犯人,所以真的槍斃了一個。
菲利普深知事情已經脫控,他決定放了所有人,前提是必須答應對整個事件的經過視而不見,裝糊塗...
但是,弗雷德卻拒絕謊言,被無情射殺...
當暴亂結束,第二天小旅館裡發現了三具黑人青年的屍體。
法庭審理此案,認為三名警察有重大嫌疑,事實上,這三人正是兇手。
但警察的辯護律師卻忽略警察犯下的罪行,反而質問黑人證人曾經是否犯下過錯,是否入過獄坐過牢。
證人不甘受辱憤而離去,他明白法庭已經沒有公正可言。
三名警察皆因無罪被釋放...
整部電影看下來,會讓人感覺非常揪心,即便是對美國歷史不甚了解的人,也會為之震撼。
這樣題材的電影註定是沉重的。
或許影片在歷史全面的展示上有許多不足,但是如果單純的以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來看,它將驚悚節奏、暴力感、現場感控制得行雲如水,
對於影迷來說擁有強烈的代入感,整體來看依舊是一部優秀的佳作。
電影的導演凱薩琳·畢格羅,作為好萊塢為數不多的知名女導演,熱衷於真實殘酷的戰爭題材。
在此之前,她已經先後拍攝了《拆彈部隊》和《刺殺賓拉登》兩部題材尖銳的現實作品。
並憑藉電影《拆彈部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編劇在內的6項大獎,打敗了當年全球大熱的超級大作《阿凡達》。
在這部《底特律》中,畢格羅試圖全景式還原那場美國歷史上的黑人們遭遇的不幸與痛苦。
但她沒有刻意得去煽情處理,反而始終保持一種冷硬克制的視角去還原歷史和現實。
電影中還出現了大量的紀錄片的片段交叉剪輯在電影畫面當中,
真實的歷史和虛構的創作相結合,展現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
可諷刺的是,關於美國的種族矛盾,關於美國警察的各種事件,仍然沒有停止。
儘管五十多年過去了,社會上相似的事件卻仍在上演。
而電影《底特律》的最終目的不是還原這段真實的傷疤,
更重要的訴求還是以史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