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用一分一段表填志願?
隨著各省市高考分數線的公布,一分一段表也將陸續公布,每年的《高考成績一分一段表》,是由省招辦(考試院)公布的全省每一高考分數的考生分布統計表。
所謂「一分一段」,是以「1分」為單位,統計獲得該分數的考生人數和累計人數。文理科分開排名,每一個分數段上有多少人一目了然。
通過這個表,考生不僅知道各批次的分數線,同時還能了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排位,更有利於考生對自己進行合理的定位。
一、在「一分一段表」中找準位置
填報志願最關鍵的第一步,是在「一分一段表」中查找與自己成績相對應的分數排名和這一位次成績共有多少考生,以確定個人成績在全省的位置。
找準自己的位置,這樣比單純地看分數更加準確。因此,考生不能僅憑分數填報志願,而應充分利用「一分一段表」,以成績排名作為填報參考。
無論與去年相比高考批次線波動是否明顯,考生都不能僅憑分數填報志願,而應充分利用「一分一段表」,以成績排名作為填報參考。
二、看近三年的錄取情況
對比一下近三年來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所想要填報的大學連續三四年的校線在哪個段位(即高出所在批次多少分),若自己的分數比至少兩年的段位高,那報考該校把握較大。
考生在對照高校往年錄取分數線時,應以對比人數位次為主,若所在位次高於往年該校在本省錄取分數位次,則說明報考有希望。
三、多渠道了解其他考生填報意向
儘量多通過高校招辦老師、同學了解其他考生志願填報意向。
因為看「一分一段表」,有的分數段內只有數十名考生,有的則有數百名。分數處於密集段的學生,「一分一段表」的參考價值將降低。考生填報志願時儘量多通過高校招辦、老師、同學了解其他考生志願填報意向,慎重選擇歷年報考較熱、今年在本省投放招生計劃數少的院校,以避免因志願「扎堆」而落檔的風險。
排名不到前200名的絕對高分段內的考生,只要不是報考超一流名校,在正常情況下,報考全國各類一批院校應該沒有太大問題。而這一分數線下的考生,在填報第一批本科院校時需慎重,謹防扎堆。
四、用「一份一段表」分析志願梯度
由於高校招生是從高分到低分提檔,所以考生對自己的定位是非常關鍵。一分一段表就是把定位具體化為排名,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對照一分一段表,再參照今年各類高校各批次招生計劃數,確定自己該如何填報志願。
考生要看該批次招多少人,自己處於哪個層次。如果成績所在的某一分數段上其他考生過於集中,那麼在填報志願時就應注意保持各院校、各專業的志願填報梯度。每所院校都要根據招生計劃和生源情況,劃定不同的提檔分數線,還有不同分值的專業級差,填報時應考慮到這些因素。
在使用「一分一段表」的基礎上,考生還要看高考分數與當年一本線的分差。假定去年超一本線30分的考生能上某所學校,再看今年自己的分數超過一本線多少分。如果超過了30分以上,報這所學校,被錄取的希望就比較大。
如果同一個分數段裡出現了考生扎堆的現象,就要更加謹慎填報,例如看去年的錄取分數線時,假設去年考生的成績要超過錄取分數線30分能上某所學校,但是去年這個段位沒有出現扎堆現象,所以今年要超過40分才比較有把握,這只是假設和比喻,具體還要計算扎堆的人數和招生計劃數是多少。
目前的「一分一段表」,是將全省同科類考生的總分從高到低排列(分數相同的則為並列),再按一分一段統計「本段人數」;從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段位人數」相加,就是「累計人數」,累計人數也是這一分數考生的最低位次。
需要提醒的是,「一分一段表」是包含了加分的,比如省優秀學生會加20分,也會體現在「一分一段表」中,考生不必擔心是否有成績在自己後面的考生,通過加分後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