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伊始,一些同行顯得異常活躍。在很多深諳職場險惡的地產人看來,他們之所以頻頻拋頭露面,是在向地產老闆伸橄欖枝:我就是你未來的品牌。
許多職業經理人的離職充滿無奈與悲哀,市場變化、人事更迭、新生事物的衝擊,甚至老闆脾氣,都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稻草。造成離職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業績的替罪羊
幾乎一半的離職者,是因為沒有完成2014年業績指標而主動或被動離職。「心眼兒」好的企業會根據市場情況適當調低業績,但最多不能低於原任務額的80%;而「操蛋」的公司不僅不降業績指標,看到業績完成不錯臨時加碼。
「就我們的破地段賣三萬多,老子強努著一年賣了8個多億,到了年底又要讓我衝到12個億,這不明顯逼我滾蛋嗎」,一個飯局上,某上市房企北京銷售操盤手憤憤不平。而旁邊京北著名漲價樓盤操盤手冷笑道:「你哥我連年終獎都不要了,準備走人,周邊競品比我們位置好,我們價格比人家還貴,我都幹出截訪人家客戶的事了,好容易預定了幾十套,老闆讓漲價,好多客戶跑了,真幹不下去」。
目前已公布2014年銷售業績的40家上市房企,銷售額合計18205億,比2013年的15835億,上漲15%。但是,40家企業中,僅16家企業完成年度任務。2015年的市場現在看來難以樂觀,傳說中的金羊年,會不會成為職業經理人的替罪「羊」年?
學好售房藝 賣與土豪家
因為賣得不好的要走人,賣得好的也要走人!這就是地產職業經理人。不信可以問問,上述2014年16家已完成業績的房企中,經理人誰沒有接到過獵頭的電話,承諾年薪是現在年薪兩倍甚至三倍的並不少見。
一個在其他公司年薪只有70多萬的營銷總監,一入豪門,年薪200萬是很平常的事。攸克君認識的兩個牛叉經理人,短短幾年帶領所在企業刷刷上了兩個臺階,年增幅驚人,功成名就之後自然引起多方追逐。要讓他們動心,年薪已經沒有說服力,除非給股份。據攸克君了解,有幾個土豪房企在挖一個經理人,開出的年薪已經達到1000萬,但他私下對攸克君說,他們是玩兒資本的,不是做產品的,去了就砸自己牌子了。
40歲混不到總經理就不混了
做到極致的營銷總普遍理想就是做公司總經理,成為公司的班子成員後,基本可以得到公司「免死金牌」,就不再是人們眼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浪子。但有多少人能熬到總經理呢?40歲是一個硬性指標,超過這歲數的基本老闆就不會考慮了。
在老闆的眼裡,總經理人選多出在三個部門:辦公室、工程部、營銷部。這三個部門的頭兒都有可能當上總經理。但遺憾的是,營銷總是排在最後的。仔細考量原因,辦公室的深諳為官之道,工程是老闆的貼己人,而營銷人多江湖氣,在一個企業裡總顯另類,結果你應該猜到了……因此,越是牛逼的營銷總也許結局是最悲哀的,只因他們的追求。
一朝天子一朝臣 降將的結局不太好
在職場上做死忠好不好?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在地產界更是一個難以逃脫的宿命。
前幾天遇到一位在國企混得風生水起的營銷副總,正因為有他,該國企在5年間攻城掠地風光無限。但他辭職了。400萬左右年薪的工作辭了。
董事長調任了,跟老董事長有隙的新董事長話裡話外要他表示效忠,在一些場合表示對老董事長的不滿。「那能幹嘛!這是底線問題!我是業務幹部,不想攪進去,走就走了,氣節不能丟。」在地產圈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個老大走,自然會帶走一批人。新來的老大遲早要換自己人坐重要的位置,索性不如走,起碼落得個「丫忠義」的名聲。
外來的和尚沒水喝
近幾年,有幾個外地企業重金挖走著名營銷高手,其超高的年薪曾讓人唏噓不已。但現在一看,絕大多數已經離職。原因何在?那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比一線城市起碼要差5到10年的身位,無論是企業文化還是收入水平,都會引發「空降兵」跟舊勢力之間的惡戰。
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老闆一拍腦門子,請北京高手過來!公司的老同志嘴上不說心裡有數:有種來吧。我從北京來,年薪200萬,管銷售。老同志管行政、物業、財務,月工資一兩萬元,是老闆的髮小,可以喝完酒直接罵老闆的。我要抓緊賣房子,需要老同志從各個方面配合,對不起,您都200萬年薪了,應該啥都會,我只管我這一攤兒……底下人全是老同志們的門生故吏外甥小舅子,您怎麼幹?一年到了,老闆一看,您沒那麼想像中牛逼啊,拜拜……
不離根據地 不去打遊擊
目前,一線城市的土地越來越難拿,即使再大牌的房企都面臨著向二三四五線城市發展的趨勢,但故土難離,拋家舍業遠赴他鄉是絕大多數經理人不願面對的問題。
「資源全在北京,去一個陌生的城市重新開始,跑政府關係、媒體關係,天天喝大酒,熬夜是小事,孩子還小,正值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此時離鄉背井的代價太大了,畢竟我們已經不年輕了」。一位上市房企北京營銷總已經明確跟老闆表示,如果讓他去外地,只能辭職。
這些都是表面原因,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一旦離開北京幾年,獵頭的資源庫裡估計連你的資料都荒了,一旦在外地發展不利,回京一看,過去那批新面孔早已變成老面孔統治江湖,誰還認識你這個過氣的當年明星,即使你有非常牛逼的過去。
創業去跟「老東家」談合作
萬科金牌董秘肖莉加盟房多多,給了很多職業經理人啟示,趁著自己還未被市場忘卻,還有一定的含金量,找一個合適的平臺發揮自己的餘熱。尤其是在職業生涯末年趕上一波網際網路的潮流,說不定就去納斯達克敲鐘了呢。
地產營銷與網際網路新經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房多多們都是房地產企業扶植起來的,因此,甲方跳槽到乙方,彌補乙方的短板,很好地嫁接資源,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歸宿。目前,很多經理人尤其是豪宅經理人都對後市並不看好,已經離職者們給他們做了探路者,有的做了電商,有的自謀職業做起了社區app、微信平臺,他們的優勢就在於熟悉開發商的需求,熟悉社區的物業管理,比一般的創業者更能與「老東家」無縫對接。
本文轉載來自:攸克地產,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