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對故宮的迷戀由來已久,我們的吃穿住用行,無一不體現著神秘「紫禁城」的烙印。
就說烤鴨吧,是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帶來了南京烤鴨高手,才使得北京烤鴨在嘉靖年間成為了民間受歡迎的美食。
以四合院為例的中國民居建築,同樣受到了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且嚴格按照對稱手法建造的故宮的影響,四面建築將院落圍住,形成或對立或相連的的正房、東西廂房,既照顧了傳統家庭的集聚又為個體保留了一定的空間。
故宮日曆的民國記憶
在民國時期,帝制終結,民智初開,人們對重重宮禁中的一切充滿好奇。曾為天子一人獨有的內府珍藏——故宮日曆,也開始成為公眾分享文化積澱、增強民族自信的重要資源。
《故宮日曆》最初出版於1932年至1936年,包括從1933年至1937年共五年的日曆,每年一冊,活頁裝訂,由京滬等地商號經銷。
封面和日期所用文字,除個別採用時任院長易培基先生的楷書手跡和篆書、仿宋印刷體外,均集自院藏古代楷書和隸書碑拓,故宮藏品圖片每日一張,歷代書畫、器物交雜穿插。
擁有八十餘年歷史的《故宮日曆》, 已成為故宮博物院文物展示、文化傳播的一扇重要窗口。在2010年重新發行的《故宮日曆》,在版式和尺寸上,參照了民國版《故宮日曆》,「故宮日曆」四個字,沿用了1937年版日曆封面的字體——由漢《史晨碑》集字而成。
小開本、精裝,封面燙金字,日曆封面包裹著紅色麻布,如同紫禁城宮牆的顏色,因為外形方方正正,厚度適中,讀者們親切地稱其為「小紅磚」。
2020年版是新版第11冊。2020年,為庚子年,生肖為鼠,同時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所以,《故宮日曆》這一年的主題主要是圍繞有關「鼠」的藏品和故宮建築展開的。
綿綿瓜瓞 殷殷「鼠」願
2020年的故宮日曆繼承了以往故宮日曆的範式,每頁的數字都是從各大碑帖上拓下來的,考究的字體、精美的插畫,凝結著古代先賢的對美的品味,使你在感受歲月流逝的同時體味到時間的重量。
2020年的故宮日曆也以生肖鼠為主題,在一月,故宮日曆中就展示了一系列古代文物中的鼠的形象。
十二生肖之首的鼠,寓意財富與智慧。
石俑鼠作為生肖形象的代言人,鼠首人身,身穿長袍,衣袖寬大,雙手相交於胸前,顯示出賢臣良相的肅穆威嚴。
古代畫作中的鼠靈動輕巧,與「瓜」組合有「多子」之喻,《詩經》中有「綿綿瓜瓞」,鼠的生命力強,二者結合有祈願子孫繁衍家族昌盛的吉祥寓意。
玉雕中的鼠,糅合了玉的細膩圓渾,形象更加靈氣逼人,使得小小玉鼠更加詼諧而富有趣味。
子鼠開新業 紫禁六百年
2020年正值紫禁城落成600周年,二月及之後的各月的日曆中,恢弘大氣的紫禁城將入卷傾訴六百年的風雲歷史。引領讀者完成一次紙上故宮之旅,全覽紫禁城建築之美,回顧明清兩朝宮廷的往事。
故宮日曆在圖片的選取上,既放眼宏觀,有宏觀展示故宮古建築的攝影圖、老照片、測繪圖等,以不同多角度呈現紫禁城之美、歷史之厚重;又不失細節,帶領讀者發現不曾關注又頗有故事的小細節。
不一樣的深度故宮遊
紫禁城的故事,是數也數不清,說也說不完。
坤寧宮外的索倫杆,此杆滿語稱索倫杆或索摩杆,是滿族祭天用的「神杆」。索倫杆原為頂端置有碗形容器的木桿,碗內放食物專供神鳥享用,現僅存杆座。其建築外觀與室內格局具有顯著的滿族特色。
長春宮遊廊壁上的《紅樓夢》壁畫,長春宮廊內壁上繪有18幅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巨幅壁畫。
慈禧喜愛《紅樓夢》,書中的許多情節她都能背誦,更以賈太君自居。光緒時期,慈禧命畫工繪製《紅樓夢》大觀園圖壁畫,並命文學詞臣賦詩。
今存的《紅樓夢》壁畫,畫面布局完整,細節生動,再現了大觀園中的經典故事場景。
翊坤宮廊下的鞦韆環。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件》,仍於紫禁城過著「小朝廷」的生活。
據《清宮述聞》記載,「翊坤宮廊下鞦韆,今尚存。遜帝時安設,為清宮創舉」。如今,鞦韆不在,僅剩下鏽跡斑駁的鞦韆環。
365天,在一頁頁翻轉的日曆背後,六百年的歷史也鑽進我們的日子裡,那些落了灰的文物與記憶也迎來了重新發光的時刻。
故宮六百年來的建築之美,文化之美,歷史之美,盡在2020年的故宮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