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潘永堂
千呼萬喚,重慶融創桃花源,終於亮相了!
老潘是桃花源迷。
過去7年間,老潘看過蘇州桃花源3次,季節氣候不同,美也大有不同。隨後,又品鑑了身在國際大都市的上海融創桃花源……近日,老潘走進西南首座桃花源,再次被驚豔到了。
應該說,融創每一座桃花源,都美得動人心魄!
但也如融創西南區域集團副總裁兼重慶地產總經理李景申所言:
能超越桃花源的,只有下一座桃花源!
何為桃花源?
應該說,業界對桃花源認知是有局限的。
不就是一個新中式標杆產品嗎?
不就是有庭有院、有天有地、有山有水嗎?
這樣的理解,正確但卻膚淺。
在老潘看來,桃花源早已超越地產範疇。
首先,它是人居藝術品。準確的說,桃花源是集「哲學、美學、文學、繪畫、建築、工藝」等眾多學術領域於一體的人居藝術品。
一座桃花源,園林三千年!
這也難怪「中國收藏界第一人」馬未都先生這樣盛讚融創桃花源:「人間仙境,不過如此!」
其次,它是中式美學標杆。
桃花源,是一種「山水中國畫」的人居寫意。
之所以融創桃花源比大多新中式產品更好看、更耐看,根本原因在於桃花源有靈魂。而中式的靈魂與意境,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山幫」匠人所強調的美學標準。
其三,桃花源代表了中國人居的一種終極範式!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座桃花源!
桃花源生活方式核心是庭院生活,精髓在於園林!
而中國園林經歷了3000多年的發展,融合中國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於自然又高於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造園哲學。
於是,中國人把對自然的敬意、對生活的理解,通過園林營造方式體現出來,最終展現出一種恬淡安靜、超凡脫俗的生活境界與情趣。
說起重慶融創桃花源,你可能會好奇:
原本的江南園林,為何到西南?
的確,蘇州,古今皆為富庶之地,氣候適宜,也因此產生了無數文人雅士、仕宦巨賈。正是在這種富足安寧之地,孕育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極致作品——比如拙政園、網師園、寄暢園等經典蘇州園林。
但這一次,桃花源為何走向西南?
核心底層邏輯就在於——桃花源,不僅僅是江南的桃花源,更是中國的桃花源,還是世界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價值,本就是一種普世價值!
桃花源是國人一個共同共通的生活願景!
桃花源充分體現中國人對自然山水的情感和依戀,體現在「縮千裡江山於方寸之間」,在小空間中創造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唯美山水意境。這種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建築藝術與美學的追求,是不分地域的。
比如在中國,古代皇家也留戀江南園林之美,因此也將蘇州園林搬進北方頤和園之中。同樣,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以蘇州園林為樣本的常設「明軒」展廳,如同東方瑰寶,驚豔了全球遊客。
問題也來了,既然蘇州園林之美是普世的,是國人共愛,那麼為何古代幾千年沒有進入西南?
事實上,老潘考察過,千年嶺南園林,其實很多也是師法蘇州園林。
而在西南,蘇州園林相對罕見,原因就在於古代秦漢至清朝,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而建造中式園林所需的太湖石、稀缺木材等,運輸非常困難!
但如今不同了。
當下中國交通物流發達,即便是幾十噸重石頭也能從千裡之外的江南、廣西等輕鬆吊裝,順利運到重慶,地利已經便捷。
同時,類似經典園林不可能在亂世中產生。而當下中國正處於一個國富民強時代,而桃花源所在的重慶西永,歷經千年寧靜富足,原本就是一所世外桃源,無戰火,無動蕩。正如前重慶三峽博物館館長王川平所言:「重慶曆代的攻防戰,以攻二郎關,佛圖關等要隘為先,而西永一帶(重慶融創桃花源所在地)地勢平緩,無天險可守,一直非兵家必爭之地,故而寧靜。」
天時地利已經齊備,在人和範疇,融創在桃花源產品力的駕馭也輕車熟路。
融創進入重慶17年,用過硬產品力殺出一條血路,規模一路攀升、穩居重慶銷冠多年的同時,也輸出一個又一個轟動重慶的高端人居作品,比如過去的融創玖璽臺、國賓壹號院,以及這兩年的融創重慶的八大高端作品……以至於在重慶500萬以上的豪宅銷售,一半出之融創!
延承桃花源純正血統
又立足重慶本土特色
這一次,作為西南首座桃花源,重慶融創桃花源,一亮相就驚豔了大西南!
更大的問題也來了,相對蘇州桃花源、上海桃花源這些本就登峰造極的中式產品,也相對全國其他新中式經典項目
重慶融創桃花源,有何創新和迭代?
對此,老潘總結為5大超越與創新!
桃花源最精華的就是園林,
而園林最精華的是「中心庭院」!
庭院生活是最寶貴的,庭院設計在今天好房子範疇和限墅令之下,堪稱「奢侈級」存在!
相對蘇桃和上桃,重慶融創桃花源最大的特點,是中心庭院面積是融創所有桃花源項目中最大。
首先,相對蘇州桃花源中心園林1500平米,上海桃花源1800平米,重慶融創桃花源將中心庭院面積一下拉升到2189平米。
為何能推出2189平米的中心庭院?
一則重慶融創桃花源所在地塊處於融創文旅城最中心位置,地塊容積率只有罕見0.45,低於蘇桃的0.5,上桃的0.65,整體僅規劃了81棟桃花源。
二則融創更捨得將更多公共庭院讓利給業主。按照常規,本可以多增添幾棟桃花源獲得更多貨值,但李景申表示:「桃花源的選擇和很多設計,都是一次對生意的反叛,我們更在意為重慶打造一個好作品。」
其次,0.45超低容積率的優勢,在空間尺度上為建築師提供了巨大發揮空間,即中心庭院面積足夠大,能發揮的空間層次就越豐富,景觀組合就越多元,能還原的山水結構越完整!
比如重慶融創桃花源僅僅水池面積就多達540㎡,中式園林以水為靈氣,540平米水池餵養了無數鯉錦,這讓整個園林「活」起來了,動靜結合,同時,鯉錦寓意美好,在中國象徵富貴吉祥和鯉魚躍龍門的好風水。
其三,好比一盤圍棋,圍棋因眼而活。2189平米的中心庭院在整個桃花源總體規劃中就好比「一個呼吸眼」,即承載建築與自然山水之間的呼吸眼,成為業主戶外活動的核心所在。
融創強調:「中式園林的大小不僅僅是它的面積絕對值,也在於遊覽路線的設置,觀賞內容的豐富性就能帶給人不同的視覺和內心感受。那些高高低低的假山、亭臺樓閣榭、流水組成多重空間,相互滲透、穿插,互為對景、借景,無形中極大增強了桃花源遊覽的趣味與審美。」
在偌大的重慶融創桃花源中心庭院,移步換景,一步一景,每一步皆如畫如詩,動人心魄!
俗話說
房子再大,不過一種生活
世界再大,不過一座院子
的確,家中有院,是都市人的夢想。尤其在當下繁雜的世界中,如果你能在繁華都市中擁有一個院落,可以感受四季變化、親近自然,就已是一種奢享生活。
談及院落,哪怕當下市面上別墅、聯排、合院,很多都是一個中心庭院和一兩個露臺,很多聯排中間位宅院已經分離,而院落味道也因為貨值最大化被壓縮得厲害。但重慶融創桃花源卻反向上演了震撼的「一房一園」新居住格局。
這種罕見設計,融創設計團隊稱之為第三代流動院落。
何為「一房一園」?
即在重慶融創桃花源,無論是主臥、老人房、客廳、餐廳,每去到一個房間,都會先經過一個院子。特別是一樓的家庭廳,三面都開窗,三面有院子。
應該說,要做到如此格局,面積段大多要在700平米以上,而重慶桃花源所有戶型面積都被約束在280~400平米,在這樣一個面積段上做出「一房一園」的創新格局,在西南甚至全國都是少見的。
一房一園、戶戶有院之後,家中每個人都是「先入院後入房」。
即每進入一個室內空間都會經過一個專屬園林空間,這就好比真正住在江南園林裡,可以在自己臥室旁就擁有一方與天地親密對話的場所,這就是「宅院合一」!
四水歸堂,通俗的說是一種「天井」,建築的屋簷四面圍合,這也被許多專家形象的稱為「會呼吸的房子」。
天井的存在一方面完善了建築中的通風、採光、安防的功能,比如四周高牆遮住了直射的陽光,把熱浪擋起來在牆外,冷空氣從地面進入,暖空氣在空中跑掉,自動調節了氣溫。另一方面,天井和「財祿」相關,天降雨露與財氣聚攏,四水歸堂因屋頂內側坡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寓意水聚天心,也象徵著居家為福地所在,可以「聚水、聚財、聚福氣」!
但在現實中,許多中式建築都是在公共區位設計四水歸堂,融創重慶桃花源用足了四水歸堂。
即一方面在主軸中心庭院設計了四水歸堂的歸家儀式感,另一方面,在回到家中的中庭也採用了四水歸堂的設計,這堪稱整個宅子的靈魂所在,真正天地合一,使天、地、建築在空間中融為一體。
這是一個講究賞心悅目的時代。
當從房子裡望出去的時候,風景的好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業主心情的好壞!
而住在城市高層建築,一眼望出去,往往滿眼都是鋼筋水泥的灰色視野,這很「不自然」!
但在低密別墅中,尤其是中心院落醉人景觀如何能最大化引景入戶?這也是提升居住幸福度和心情愉悅度的關鍵。
基於此,融創在桃花源建築外立面費勁了心思,相對蘇桃而言,重桃採用了更多大尺寸的落地門窗設計,這樣的好處在於最大化的引景入戶,讓整個室內空間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採光通透感,充分考慮觀景,借景,增加人對於室外園林的景觀參與性,既賞心又悅目。
歸家不僅有儀式感,更要有一種回歸的歸屬感。
這背後,重慶桃花源煞費苦心。
第一, 融創注重城市到歸家的界面轉化,即以高大的照壁界定空間轉換及桃花源的入口儀式感,彰顯尊貴典雅的同時,也實現了業主從城市界面回到溫暖家園的視野和心情切換。比如兩棵精挑細選的日本黑松價值百萬,在入口對仗工整,枝繁葉茂。彰顯桃花源的內斂穩重及豪門尊崇。
第二, 融創選擇臨河景觀道路作為總入口方向,進入大宅府院,通過照壁、前院、門廳、耳房、水苑,到達中心的公共園林庭院,不知不覺就完成了從城市功能界面到歸家生活界面的心理轉換。事實上,整體建築形成空間的圍合感,很聚氣,而廣場作為主入口空間,大開大合儀式感強烈,為烘託整場氣氛,景觀布置陪襯建築的雄渾大氣。
第三,有了界面轉化之後,落客廳也是桃花源系產品標誌性入口形象。
為此,重慶融創桃花源設計了攢尖頂落客亭。「攢尖頂」是中國古建築中等級形式很高的中屋頂形式,在故宮與壇廟中大量運用,這也反映了桃花源的尊貴感。
從蘇州桃花源、上海桃花源到重慶融創桃花源,每一座桃花源都是獨一無二,如何做到的?
核心在於融創都在深度挖掘在地特色,設計上奉行了立足城市和地脈「只定製、不複製」的原則。
比如蘇州融創桃花源在蘇州風景秀麗的金雞湖邊,輸出了「園中有房、房中有院」以及房院山水和諧共的驚豔人居,自此奠定桃花源產品的高起點,高門檻,被外媒稱為「來自中國的最美私宅」;
比如上海桃花源坐擁國際都市繁華處,在園內打造出「雖有人工,宛若天開」的驚豔24節氣組團園林。
如今重慶融創桃花源的所在,城市地脈、文脈源遠流長:包括唐代飛雪寺,宋代流杯池,清代古橋以及流淌了千年的河水等。而重慶融創桃花源項目,坐擁文旅城板塊內最低密地塊,也具體打造市場領導與標杆型高端別墅基礎。
基於地塊容積率只有0.45的先天優勢,重慶融創桃花源最大化發揮空間感、尺度感,2189平米桃花源系最大的中心庭院空間,讓遊園觀賞者大為驚嘆。相對而言,重慶融創桃花源是格局最大、中軸儀式感最強、最氣派的桃花源中心庭院。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性格和氣質
重慶這座山水之城,其空間感、立體感、伸縮感在全中國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重慶桃花源在設計上保留了山體、山地的特徵,按照傳世大宅目標去設計,在空間序列、歸家動線、多院體系、建築形制等方面都做到了獨一無二。
比如除了最大中心庭院外,重慶桃花源還做了分級定製的春、夏、秋、冬4大組團創新設計,即春園的紫氣東來,夏園的夏木繁蔭、秋園的秋波致爽、冬園的飛雪藏舟,每個園林呈現出風格迥異的風情氣韻。
這種分組團、分級定製的做法,在重慶、乃至在全國地產業內也很少見。
同樣,在最大化打磨蘇州園林精髓的同時,融創在園林植物選配上也儘量融入了重慶當地植物,沒有完全照搬江南植物。同時考慮到地域人文特色,在漏花窗、雕梁畫棟、紋飾圖案等細節上更加突出色彩感和畫面感,以此契合重慶人熱情、奔放、開朗的性格特質。
做中式,只有少數開發商敢於嘗試;
做桃花源量級的中式,唯有極少數敢於挑戰!
調研中,研發建造團隊告訴老潘:「今天融創對桃花源產品力營造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唯有不斷超越自己,才能讓融創桃花源持續超越。」
為何這樣說?
首先,最大的難度在於桃花源80%是通過手工完成,這與勞斯萊斯、賓利等奢侈大牌基本用手工是一脈相承。
比如蘇州融創桃花源就耗時8年、依靠200名匠人打造而成,因此被譽為「東方瑰寶」!
融創每座桃花源都來之不易,是作品,更是收藏品。
其次,造桃花源,首要難度是人。
桃花源的營造不僅依賴手工,而且依賴都是逐漸斷層的類似香山幫「國匠」。
比如桃花源的設計方案,不是一般施工方可以承接的,因為中式建築細節很多維度,比如木作、瓦作、石作、花窗、門頭在圖紙上沒法繪圖,只能靠香山幫老匠人自己用手做,一輪輪反覆磨合,直至最終驚豔效果。
其三,桃花源選材非常苛刻,可謂「樹取一枝,石取一角,一石一木皆取之山川精華」。
哪怕花園一條看似尋常桃源小徑的鋪地,香山幫匠人都必須一塊塊細挑,精選鵝卵石、青磚、石材等數十種優質材料,以中性色為基調,輔以少量裝飾性花紋,嚴格控制在長4-5cm、寬2-3cm,再經過特級拋光,定製加工而成。
比如在桃花源用到很多的小青瓦,香山幫匠人對其形態、質地要求很高,因此小青瓦淘汰率也極高,一車青瓦中,往往「過關率不足50%」。
除了80%的純手工之外,更頂層設計的項目定位,融創反覆研究打磨了近1年,而後整體產品研究又花費足足1年多,調整了幾十個版本,整個桃花源項目從最初的概念誕生到真正呈現,花費了將近3年多時間。
這很難得——因為這是融創在本就打造重慶50%高端項目產品力前提下,還如此花費「慢功夫」、「長周期」就,更加難能可貴。
由此也可以看出,這是重慶融創對於桃花源這個收藏品打造的敬畏和耐心!
在訪談和實地踏勘重慶桃花源背後營造故事後,老潘越來越感覺
融創重慶桃花源,或將成為一座孤品!
理由有三:土地絕唱、匠人絕唱、石材絕唱。
首先是匠人的稀缺,獨門工藝手法即將失傳。重慶桃花源盛邀香山幫眾多大師級傳人親自出山,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親手打造,國匠平均年齡在 60 多歲,這在中國已屬罕見。
從屋面的每一片瓦到每一根木頭,到地面鋪裝的每一粒石子,都是擁有幾十年豐富經驗的老工匠,辛辛苦苦一點一滴打磨出來的,比如花街鋪地是蘇州園林獨有的繁複美學,當你看見許多60歲老工匠躬身工地細雕慢琢,看到這樣一個靠純手工集體打造出來的大型園林,就會不由自主驚嘆,這才是世界上真正的奢侈品!
隨著香山幫匠人的逐漸斷層和老去,以後想再請到這麼一群匠人大師,用純手工去做這樣一個園林,可能性越來越小。
其次,土地絕唱。
不是所有豪宅都能成為經典。
未來的經典人居只有在少數城市、少數區域、少數稀缺資源集萃的區位出現。
但在限墅令和中國城市化每年1%增長的大時代背景下,城市容積率都在持續提升,而同時擁有極低容積率、高端酒店集群和豐富地脈文脈資源的土地,恐怕再難尋覓。
其三,石材絕唱。
對江南園林而言,湖石為最主要材料、用料極大,可以用於駁岸、花壇、點石、堆山、立峰,乃江南園林疊山理水的精髓所在,這湖石,來自太湖的太湖石最具神韻,但可惜的是,如今真正太湖石已很難尋覓。
太湖石,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因盛產出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形狀各異,姿態萬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觀賞性,時過境遷,目前市場上太湖石資源日臻稀缺,物以稀為貴,太湖石已瀕臨「千金難買」境地。
三大絕唱之後,重慶融創桃花源,或將成為一座收藏孤品!
重慶融創桃花源建成之後,一定會吸引那些真正懂得生活,懂得家族精神傳承的頂豪人群。
因為這樣的傳世大宅,既滿足了精神上的歸隱,又兼顧了物質上的享受,並高度凝練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
但文末老潘也提醒,好房子是「養」出來的!
未來交付的重慶融創桃花源,其實只是一個「半成品」,也未到它最極致的時刻,園林本就是一個生命體,它也需要業主精心培養,讓它在美好時光中完美綻放。
這也是常人難以企及的林下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