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偏旁部首
通常,我們總是習慣地把「偏旁」和「部首」合稱為「偏旁部首」。實際上,偏旁和部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偏旁是合體字的構字部件。古代人把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的左方稱為「偏」,右方稱為旁」,如今合體字各部位的部件統稱為偏旁。漢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所以,「偏旁」,主要包含形旁和聲旁兩類。如「語」字,由「言」和「吾」兩個偏旁組成;「盆」字由「分」和「皿字底"兩個偏旁組成:「問」字由「門字框」和「口」兩個偏旁組成。
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從形體結構分,漢字有獨體結構和合體結構兩大類。獨體字是由筆畫組成,合體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成。因為作為偏旁的多數是獨體字,所以,偏旁也是組成合體字的部件。把同一偏旁的字歸為一類,這個歸類的表義偏旁就是部首。一般地說,部首是表意的偏旁。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與部首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在偏旁中,部首的數量很少,常用的不過一一百多個,偏旁主要用於分析和研究漢字的結構,部首作為編排字典、詞典的分類規律和查字的依據。
有的偏旁可以作部首,有的偏旁不可以作部首,因為某些偏旁不具備部首功能,而且它們要比可作部首的偏旁多得多。
二、偏旁部首的分類
偏旁部首根據在字形結構中所站的位置,大致可以分為五類:左偏旁、右偏旁、字頭、字底、字框。
1、 左偏旁
左偏旁一般要寫的窄一些,它能對整個字起到「領」的作用。左偏旁的大小長短變化也非常豐富,在寫的時候要做到:形體長的要居中,形體短的要偏上、筆畫多的要展寬,筆畫少的要寫窄。如果豎畫在左偏旁中是主筆,那麼這個豎畫要寫成垂露豎。左偏旁還要寫的上緊下松、右緊左松。把字寫的小、窄、矮、瘦、短、密方能謂之「緊):反過來,把字寫的太、寬、高、肥、長、疏方可謂之「鬆了。變橫為提、縮捺為點是左偏旁的又一特點。指的是如果最後一筆為橫的字要是做了左偏旁的話,那麼就要將這最後一筆的橫改為提。如果左偏旁的最後一筆是捺, 那麼一律要將捺變成提。
寫法舉例:
2、右偏旁
右偏旁位於字的右部,對整個字起到「襯」的作用。書寫時,應顧及與左邊部件的關係,筆畫少的右偏旁可以寫得粗重些,筆畫繁多的可以寫的輕細些。右偏旁還要寫的上,緊下松、左緊右松。如果有豎畫在右偏旁裡做主筆的話,那麼要把豎畫寫成懸針豎。
3、字頭和字底
字頭是字的上部構字部件,又叫上偏旁。它起到管領(約束)其它構字部件的作用(字底又叫做下偏旁,它負責託住全字,如同器皿的底盤,無論寬或窄都要託穩上邊的器物一樣。書寫時,要對準上邊的中心線左右均分。長橫要伸展、撇捺要舒張、豎畫要適當收縮,不可受拘於「上緊下松」的論點而一味地伸長。字頭和字底在字之中所佔的高矮比例都是不固定的。下面是寫法舉例:
字頭:
字底:
4、字框
字框又叫外框旁,包括半包圍(兩面、三面包圍)字框和全包圍(四面包圍)字框兩大類。字框內所包的部件要根據筆畫多少和所處的位置,按規律合理地安排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