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大家常常用到的曆法就兩種,一種是公元曆法,一種就是農曆。農曆是我國的傳統曆法,它又有華歷、夏曆、漢歷、中歷等名稱,像「端午節」、「中秋節日」、「重陽節」、「除夕」等我國傳統節日都是按農曆曆法來計算的。
公曆則是由西方引進過來的一種紀年方法,公曆的標準名稱為格里高利曆,是國際通用的曆法。公曆曆法規定一年有365天(閏年366天),一年12個月,每個月最長為31天,最短為28天(閏月為29天)。
但歷史上卻有一個月是例外情況——1582年10月。這一年的10月,只有短短的21天,比最短的二月還要少7天。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個月4號的下一天竟然是15號,5號——14號這十天從歷史上憑空蒸發掉了。
小編偷偷看了看日曆,果真如此。
10月5日至14日被人為抹去了!這10天沒有任何一個人曾經度過,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消失的10天
這還要從古埃及說起。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每次泛濫的時間間隔大約是365天,他們便把一年定為365天。又把1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作為節慶日。這就是埃及的太陽曆,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只相差四分之一天。
後來,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在公元前46年,採納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的建議,以埃及的太陽曆為藍本,重新編制了曆法。新曆法將所有的單月設置為31天,雙月設置為30天,2月單獨設置為29天。每四年設置一個閏年,閏年的2月加1天為30天。並於公元前45年開始推行。這便是著名的儒略曆。
當時的人們一直使用儒略曆,直到公元前27年,古羅馬的奧古斯都又一次修改了曆法。他從2月抽出1天加在自己出生的8月份,並將之定為奧古斯都月(August),同時又把10月、12月也改為31天,將9月、11月改為30天。這樣一來各月的天數與今天的公曆基本相同了。
雖然當時的曆法已經非常精確,但是閏年的設置和地球公轉周期相比,還是有偏差,大約每128年會偏差1天。這樣到了公園16世紀下半葉,偏差已經累計至10天。1582年,羅馬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再次修改曆法。閏年從之前的每400年100閏改為每400年97閏,即能被4整除的設閏年,而逢世紀年一定要被400整除才能算是閏年,這樣一來3300年才會產生1天的偏差。這便是今天世界上通用的曆法——格里高利曆,簡稱格里曆,也就是我們說的公曆。
那麼,這偏差的10天,該如何修正呢?
格列高利十三世使用了一個簡單粗暴,但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把這十天從日曆中抹去,於是1582年的10月5日至14日,便從日曆中消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國以格里曆為國家曆法,並採用公元紀年,但不廢除農曆。
看了這篇文章
漲知識了吧
現在就知道
該如何回答了吧
快快分享朋友圈
讓更多人知道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小編整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大河翻譯刪除。】
河南省大河翻譯有限公司
專業多語種翻譯服務供應商
公司官方網站:www.hnfanyi.com
翻譯熱線:4000 371 801
15638202008(同微信)
翻譯qq:4000371801
節假日翻譯:13837113692(同微信)
微信號:dahefanyi
人力資源部電話微信:15324972975(添加時請備註語種及姓名)
人力資源部qq:1650269445(添加時請備註語種及姓名)
語言有國界,翻譯找大河,大河翻譯——您與世界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