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民法典過程中應注重的十個辯證關係

2021-01-21 中國法院網
 

  民法典在對私人權利提供廣泛保護的同時,也高度重視防止私人權利不當行使而侵害社會公共利益,高度重視公共利益保護。基於此,實施民法典應當關注十個辯證關係。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民法典在對私人權利提供廣泛保護的同時,也高度重視防止私人權利不當行使而侵害社會公共利益,高度重視公共利益保護。基於此,實施民法典過程中應當注重以下十個辯證關係。

  一是既要凸顯民法典的私法地位,又要體現民法典的社會化趨勢。民法典以確認和保護私權為己任,強調對私權的保護,強調私主體意思自治,強調契約自由,屬於典型的私法,不能把民法典劃入公法的範疇。但是,隨著民事關係社會化程度的增強,私法社會化成了法律發展史上的一種趨勢,私權神聖不可侵犯受到挑戰,所有權不是不受限制的,意思自治和契約自由也是相對的。在實施民法典的過程中必須確保民法典符合社會化趨勢的時代潮流。

  二是既要強調對私人權利的廣泛有效保護,又要防止和制裁私人權利不當行使而侵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民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全面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是確認和維護民事權利的基本法律。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但是,民事權利的行使是有邊界的,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應當遵守商業道德,維護交易安全,應當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違背公序良俗和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並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是既要充分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又要體現國家和社會對民事生活的適度監督,還要防止公權力濫用而破壞私法秩序。民法典作為典型的私法,強調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人格獨立,意思自治,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係。但是,意思自治不是隨心所欲,不是肆意妄為,是適度收斂和受約束的自由,所以,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民事主體從事經營活動,應當遵守商業道德,維護交易安全,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對當事人利用合同實施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市場監督管理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責監督處理。但是,公權力濫用和破壞私法秩序的現象也還存在,所以要防止和杜絕公權力濫用而破壞私法秩序的行為發生。

  四是既要尊重法院裁判中立的司法屬性,又要適度發揮司法能動性。法院歷來就是嚴格堅持不告不理,以具體案件為切入口,不偏不倚,與原、被告之間保持等腰三角形關係,居中裁判的專門從事審判的國家機關,所以法院積極主動攬案和積極主動參與行政機關聯合執法,是有違法院裁判中立的司法屬性的。民法典中很多內容涉及社會和經濟秩序、核心價值觀、公序良俗、國家利益、特殊群體利益、自然人基本權利、公共安全等。公序良俗條款本身是彈性條款,需要從生活現實及社會發展層面作綜合性的價值判斷;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予以釋明;對經濟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減免交制度;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案件裁定不予撤訴、和解和調解等,無不體現法院和法官司法能動性的適度發揮。

  五是既要尊重法院裁判終局的司法屬性,又要充分發揮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民事糾紛是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法律糾紛,其解決機制包括訴訟、調解、仲裁、行政裁決、和解等多種類型。每種糾紛解決機制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訴訟雖然具有終局裁判的最高效力,但是訴訟相比較其他糾紛解決機制而言,經濟成本和實踐成本相對昂貴也是顯而易見的。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公民權利意識的提高,民事糾紛層出不窮。民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既是多元化社會的渴求,也是克服訴訟解紛機制固有局限性之需求。所以,在實施民法典的過程中,既要尊重法院裁判終局的司法屬性,又要充分發揮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

  六是正確認識檢察機關對民事活動的謙抑性和發揮民事檢察監督作用的關係。民法典中的公共利益條款為民事檢察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撐,為檢察機關對民事領域的監督業務提供立法保障。但檢察機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民事司法中的主要職責是訴訟監督和公益保護。民事公益檢察開展的直接要義就是保護公共利益。檢察理論和民法典的結合,能夠促進民法典的解釋及適用與檢察業務的融通,能夠提升民法典中公共利益保護內容的司法價值,能夠豐富公共利益保護理論。對涉及公共利益保護的領域和案件,檢察機關才主動監督,因此判定是否存在公共利益保護問題非常重要。鑑於公共利益內容上的概括性和模糊性等特徵,民法典雖然規定了諸多公共利益條款,但往往並不直接規定公共利益的具體內容。

  七是既要優先適用民法典具體規範,又要發揮民法典立法目的、基本原則和民事習慣的作用。我們實施民法典的過程中不能留戀失效的舊制度。具體規範是立法目的、基本原則和理念的具體化,具有極強的可適用性,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行為準則,是人民法院和民間機構處理民事糾紛的法律依據,有具體規範優先適用民法典具體規範。但是,成文法固有的局限性決定了具體規範的非夠用性和模糊性,所以,民法典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因此,在缺乏具體規範或者具體規範依然不明確和有歧義的時候,我們要充分發揮民法典立法目的、基本原則和民事習慣的作用。

  八是既要系統學習和運用民法典,又要關注與民法典密切相關的其他法律制度。民法典規定,其他法律對民事關係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任務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等。通過這些立法表達和準用性法律規範,使對民事主體行為的規定轉致到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要求上來。在貫徹實施民法典的過程中,不能局限於民法典本身,要把民法典置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法治大系統,要關注與民法典密切相關的其他法律制度,要注重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與民法典的有效銜接問題,凡是與民法典存在衝突的內容都需要予以修改或者廢除。

  九是既要全民學民法守民法用民法,更要領導幹部帶頭學民法崇民法護民法。民法典就是全民的法典。民法典的出臺是中國民法史上也是世界民法史上的重大事件。為了確保民法典成為我們奔上美好生活的護身符,全體國民必須學好民法、遵守民法、用民法典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領導幹部更要帶頭學習民法、尊崇民法、確保民法典的有效實施。民法典出臺以來,全國上下、各個單位,開展多種形式學習宣傳民法典的活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十是既要堅持民法典,又要發展民法典。民法典內容相對完善相對科學合理,一定要堅持民法典的精神和制度,運用民法典處理民事關係和民事糾紛。但是,法治建設永遠在路上,可以說是沒有終點,追求良法善治是我們持之以恆不能放棄的法治理想。民法典也不例外。民法典的制度遺憾或多或少總是存在的,這說明民法典還存在許多需要進一步解釋和完善的地方,發展民法典是長期的法治使命。

  (作者系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實施民法典應當關注的辯證關係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稱「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民法典在對私人權利提供廣泛保護的同時,也高度重視防止私人權利不當行使而侵害社會公共利益,高度重視公共利益保護。基於此,實施民法典應當關注以下八大辯證關係。第一,既要凸顯民法典的私法地位,又要體現社會化趨勢。
  • 民法典實施在即!一共1260條 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距離民法典正式實施僅有幾天,全面貫徹落實好民法典,就是對這部法典最好的尊崇之舉。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 民法典「第一案」亮「典」
    民法典為善意減責1月6日,莆田市城廂區法院宣判了一起「好意同乘」案件,為莆田全市首個適用民法典案例。該案中,林某駕駛普通二輪摩託車無償搭載林子某,途中與金屬護欄發生碰撞致林某、林子某受傷。經交警認定,林某負本次事故全部責任,林子某不負責任。事發後,林子某即被送往醫院治療,出院後,經司法鑑定,林子某已構成人體損傷二處十級傷殘等。
  • 重溫馬克思關於生產與消費辯證關係思想
    科學認識與合理處理生產與消費、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相互關係,也要求我們堅持唯物辯證法,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在《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導言中,馬克思基於唯物辯證法,集中而系統地論述了生產與消費相互作用的辯證關係。   首先,生產與消費具有直接同一性。「生產直接是消費」。生產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消費過程。
  • 民法典今起實施 廣東法治探索契合民法典精神
    南方日報訊 (記者/尚黎陽)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多年來著力營造國際一流的法治環境,廣東曾辦理的大量案件,都與民法典的精神相契合。
  • 觀察| 民法典實施,能否讓成年人改名不再是難事?
    民法典實施,能否讓成年人改名不再是難事?民法典實施,能否讓成年人改名不再是難事?近日,記者就姓名權相關問題採訪了專家學者,透視成年人改名難背後的原因,探討其解決之道。成年人改名須有「充分理由」與「勝男」一樣想改名的人並不在少數。僅以今年9月1日至12月12日的數據統計為例,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就有28個求助更名的成年人。
  • 民法典已實施,以後《離婚協議》這樣寫!
    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法典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這是近期的社會熱點議題。其中,民法典關於婚姻家庭方面的新規定更是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篇針對婚姻家庭領域內的新情況、新問題在結婚、離婚等方面完善了相關規定。
  • 民法典實施,「從天而降的傷害」可望大大減少
    這是民法典實施後廣州首起當庭宣判的高空拋物侵權案件。  事情發生在2019年5月26日,廣州市越秀區七旬老太庾某某在小區花園散步,經過一高樓旁,黃某某家小孩從35樓拋下一瓶礦泉水,水瓶掉落到庾某某身旁,致其驚嚇摔倒。老太送醫院後被認定為十級傷殘。
  • 全面把握制度與治理的辯證關係
    在《決定》全文中,「治理」一詞出現了83次,「制度」一詞出現了222次。深刻學習領會《決定》精神,必須正確認識和全面把握制度與治理的辯證關係。準確理解國家治理及其現代化的內涵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命題。
  • 辯證看待幹部理論學習和工作經驗的關係
    原標題:辯證看待幹部理論學習和工作經驗的關係   1942年3月24日,《解放日報》刊登了陳雲的署名社論《到什麼地方學習》。在這篇文章中,陳雲結合當時延安正在開展的整風運動,針對黨員幹部學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辯證地分析了理論學習與工作經驗的關係,在回答到什麼地方學習的過程中,從更深層的立意上,反映了對幹部學習教育問題的深切思考。
  • 【民法典】首批民法典司法解釋來了!
    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就上述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從法律層面上進行了明晰。 新的司法解釋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 「法學匯」民法學:民法典時代的解釋論圖景
    學界以民法典為基準、為解釋對象,圍繞對民法典理解、解釋以及如何全面貫徹實施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推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創新性的成果。▲ 就物權編的研究而言,學界主要的關注點落在民法典變動較大的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制度上。▲ 就合同編宏觀層面的問題,學者主要圍繞合同編與債法總則的關係以及合同編的發展與創新等問題展開研究。相關研究認為,民法典合同編應發揮債法總則的功能。
  • 民法典實施,能否讓成年人改名不再是難事?
    武丹/製圖民主與法制社記者 潘巧 報導安徽皖北,一個名為「勝男」的成年女性想改名。民法典實施,能否讓成年人改名不再是難事?近日,記者就姓名權相關問題採訪了專家學者,透視成年人改名難背後的原因,探討其解決之道。成年人改名須有「充分理由」與「勝男」一樣想改名的人並不在少數。僅以今年9月1日至12月12日的數據統計為例,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就有28個求助更名的成年人。雖然現有法律中規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權,公民可依法變更自己的姓名。
  • 【學習民法典】最高法執行局局長解讀民法典對強制執行的13大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深刻指出「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人民法院執行工作是依靠國家強制力確保包括民法典在內所有法律全面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環節,對民法典的實施意義重大。
  • 民法典要點熱點速遞(附全文)
    在全國深入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活動,要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特別是關於民法典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宣傳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深入學習宣傳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頒布實施民法典意義重大,其中有不少新規法條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以下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熟知的內容,特供大家參閱。
  • 文化「魂」與「體」辯證關係芻議
    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徹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文化建設中的靈魂作用,體現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全會《決定》突出強調的一個重點。學習領會全會《決定》這一精神,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文化「魂」與「體」的辯證關係。
  • 廣州婚姻律師王幼柏團隊: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及司法解釋的20大變化
    變化5:協議離婚增加30天冷靜期 民法典實施後,通過民政局辦理協議離婚並不能當天辦理當天生效,而需要在提交離婚登記申請之後,經過30日冷靜期
  • 韓振峰:把握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證關係
    在實踐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關鍵要把握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些重要論述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從中可以在三個維度上認識和把握「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其一,「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體現了二者之間的彼此對應關係。
  • 胡金焱:辯證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繼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這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的重要方法,對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都具有重大意義。一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 民二庭負責人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問: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的起草背景和過程?答此次「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的起草工作是在民法典頒布實施的大背景下開展和進行的。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及時開展司法解釋全面清理工作,把高質量完成司法解釋全面清理工作作為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方面,確保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依法保障人民群眾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