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目的是為祭,祭的形式是狂歡。
」
前半句是一句日本人常說的話,Matsuri is the purpose to human life,體現了祭在日本人眼中的重要性。
而後半句提到的狂歡,便會聯想到西方文化中的酒神精神。哲學家尼採認為,酒神精神喻示著情緒的發洩,是拋棄傳統束縛回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
在日本的祭り往往都是群體的儀式活動,在祭り中褪下現代人和個人兩種身份標識,作為文化的傳承者把存放於歷史角落的行事活動在固定的時間一次次地展現在未接觸過的人們面前。
人們熟知的日本三大狂歡節日分別是東京的神田祭,京都的祇園祭和大阪的天神祭,都結束於剛剛過去的夏季。
01神田祭 I 5月
東京 神田明神
起源:神田祭源於神田神社。這座神社又名"神田明神"。神田祭是為了宣揚江戶總鎮守(現東京)的威名,而舉行的神田明神的祭禮。
在江戶時代(1603 1867年),遊行隊伍受到將軍保護,允許進入將軍居住的江戶城中,因此也有"天下祭"("天下"意指"將軍")之稱。
神田祭的主打活動在陽曆的奇數年舉行,陽曆偶數年的活動則規模較小。是因為江戶時代的將軍考慮到節慶活動過於豪華鋪張,制定了按年輪換規模的規定。
舉辦時間:最早開始的是東京都的神田祭,一般在每年的5月15日前後的星期六舉行。
一般在早上八點出發分成三隊,穿著古代服裝很肅穆地行進。當中有各四位女司,以及少女的扮演者拿著花在東日本橋附近做法事。在下午4點到達三越本店之前,在這裡增加御輦,拖車,武士等隊伍,參加遊行。晚上7點結束。
奇數年時一定要看的是周六的遊行隊伍。隊伍約由300人組成,穿過神田、日本橋、大手町、丸之內等東京都中心區。隊伍當中既有屋簷上掛有鳳凰等飾物的神轎,也有各種各樣的花車,還有坐在馬上的神官,場面十分盛大。周日這一天,會有從各鎮趕來的大大小小近100臺神轎聚集到神田明神。
「神幸祭」是神田祭中重要的一部分。早上,神車從神社出發,經過神田、日本橋、大手、丸之內和秋葉原並一路前行,周圍跟隨著穿著平安時代服飾的人。色彩豔麗的古風式隊伍與市中心的街道形成鮮明對比,十分有趣。
在東京的神田祭中,盛大的遊行隊伍洋溢著熱烈歡快的氣息,人與人之間井然有序。各種花車裝飾得絢麗奪目,表演種類繁多。整個慶典,華麗壯觀。表演中不僅有古老的傳統節目,還洋溢著時代氣息。
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現代化的城市街道在這一時期充滿了傳統文化的意蘊,無論是對於生活在東京的非本地人口還是對於外國人都是一次很好的文化喚醒。
到了更為炎熱的七月,剩下兩大節日陸續在京都和大阪兩座城市舉辦。
關於京都,作家舒國治在《門外漢的京都》一書中寫過:
這個城市教我最佩服的、同時也最羨慕的,是它的所有水流皆有來歷,也皆有下落。這見出人類最崇高的寬容心。
在作者的字裡行間感受到的是日本人民對自然的崇拜之情。
02祇園祭 I 7月
京都 八坂神社
起源:衹園祭起源於9世紀,當時作為日本中心的京都為了平息正在流行的瘟疫,開始舉辦衹園祭。
在古代,人們最恐懼的就是瘟疫,認為是惡靈搗鬼。因此開始在城中心的庭院「神泉苑」豎起66根矛以驅除汙穢。即使在今天,活動結束之後,人們也會立刻毀掉勞心勞力做成的山矛花車,其原因就在於人們認為花車在城市中的同時也在匯聚各種汙穢之物。
祗園祭其實在日本全國範圍內都有,大部分都是以京都的為原形,進行本地化改造,但最出名的還是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京都祗園祭。
每年的7月13日到16日,京都市的各個街頭,都會響起傳統打擊樂的器樂聲。在街道兩旁的屋簷上懸掛著神燈、青簾,還鋪墊飾花並豎起屏風,增添祭典的色彩。
整個活動的高潮就是山形彩車遊行——每年7月17日舉行。山形彩車的遊行,將點燃整座城市的慶典氛圍。參加者身著平安時代的服裝,按照古代儀式進行。這項活動在平成2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無形文化遺產。
夜晚,彩色花車火樹銀花,絢麗異常。節日的氛圍因為夜晚的來臨並不會消減半分,反而在夜晚更適合群體的狂歡。
03天神祭 I 7月
大阪 大阪天満宮
毛丹青說:天神祭的狂歡是為了盛夏來臨之際驅除瘟疫,給自己壯膽。
天神祭每年在日本全國各地舉行,當中屬大阪天滿宮的天神祭最有名。每年7月24日與25日由大阪天滿宮舉行的祭典,不僅是日本三大祭典之一,也是大阪三大夏日祭典之一(另兩個為住吉大社的住吉祭與生國魂神社的生玉夏祭),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水上慶典。
起源:大阪的天神祭始於天滿宮建成後兩年,即951年。這一年開始了「鉾流神事」,所謂的「鉾流神事」是指從神社前的海濱將神鉾(長矛)漂流到大川(舊澱川),而在神鉾漂流到達的地點就會是當年設置御旅所(御神靈休息的場所)之地,而為了御旅所的準備,御神靈在陸路到河岸出御,乘著船至御旅所的方向前進,這個航行稱為船渡御,被認為是天神祭的起源。
每年7月大阪河岸上,飄蕩著張燈結彩的「寶船「,煙火綻放,眾人狂歡。
日本的花火對於我們來說一直有著無法言說的吸引力,星空總有著一種神秘的魅力吸引著無數創作者以它為背景進行各種藝術形式的創作。在7月的大阪,奉納煙火是最不能錯過的節目。觀賞地可以選擇在櫻之宮公園和川崎公園附近,覓得一個好位置之後,到時間可以看到大約4000發的煙火此起彼伏的綻放在夜空這塊巨大的黑色幕布上,點亮夜空,同時也能照亮你身邊人的面容。
天神祭活動最高潮分為24號的宵宮祭與25號的本宮祭
7月24號宵宮祭
04:00 一番太鼓
07:45 宵宮祭
08:30 鉾流行列參進
08:50 鉾流神事
11:00 行宮祭
11:30 山蔭流儀式庖丁奉納
12:00 天神講獅子 獅子舞
16:00 催太鼓氏地巡行
16:15 どんどこ船宮入 鉾流神鉾奉還
18:40 水上薪能
19:00 催太鼓宮入
19:30 獅子舞宮入
7月25號本宮祭
13:30 本宮祭
14:15 神霊移御
15:30 陸渡御列出発
17:30 船渡御列出発
18:00~21:00 船渡御
18:30 船上祭
19:30~20:50 奉納花火
21:00 催太鼓の宮入開始
22:00 還御祭
白天,狂歡的人群在廣場上使勁地抬著裝飾得十分華麗的神輿,興高採烈地向前挺進。夜晚,幾十艘載著鑼鼓、器樂隊的船隻,跟隨著載有彩色花車的大船,在堂島川上遊弋。在名為"神幸式"的慶典中,整條河都是迎神的人偶船、鼓樂船、照明船、伴唱樂隊。在傳統的樂曲聲中,燦爛的煙花競放,將河裝飾得熱鬧非凡,宛如美麗的神話世界。
日本的傳統節日中處處體現著日本民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雖然其中大多是從中國借鑑過去的,但顯然,日本在文化的傳承上做得更加出彩。
*以上圖片和節日信息搜集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