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英國「海上之神」海神號,揭秘1931年在中國黃海沉沒真相

2021-01-10 騰訊網

泰戈爾曾經說:"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我們的意志,才在我們的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

近代以來,中國承載的記憶成為了橫亙在每個中華兒女心間的痛,眾人皆不敢回憶。然而也正是這種痛,讓中國更加堅毅挺拔,成就了如今的中國。

1972年,中國在黃海海域進行了一場秘密的打撈,一艘沉沒了40年的英國"海神"號新型潛艇,再次走進了公眾的視野中。

英國的潛艇為什麼會出現在中國黃海海域?這艘英國的潛艇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跟隨本文一起,直擊英國的"海上之神"海神號,揭秘1931年在中國黃海沉沒真相。

強佔威海衛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直處於列強的侵略與壓迫之下,在中國與各個西方國家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之中,中國與英國之間的關係尤為密切。

第一個打破中國的國門,第一個在中華大地之上肆虐的列強,第一個取得在華特權的侵略者,中國的侵略歷史,從英國開始,愈演愈烈。

1398年,明朝皇帝為了抵抗倭寇的侵略設置了威海衛,也就是如今位於山東半島的威海市。皇帝希望這個地區的軍隊能夠威震海疆,遂取名為威海衛。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本從山東半島地區登陸,企圖對威海衛地區進行強攻。對於中國而言,威海衛是一個重要的海防基地

為了維護海上安全,清政府在青島和煙臺設立了軍事基地,而威海衛與兩個軍事基地形成了一個三角區域,東部接近朝鮮半島和日本的海島,瀕臨黃海海域,這裡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中國統治者十分看重威海衛,因此這裡的軍事部署始終嚴密,對於日本侵略者來說,強攻威海衛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慎重考慮之後,日本選擇從榮成灣登陸,召集25艘軍艦,2.5萬陸軍,兵分兩路,海上、路上同時進攻,雙面夾擊。

洋務運動之後,清政府培養了三隻強大的海軍,其中尤以北洋艦隊勢力強大。然而日本陸上、海上進攻十分迅猛,清朝海軍在裝備上十分落後,人員不足,敵方火力的壓制之下,我方北洋艦隊節節敗退。

不久之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成功取得了威海衛的統治權。彼時的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眾多西方國家都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奪在華特權,對於清政府來說,割地、賠款的要求已經屢見不鮮。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日本一直佔據著威海衛,然而這個軍事重地的吸引力太大,英國也蠢蠢欲動。

在雙方交涉之後,英國最終獲得了威海衛的統治權。1989年,日本從威海衛撤兵,威海衛也正式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同年,英國在威海衛地區建立了皇家海軍訓練基地,威海衛的軍事武裝水平達到了巔峰。

作為京津地區的重要門戶,威海衛實在是發展經濟的好地方,大量的英國人乘船來到威海衛地區,他們在當地建設工廠,自此,威海衛在英國的統治之下度過了32年的時光。

1921年,為了解決帝國主義之間的海軍力量對比差異,緩解各個國家之間的衝突,英國、美國、日本、中國等九個國家召開了華盛頓會議召開。

會議之上,中國代表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訴求,中國希望帝國主義國家可以歸還中國的租地,卻遭到了各個國家的強烈反對。威海衛對中國意義重大,為了奪回這一領土,中國與英國進行了長達8年的鬥爭。

那時候的中國依舊十分落後,面對態度強硬的英國,我們幾乎毫無還手之力。1930年10月,在經歷了無數次的談判之後,中國終於收回了威海衛的統治權。令人氣憤的是,英國雖然答應歸還威海衛,卻對中國提出了另一個條件:租借劉公島10年。

中國答應了英國強租劉公島的要求,英國在島上建立了新的軍事基地。為了震懾中國,也為了炫耀自己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英國派遣了大量的軍艦,海神號就是其中之一。

海上之神

1931年6月9日,英國的海神號在距離威海衛20海裡的地區航行,開始了海上訓練。起初士兵們指揮著海神號浮潛,任務圓滿完成,接下來進行的是發射魚雷的訓練。

然而那時候海上狀況複雜,濃霧密布,而海神號上大多都是英國的新兵,因為操作方式的失誤,船艦偏離了原本的航線。混亂之中,海神號與中國的一條運煤船相撞。

此次撞擊的力度極大,海神號的指揮臺被破壞,整個船身側翻,大量的海水湧入海神號,船艦開始慢慢下沉。運煤船眼見形勢不妙將救生艇放下,海神號上的英國士兵迅速轉移,最終31名船員成功登上救生艇,16人在事故之中喪生。

撞擊發生之後,倖存的8名船員遊到了潛艇前端的魚雷艙,暫時保住了性命。然而這8名倖存者始終命懸一線,海神號已經失去了浮潛的能力,倖存者們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逃出海神號的魚雷艙,重新回到海面上。

36米的海底海水的壓力已經很強,倖存者們無法打開艙門。更致命的是,海神號船體破裂,外界大量的水向內湧入,如果人們沒有採取行動,必然難逃被淹死的命運。不久之後,海神號已經下潛到了40米深的海底,這是倖存者們唯一的逃生機會。

如何在此情況下自救?倖存者們絞盡腦汁。一籌莫展之際,人們意外發現了存放在儲物櫃的水下逃生面具。1927年,英國人戴維斯耗盡心血研製出了發生海難的時候可以幫助人們逃脫的面具。

戴維斯在面具上裝備了一個可以供人們在水下呼吸30分鐘的高壓氧氣瓶,同時這種面具還可以起到防毒的作用。按照戴維斯的說法,海上逃生面具裝備了減速傘,當人們從海底向上遊的過程中,這個裝置可以幫助人們減緩上升的速度。

如此,人們便有了足夠的時間讓自己的身體適應外界水壓的變化,以防水壓差給人們的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這種裝置並沒有大面積地投入使用,同時戴維斯研製的面具還是一個半成品,它並沒有被證明有效。儘管人們彷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卻依舊心中沒底。

倖存者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開魚雷艙逃生,然而內外水壓的變化讓他們無法使用蠻力。為了實現內外水壓的平衡,人們打開了海神號的通海閥,大量的海水開始湧入魚雷艙之中。倖存者們反覆嘗試了多次,終於將魚雷艙的艙門打開。

艙門能夠通過的人數十分有限,第一批倖存人員帶著海上逃生面具離開。在倖存者向外逃離的過程中,海神號內外部的水壓再次不平衡,人們只能再次等待。一個小時之後,魚雷艙的內外部壓力再次平衡,第二批次的倖存者也浮上海面。不久之後,第三批次的倖存者也成功逃脫。

海神號發生事故的消息傳到了英國海軍的大本營,英國迅速派遣了航空母艦前去支援,搜救沉船事故的倖存者。那時候的海上搜救技術尚未成熟,儘管英國的航空母艦有著先進的設備,卻依舊無法在偌大的海面上找到失蹤者的蹤跡

航空母艦在航行過程中,第一批水下的倖存者浮潛上來,然而其中兩名倖存者上升速度太快,在露出水面的那一刻,他們的肺部受到了強大的擠壓窒息而死。

儘管第二批、第三批倖存者也成功地逃離了魚雷艙,但是航空母艦始終未曾搜救到他們。在這場生死追擊戰中,8名逃生者最終存活4人。

海神號在黃海的沉沒讓英國受到了巨大的損失,英國卻並不是一無所獲。在此之前,戴維斯的海上逃生裝置雖然研製成功,但是卻一直未經證實。

發生海難的機率並不大,生命珍貴,沒有人願意以身犯險,也正因如此,逃生裝置是否有效對人們來說始終是個未知數。海神號的事故給英國人提供了一個機會,一個大規模推廣戴維斯海上逃生裝置的機會。

事實證明,海上逃生裝置確實對遭遇海難的人來說意義重大。1941年,英國的潛艇帕爾修斯號在地中海航行的過程中觸礁沉沒,潛艇內部的倖存者依靠海上逃生裝置從深度52米的海裡逃生。

在此次海難發生之後,英國海軍加強了安全保護措施,他們增加了戴維斯海上逃生裝置的數量。

與此同時,英國人改進了船艦的結構,他們在船體的兩側設置了兩個逃生艙。海神號海軍還加強了對船員的訓練,每一個在船艦上的士兵都必須能夠熟練地使用逃生裝置。

傷痛與啟示

海神號在黃海地區的沉沒真相漸漸被眾人知曉,惋惜之餘,人們也得到了眾多的啟示。

一方面,國家實力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話語權,也對國家的未來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得知海神號沉船的真相之前,人們十分疑惑,一個來自於英國的船艦,為什麼會在中國黃海地區沉沒?而當人們真正了解那段歷史的時候會發現,它承載了中國太多的傷痛記憶。

中國尚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面對外國的侵略,中國始終在反抗,卻收效甚微。威海衛原本就是中國的領土,卻在列強控制之下走過了幾十年的時光,那時候的中國沒有話語權,面對英國的頻繁挑釁也只能承受。海神號在中國黃海海域大肆炫耀的時候,中國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境?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窮二白到實現飛躍,從任人宰割變成軍事強國,中國終於洗刷了百年的屈辱,真正揚眉吐氣。

如今的中國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強大的海軍讓領海權有了保障。中國海軍訓練有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則必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今的中國感謝曾經的英國與英國船艦。他們赤裸裸的炫耀曾經激發了中國人強烈的自尊,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中國人奮起反擊,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任何人都無法袖手旁觀。

如果人們並未直面海神號帶來的巨大衝擊,中國或許依舊沉浸在北洋艦隊強大的迷夢之中,正所謂知恥而後勇,如果沒有知恥,更沒有後來的中國崛起。

另一方面,不是在國家相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眾人看來,海難無法避免,英國軍隊引以為傲的海神號未免太過不堪一擊。

1930年,海神號正式服役於英國海軍,那時候的海神號被英國人吹捧為世界上前衛的潛艇,戰鬥力所向披靡。

海神號的排水量為1475噸,全長大約96米,寬度為9米,航速175節,柴油發動機的驅動力極大。如此氣派的海神號讓中國人十分羨慕,然而其輕而易舉的沉沒也讓人不免惋惜。

與海神號相撞的船隻究竟是怎樣的存在?為何具有如此大的威力?

那艘將海神號擊沉的運煤船在1889年的英國投入使用,起初屬於東南亞的蒸汽導航公司。

不久之後,商船被中國船舶公司收購,成為了一條商用船隻。英國人對自己製造的商船充滿信心,沉船事故發生的時候,該船已經有著幾十年的歷史,卻依舊完好無損。

一個普通公司生產的普通船隻竟然將英國大名鼎鼎的海神號擊沉,這著實讓人們十分疑惑。海神號是否究竟真的如同英國人口中那般輝煌?縱使英國將海神號捧在極高的位置上,當真正的災難降臨的時候,所有的謊言都會原形畢露。

海神號沉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然而人們也從中懂得了未雨綢繆。不論是英國人的海上逃生裝置還是之後關於海難所作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其根本的目的都是將各項損失降到最低。生命只有一次,無比珍貴,人們應當加倍珍惜。

相關焦點

  • 中國玩具鴨海上漂流15年 曾抵鐵達尼號沉沒海域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它們是一群色彩鮮豔的塑膠玩具,原本是小孩子在浴缸中洗澡時玩的,但由於15年前的一起海上遇險事故,它們告別了運載貨船,開始海上漂流。迄今,它們已跨越了半個地球,並將於今年夏天抵達英國海岸。15年的海上風雨,它們有什麼樣的傳奇故事?
  •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剛剛,中國在黃海...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剛剛,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其中包括「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央視頻號』衛星」在內的3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6顆推掃成像模式衛星,主要用於獲取高解析度可見光推掃影像和視頻影像,將為中國國土資源普查、城市規劃、災害監測等提供遙感服務。
  • 歷史 1994年黃海危機中國被美國狠狠羞辱,從此臥薪嘗膽
    同時中國的殲8II戰機打開火控雷達鎖定美軍航母編隊。雙方劍拔弩張,海上衝突一觸即發。美軍見勢不妙,開始撤退,美軍的F-14降落後,小鷹號全隊駛離中國領海。在向橫須賀司令部通報情況後,為避免和中國海軍再次危險接觸,奉命返回母港。
  • 長徵十一號火箭海上發射成功,中國海上發射常態化時代到來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9月15日上午9時23分,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從位於黃海海域的「德渤3號」動力船上騰空而起,順利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十一火箭的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它不但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中國海上發射常態化時代的到來。再創多個「首次」據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此次任務是長徵十一號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也是長徵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和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 境外媒體關注:中國在黃海成功發射「一箭九星」
    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導據臺灣「中央社」9月15日報導,中國大陸15日在黃海海域,採取「一箭九星」的方式,以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的9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報導指,這次是長徵十一號火箭首次在海上進行商業發射。
  • 神話傳說中的海神潮汐王子和地震之神的故事
    漁夫和船長向他宣誓效忠,避免他發怒;海神對英雄奧德修斯的迫害是出了名的,很少有人願意在這麼遠這麼長的時間裡漂泊,直到找到他們的家鄉。除了對海洋的影響,海神波塞冬還引發了地震,他用他的三叉戟撞擊地面,造成了驚人的破壞性影響。波塞冬是泰坦巨人克羅諾斯的兒子,是奧林匹亞諸神宙斯和冥王的兄弟。克羅諾斯害怕兒子會在他戰勝自己的父親烏拉諾斯的時候推翻他,於是在孩子出生時吞下了他們。
  • 鐵達尼號撞冰山沉沒,為何不爬到冰山上避難?這些限制人難上去
    1912年4月14日的夜裡,號稱「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從此墜入海底。而關於鐵達尼號出現事故的原因,到底是木乃伊的詛咒還是一場蓄意謀殺,亦或是有一顆鉚釘的失誤導致的,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按照最普遍的說法,鐵達尼號是撞了冰山之後,次日凌晨兩點多鐘船體斷裂,徹底沉沒,上千名乘客葬身海底。
  • 除了四海龍王之外,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海神是誰?全知道的不多
    中國神話比較複雜,也有很多缺失,海神也不止一位,全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其中一位名譽海外,信仰過億。又名禺強,中國上古神話中的水神、海神、風神、瘟神北方神等等,神格比較複雜,管得比較多,是古代比較著名的神仙。《山海經》記載,禺強人面鳥身,耳朵掛兩條青蛇,腳踩兩條紅蛇。 此外也有玄冥即玄武的說法,這個就不多說了。玄冥有時指海神,有時也特指北海之神,在《山海經》中,其它方向的海神為:東海之神禺猇、南海之神不廷胡餘、西海之神弇茲。因為是一個系統,所以把它們算在一起。
  • 「一箭九星」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
    「一箭九星」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央視網2020-09-1600:00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11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1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發射獲得了圓滿成功。
  • 上古四方神:東方木神南方火神,北方海神,西方金神(不可不知)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上古四方神:東方木神:句芒句芒是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也叫做「春神」。句如勾,春之出芽,總是彎彎曲曲,角角叉叉的。芒則是毛茸茸的毛刺,其乃是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輔佐東方上帝青帝太皓。相傳這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這神樹扶桑就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土地也歸句芒管。句芒在古代是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季都有份。
  • 中國二度成功海射,也是全球第50次海上發射
    就在快舟一號甲火箭發射失敗三天後,長徵11號火箭成功創下第二次海上發射,為中國今年贏得第23次成功發射,也為全球創下第50次海射。> 一箭九星,同一星座 9月12日快舟一號甲火箭折戟三天後,長徵11號火箭今天成功海上發射,儘管兩者分屬於兩大航天集團,前者屬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後者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但採用火箭都屬於小型固體燃料火箭,搭載衛星也是同屬一個衛星星座——吉林一號衛星組星,中國首個自主研製的商用遙感衛星星座
  • 英國預言家路易斯:精準預言鐵達尼號的沉沒,斷言2位國王死期
    英國預言大師路易斯便是其中較為璀璨的一位。1866年,路易斯出生於英國利物浦。他的母親發現他似乎具有預言方面的天賦,為了充分挖掘他的才能,就為他邀請了巫師,進行手相和佔星術方面的學習。經過多年的學習,長大後的路易斯已經能夠通過看手相,窺見別人的未來。為了施展才能,他獨自一人來到了倫敦。
  • 突破眾多技術難題,長徵11號火箭海上發射成功,一箭9星意義重大
    中國航天一直在努力,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實現突破。日前黃海傳來了一則好消息,9月15日9時23分,中國在黃海海域,利用長徵11號海射運載火箭,採用一箭9星的方式,成功將一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的是「吉林1號」高分03-1組衛星,除了衛星本身外,外界主要的關注點在於運載火箭和發射平臺。
  • 剛修好就要衝向亞太,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力初具,要跟中國南海見?
    緊急搶修一個月,英國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終於修好了。 據CNN報導,英國皇家海軍1月4日宣布,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已經具備了初始作戰能力。 伊莉莎白女王號是英國皇家海軍史上最大的艦艇,彌補了卓越號2014年退役後,英國缺失的航母作戰力量。
  • 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 王偉童 高崇芮 陳海鵬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9月15日9時2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回首124年前的甲午戰爭,那場黃海大戰徹底驚醒了國人
    1894年9月17日,甲午戰爭的關鍵之役——黃海大戰爆發。那一年,號稱「遠東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敗於黃海,敗於朝鮮,敗於遼東……一敗塗地。這場最終以中國割地賠款而告結束的戰爭,成為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既深刻影響了東亞的地緣政治格局,也深刻改變了此後中國的發展道路。
  • 道教人物:海神媽祖
    媽祖在娘胎裡多呆了四個月,懷胎十四個月才分娩,媽祖出生之時,異香飄逸,經過十多天還餘香仍存。 這位林姑娘小時候就聰明異常,剛周歲時,在襁褓中看見神像就叉手欲拜。五歲就能誦讀《觀音經》,十一歲就能「婆娑按節樂神」。林姑娘長大後「通悟秘法,預知休咎事,民以病告則愈」,頗似現今的巫婆。除了通靈和治病之外,還能乘著一張蓆子渡海,乘白雲遊歷於各島之間,人們就把她稱作神女。
  • 道教神話裡的水神及海神分別是哪些神仙?其中包括四瀆神君
    道教供奉神明時會用到供水,道教將供神所用之水稱之為七寶漿;在道教的很多齋醮科儀中,法師們在念誦咒語之時也會配以水法,有除塵蕩穢解氛之用。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根據不同的神職將神仙分為多個神部,如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統御的雷部;包含眾多先天尊神如紫薇大帝、鬥姆元君、太陰星君的星宿部;此外還有後天得道成仙的仙真及冥界的諸神。
  • 核潛艇遭7次模擬攻擊,94年的黃海危機,對峙接近開戰
    大國博弈時間回到1994年,那個年代是我們最為虛弱的時候,在黃海發生了被地表最強的超級大國航母幾近欺辱的事件,超級大國剛打贏海灣戰爭信心滿滿,而且可謂裝備精良,反觀那年的我們海軍實力還處於防空靠炮,反潛靠深水炸彈,電子戰基本沒有的落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