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

2021-01-07 科學維他命

《十萬個為什麼之遨遊宇宙》系列內容由「科學維他命」獨家原創,用語言、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帶你認識地球,了解星星,探索宇宙,每天幾分鐘有趣有料的知識,幫你成為科學小達人。

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

關鍵詞1:小行星帶的發現

關鍵詞2:小行星帶的分類

關鍵詞3:小行星會撞地球嗎

自從1766年提丟斯-波得定則發現以後,很多天文學家相信,在火星與木星之間,與太陽距離2.8 天文單位的地方,應該有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於是紛紛把望遠鏡對準了那片區域。1801 年,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在距太陽2.77天文單位的軌道上發現了個神秘物體。 這個物體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沿著近圓形的、類似行星的路線行進,但是它太小了,不能算行星。這就是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一穀神星, 它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根據2006年頒布的《行星定義》,穀神星已被歸類為矮行星。1802年和1807年,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又在穀神星的軌道附近發現了智神星和灶神星,1804年, 德國天文學家哈丁在距太陽2.67天文單位處發現了婚神星。其後在這個區域發現的小行星越來越多。1868年達到100顆,1879 年達到200顆,1890 年達到287顆....今天在這個區域中觀測到的小行星已經數以十萬計。

小行星帶是小行星高度集中的區域,這些區域在太陽系內介於火星的軌道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它們和大行星一樣,也在不停圍繞太陽運轉。在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其數量可達到50萬顆之多,這樣的區域被稱為主帶,就是通常我們聽說的小行星帶。小行星是在體積和質量方面都比行星小很多的固體小天體,它們的大小在幾釐米到一千米千米以上。小行星之所以高度集中在小行星帶中,木星的引力起著主要作用。此外,太陽引力也起著一定作用。

小行星帶主要包含兩種類型,在小行星帶靠近木星軌道的外側,主要是富含碳的小行星,它們的顏色偏紅。而在靠近木星軌道內側的部分則是含矽的小行星,它們的反射率比較高。小行星帶中數量多、密度大,因此天體碰撞頻繁,碰撞會產生大量的小行星碎片,而一些殘骸在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時候會成為隕石。當兩顆小行星低速碰撞時,有可能會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小行星。

小行星帶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個謎團,但普遍認為是太陽系形成初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地方未能形成大行星 ,因此形成了大批的小行星。而另一種觀點是爆炸說,認為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外的另一個大行星在億萬年前的大爆炸形成了大量的小行星。

小行星會撞上地球嗎 ?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稱為近地小行星。直徑1千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可能對地球產生重大威脅,6500萬年前的生物大規模滅絕事件可能由一顆直徑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上地球造成。現在已經確定軌道的、直徑大於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約有2000顆,它們存在撞上地球的可能性。據估計,這樣的碰撞事件平均50萬年發生一次。小行星掠過地球的機會就更多了。2011年,直徑400米的小行星2005YU55就曾在與地球相距325萬千米處掠過。因此,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於1995年啟動了近地小行星跟蹤計劃(英文名為NEAT),來監視這些可能的威脅。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十九顆小行星或來自系外
    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  法國和巴西科學家在23日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刊文稱,他們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有19顆小行星在加入太陽系之前,圍繞另一顆恆星運行,這表明星際天體在太陽系中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為普遍。
  • 一顆逆行的小行星,在太陽系中存在了45億年之久
    但也有一些卻並沒有那麼的簡單,研究學者發現了一顆神秘的天體,而這顆天體,並不是匆匆的來一趟,就會神秘的再次消失,反而是在太陽系之中已經潛伏了長達45億年,這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的令人驚訝呀,而且潛伏這麼長的時間,難道說是要對我們地球上的生物進行某些神秘的探索,或者是要對我們地球上的人類進行攻擊嗎?
  • 太陽系小行星帶三傑:灶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
    小行星帶是位於太陽系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一個小行星密集分布的區域,科學家估計在這一區域小行星的數量可能超過50萬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2萬顆的小行星進行了編號。目前太陽系內發現的小行星,有超過98.5%都發現於此區域。
  • 神秘小行星隱藏太陽系10億年,不知從何而來,繞太陽逆行十分異類
    Namouni和巴西Paulista大學Universidade Estadual保利斯塔大學的研究員Maria Helena Moreira Morais使用數值模型來模擬我們太陽系的萌芽並查明數十億年前小行星的位置。模擬將小行星放置在垂直於太陽系行星和小行星繞太陽公轉的平面的軌道上。這些小行星也離原始盤很遠,原始盤是圍繞太陽形成行星的。
  • 為什麼木星對地球那麼重要?它是地球的守護神,保護著人類的安全
    不過,一顆像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想要誕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科學家相信像地球一樣的生命星球,在宇宙中必然也是非常稀少的存在。一顆行星從誕生到最後成為一顆生命星球,文明星球,需要滿足非常多的條件才行,這些條件除了星球本身有著優良的生態系統之外,更重要的則是需要有一個非常穩定安全的外部環境。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新華社記者胡喆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一顆矮行星大小的神秘小行星潛伏在我們的太陽系中
    太陽系的某個地方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它向地球投擲了一塊大石頭。 現在,對其中一顆隕石的新研究表明,這顆隕石可能從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上脫落——一顆大小與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的大小大。
  • 太陽系最複雜的小行星:既融化又未融化,還有液態金屬核和磁場!
    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表明太陽系中最早天體的多樣性,可能比科學家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大多數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成分表明,它們來自早期的小行星,它們有兩種類型:熔化的和未熔化的。科學家們認為,在太陽系演化的早期,這兩種類型的天體在不到幾百萬年的時間裡形成得相對較快。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太陽系中有很多天體圍繞著太陽公轉,包括行星,也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八大行星。
  • 宇宙那麼危險,為何唯獨太陽系是安全的?人為還是天意?
    審核:小文地球是一個美麗的星球,如果在太空上縱觀地球,那麼它看上去就像一個水球一樣,上面分布著海洋、森林、湖泊等。我們之所以能夠每天都安穩地生活在地球上,是因為它處於太陽系的中心位置,而太陽系的環境又相對穩定、安全。可以說,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太陽系。
  • 太陽系個頭最大的行星「木星」有多恐怖?
    雖然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在宇宙中都有分布,但是含量卻大不相同,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就是氫和氦,佔據整個宇宙的99.9%,太陽系也是如此,所以比較輕的氫和氦在太陽系中佔比較多,太陽向外吹的最多的也是這兩種物質,而這些物質會吹向較遠的地方,被木星捕捉,所以木星的質量以及體積是最大的,木星之後的天體質量以及體積會越來越小。
  • 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太陽繫結構圖太陽是中心天體,這在太陽系中存在八大行星,還有兩條小行星帶(分別是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柯伊伯小行星帶)、土星擁有巨大的土星環、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地球是目前太陽系乃至銀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等,對於太陽系這個恆星系來說,它最大的特徵莫過於它擁有八大行星,這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天王星,太陽擁有八大行星已經成為一個基本的常識
  • 太陽系什麼樣?失真的太陽系圖片,讓我們誤會了太陽系真正的樣子
    在廣袤無邊的宇宙之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區域就是太陽系了,因為太陽系就是我們的家園。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在太陽系之中有著唯一的恆星太陽,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之下,八大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小行星以及其它的宇宙天體都在有序的運行。
  • 太陽系中太陽誕生最早,那麼八大行星呢?「兄弟」順序應該這樣排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太陽大約形成於49億年前,地球大約形成於46億年前,太陽本身集合了整個太陽系中99.86%的物質,所有的太陽系天體都在圍繞著它運行,所以毫無疑問它肯定是最先形成的,那麼在太陽形成之後,第二個形成的大型天體是哪一個呢?
  • 太陽系外圍發現奇特「逆行」天體:不是彗星、小行星
    它的軌道面和黃道面(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軌道面基本上都和黃道面相重合)完全不在一起。如果以地球的軌道平面為基準,那麼星奈的軌道面與黃道面的夾角,達到了110度!而且這個天體的運行方向是相反的。藝術家筆下描繪的某個較大的海王星外天體。ESO藝術家描繪的海王星外天體,大部分海王星外天體其實是這個樣子。
  • 旅行者1號已經飛了222億公裡,它為什麼不會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
    ,不過人類沒有放棄飛出太陽系的夢想,在無法實施載人航天飛出太陽系的情況下,人類退而求之實施了深空探測計劃,這個計劃就是發射多個深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提前踩點。飛出太陽系比登月難很多在70年代,人類相繼發射了4個深空探測器,其中最著名的探測器當屬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兩個探測器,為什麼說這兩個探測器最出名呢?
  • 太陽系有五大奇異之處,是自然力量還是神秘力量形成的?
    當我們開始宇宙探索時,發現了許多星系,可是科學家們卻發現,太陽系看上去是一個在太陽系外並未發現的特別星系,那麼,太陽系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呢?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的五個奇怪的地方發現了它們。這些特殊的東西似乎告訴我們,究竟是誰「刻意設計」了地球上的生命。一、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在宜居帶。行星位於宜居帶,才可以產生生命和文明。太靠近或太遠的太陽是不可能的。
  • 宇宙環境都很危險,為什麼只有太陽系這麼安全?科學家:或非偶然
    人類在宇宙中無疑是很幸運的文明,如果說千年難得遇一奇才的話,那麼人類是千萬億顆星球中才誕生的一個文明。但隨著對地球外面世界的理解,我們知道擁有一個穩定和安全的環境有多麼重要,而這一切主要還是太陽系給的。
  • 你認為太陽系是平的?真實模擬太陽系軌跡圖,顛覆你的理解
    1號旅行者在40多年的旅程中,旅行者1首先穿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然後經過木星、土星海王星和他們的衛星,最後,他通過旅行者1小行星帶飛出太陽系,當飛越木星、土星和海王星時,旅行者1拍攝了大量這些行星及其衛星的照片,為人類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 為啥太陽系天體大都在太陽系黃道面運行?它實為太陽赤道面的延伸
    在太陽系中,除了太陽系外圍的奧爾特雲,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在太陽的黃道面附近活動,這使得太陽系看上去也像銀河系一樣是一個扁平的圓盤狀結構,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狀態呢?其實說起來道理也簡單,就是萬有引力在其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