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庭生活當中的一些瑣碎事,如果我們不加以重視化解,慢慢便會堆積成為比較嚴重的事情,甚至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比如千百年來糾纏萬千家庭的婆媳關係,一旦處理不當或者處理不及時,一個家庭便很容易陷入水深火熱的矛盾之中,再無幸福可言。
阿萍和阿成自戀愛以來,感情相當穩固,終於迎來了結婚登記的好日子。朋友、同事和同學紛紛送來祝賀,大家無不認為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相信日後的日子必然是甜甜蜜蜜、和和美美的,阿萍和阿成也是這樣認為的,他們對彼此都有這份信心和信任。
然而婚姻生活畢竟不等同於談戀愛,已經不再是兩個人的卿卿我我,而是需要面對雙方的兄弟姐妹、叔伯嬸母,最為重要的是公公婆婆或是嶽母嶽父,一大堆親情關係的交織,一大堆生活中的油鹽醬醋在交錯,愛情的小船陷入生活的海洋,起伏不定。
阿萍也知道丈夫的母親是個相當挑剔的人,既然選擇了阿成,便是相信阿成,畢竟自己嫁的是阿成,不是婆婆,只要阿成對自己好便可無憂無慮了。
殊不知這只是阿萍的一廂情願,婚後她盡力做到一個媳婦應盡的義務,家務活能夠做的都做了,各種人情打點也儘量做到面面俱到,生怕一不小心便會得罪了別人。不過在婆婆的眼中,永遠是別人家的兒媳婦才是最好的,就算阿萍再努力,她總能找到錐心的刺點。
一開始阿萍選擇了妥協,她覺得自己做得確實仍不完美,同時也覺得只要自己努力付出,婆婆總會理解和喜愛自己的。事實上阿萍錯了,世上總有一些奇葩的婆婆,在經歷了上屆婆婆的教訓甚至呵斥之後,她會保留一種挑剔甚至苛刻病態心理,去審視自己的兒媳婦。
阿萍開始向丈夫阿成投訴,本以為可以得到理解和憐惜,可沒想到阿成卻是這樣說的:「你才做了幾天的兒媳婦?媽說你做得不夠好,肯定有她的道理。」
阿萍覺得很委屈:「我盡力做到最好,真的盡力了,媽總是挑三揀四的,你為什麼置若罔聞?」阿成來了這麼一句話:」那是我媽,我能說什麼?咱們年輕的,不應該理解和讓步嗎?「
阿萍非但沒有得到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反而被要求處處向婆婆讓步,久而久之,阿萍實在忍受不住了,提出離婚,她雖然愛阿成,也明白阿成也愛她,但是她無法忍受婆婆總是以長輩的身份壓人,無法忍受阿成的愚孝。
阿成不同意離婚,她只好帶著疲憊的心,回了娘家,向母親哭訴自己的遭遇。阿萍的母親心疼女兒,也覺得親家婆太無理,於是上門討要說法,最終一家人鬧得不歡而散。
正可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阿萍與阿成一家子的事,很快便傳開了,流言飛語越來越多,大多是批評阿萍這個兒媳婦當的不地道,迫於鄰裡及親戚朋友各方的指指點點,阿萍乾脆不再回家,一個家庭,就這樣活在了水深火熱當中。
長期以來,婆婆與兒媳婦的關係,從來都是不平等的病態關係,當婆婆的永遠高人一等,兒媳婦每走一步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現實生活中,像阿萍與阿成這樣的家庭,實在太多了。
就阿萍的家事而言,婆婆是造成關係緊張的主要一方。家庭和睦需要大家共同去經營和付出,出現矛盾需要及時提出並且糾正,做錯了大家應當相互理解和包容,只有這樣才能維繫一個美好圓滿的家庭。
作為長輩一方,你不能總拿身份或者輩份去壓人,如果一個做長輩的連最基本的素質教養都沒有了,何以服人?何心得到晚輩的尊重?當長輩的,對晚輩有要求,甚至要求比較嚴格,也沒錯,不過長輩不應當以此來扼殺晚輩的熱情,甚至是微薄的期望。
作為丈夫的阿成,也有相當大的責任。都知道夾心餅不好當,不過作為男人,作為維繫雙方關係平衡的主心骨,有什麼理由退縮呢?如果僅僅是因為孝順母親而忽略了母親的過錯,那麼你讓妻子情何以堪?
夫妻關係的惡化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慢慢地累積了許多的傷害,最終才導致情感的崩潰和家庭的破裂。
感情是一座倉庫,需要彼此的付出才能填滿,而感情是構造幸福家園最為重要的精神糧食,更加需要彼此精心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