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通知,自6月1日起將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公安交管部門將依法查糾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等行為。5月15日,《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通過,並決定於今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騎坐電動車不戴頭盔要罰款20-50元,並且搭載六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應當使用安全座椅。
新規出臺後,安全頭盔和安全座椅這兩件平時鮮有人關注的商品立即成為了熱賣品。不少市民反映,電動車頭盔漲價的情況較為普遍,缺貨嚴重,而電動車安全座椅則五花八門,令人難以鑑別。記者從警方獲悉,目前我省已經出現了「頭盔騙局」。
【市民反映】
頭盔價格瘋漲,安全座椅不知怎麼選?
《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明確,電動車騎乘人員必須戴頭盔,否則將受到警告或罰款。與此同時,還規定了成年人駕駛電動自行車只能搭載一名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搭載6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應當使用安全座椅。
這幾天,有市民反映稱,自己之前一直在某網上商城關注了一款電動車頭盔,原先的價格在49.92元,近期突然漲到了288元,甚至商家還將原價標註為320元。「一個原來賣50塊錢的電動車頭盔,為何現在標到了320元?」
市民蔣先生則反映,之前聽說騎電動車要戴頭盔,自己就在網上收藏了幾款,準備有時間再仔細選購一下。這兩天他再打開購物車後發現,所有收藏的頭盔均已漲價,「少的漲了十幾元,多的直接翻倍了。」
市民劉先生在獲悉了電動車新規後,考慮給孩子買一個電動車安全座椅。「在網上看了好幾家,規格、大小、式樣參差不齊,而且都是綁在電動車上用的,但這樣的座椅買了符合規定嗎?能起到防護作用嗎?」
【記者調查】
頭盔普遍漲價,有的價格漲了三四倍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19日在某電商平臺搜索了電動車頭盔,發現價格區間從49元到近200元不等。其中收貨量排名靠前的頭盔,價格基本在百元以上,僅有一款價格在89.9元。
以其中一款標註原價為398元、優惠後價格最低198元的電動車頭盔為例,該頭盔目前已有3.1萬人收貨。但在評論中,一名網友則反映,該頭盔去年價格大概只要60多元,今年「五一」期間的頭盔原價為80多元。「當時大人、小孩一起買了4個,現在按照原價的話,只能買一個?」
記者發現,商品列表中,價格較低的一般是全封閉式摩託車頭盔,而標註為「夏季」「輕便」字樣的電動車頭盔,價格普遍上漲。「前兩天我放在購物車裡的價格是58元,今天竟然發現變成了258元?」
對此,記者諮詢了幾家網店店主,對方均表示,價格調整並非他們所願,而是供貨渠道在全面漲價,並稱,「零售價不漲是不可能的,否則就是虧本在賣了。」
安全座椅參差不齊,商家回復「無標準」
與此同時,電動車安全座椅的銷售情況也開始火熱。同樣在電商平臺上,記者搜索發現,排名前三的商品,收貨量分別達到9500+、5000+和4000+,價格從10多元到60多元不等。
記者留意到,目前銷售的電動車安全座椅大多標註為8個月-4歲年齡段使用,且絕大多數為前置式,用綁帶固定在車前方的踏板位置處。在使用時,孩子坐在大人腿部中間。而座椅的規格也是參差不齊,有的扶手位置的鋼管粗一些,有的則是底座的鋼管粗一些。
「像這樣讓孩子坐在前面是不是安全?綁在車上夠不夠牢靠?粗細不一的座椅到底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對此,一位商家明確告訴記者,目前沒有統一標準,目前只能根據自己的車型來選擇購買。
【業內說法】
戴頭盔用座椅是好事,但沒有統一標準
採訪中,一位交管專家向記者表示,強制佩戴頭盔、要求使用安全座椅,這些無論從保護大人還是孩子的角度來說,都是好事情,可相關部門應該儘快出臺相應標準,保障大家買到合格產品。
此次通過的《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中規定:生產、銷售和維修更換的電動自行車充電器、蓄電池、電動機等零部件,生產、銷售的安全頭盔,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安全要求。
對此,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我國只有關於摩託車頭盔的相關國家標準。去年,頭盔生產企業較為集中的浙江樂清市頭盔行業協會制定了《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團體標準》,規定了頭盔由殼體、緩衝層、佩戴裝置等組成,採用質地堅韌、耐用的全新ABS材料,頭盔質量(含附件)不大於800g等標準內容,可這一標準也只是地方行業團體標準。
而關於安全座椅,目前我國雖然有相應的國家強制性標準,但基本是針對於汽車而言的,很多規定並不適用在電動車安全座椅上。
【警方答疑】
「家有二孩」能否搭載兩個孩子?
有家長質疑,現在一些家庭有兩個孩子,上學放學時能否騎電動車載兩個孩子?
對此,警方提醒,《條例》中明確規定,成年人駕駛電動自行車只能搭載一名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搭載6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應當使用安全座椅。「家有兩孩」絕不是交通違法的理由,廣大家長應主動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可選擇公共運輸工具出行,切不可「一前一後」帶著孩子,應時刻將出行安全放在首位。
不戴頭盔何時開始處罰?
今年4月1日起至年底,揚州全面開展「戴頭盔、守規矩、保安全」電動車交通安全防範集中宣傳活動,積極鼓勵電動車駕乘人員佩戴安全頭盔。同樣,7月1日起施行的《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中明確,騎坐電動車不戴頭盔要罰款20-50元。
有不少市民關心,是否會從7月1日起開始處罰?對此警方介紹,根據近期的調查,目前揚州核心城區電動車頭盔佩戴率已超過五成,前期的宣傳活動已起到了成效。
至於是否會同步開始處罰,目前尚未確定,市民們可及時關注警方的最新行動。「處罰並不是目的,強制規定的初衷,是為減少電動車騎手在遭遇事故、意外時受傷的概率。」
而據省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趙建陽解釋,《條例》整體上從今年7月1日開始實行之後,各個設區市根據具體情況來規定具體的時間和區域。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總隊長陳玉峰則表示,10月1日前,大部分有條件的地方是有基礎有條件實施這條規定的,其他的地方在年底前也有望全面實施。
【特別提醒】
網購遭遇「頭盔騙局」
記者從警方獲悉,因電動車頭盔等相關產品需求旺盛,導致缺貨現象,已有騙子們盯上了這所謂的「商機」。目前在我省的蘇州、常州已出現了「頭盔騙局」的詐騙案例。
5月16日下午,蘇州市姑蘇公安分局桃花塢派出所接到張先生報警,稱遭遇網購頭盔詐騙,損失約3萬元;5月17日,常州居民耿某報警稱,他在抖音看到有人賣頭盔,遂加對方微信訂貨,通過網銀轉帳6000元到對方銀行卡,後來聯繫不上,這才發現被騙。
對此,警方提醒,與此前的「口罩詐騙」類似,「頭盔騙局」的手法大多是利用朋友圈、聊天群、評論區等發布廣告,等收了貨款後「玩消失」。
「網購頭盔應通過正規電商平臺渠道。」警方提醒,如發現被騙,一定要保存好相關聊天記錄、轉帳截圖、帳戶信息等證據,並第一時間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