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氣善用別擅用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文化界有名氣的人很多,因為舞臺、螢屏、展覽、出版都是文化界的日常平臺,所以,出名的機會遠遠多於其他行當。而出名以後,名氣越大,關注度就越高,粉絲也就越聚集,文化名氣的再提升,可謂幾何級數增長了。

  人一旦有了文化名氣,就擁有了吸引力或是號召力,而且吸引力、號召力與名氣的大小還成正比。這種吸引力、號召力是無形的資本,儘管無形,但在很多情形下都能變現。文化名人做事就比普通人方便得多,因為人們願意接近他們,樂意討好他們,也格外信任他們,連有權有錢有勢的人都會有心結交他們,他們甚至在買房、吃飯、購票、排隊等等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輕易獲得優先權,而且這種優先常常還是別人主動提供的。

  文化名人受人待見,當然不能都怪名人,這是一種大眾心理,很難改變。但身為名人,如何善用自己的名氣,卻與名人們的道德修養、法律意識有關。

  有的文化名流,他們以自身的名氣為號召,或是投身公益廣告,或是募集善款,或是為愛滋病人奉獻愛心,其名氣早已轉化為正能量,鼓舞、啟發、推動了社會的善行義舉,成為大愛的一種符號。這種名氣的使用可稱之為善用,就是用好、用正、用得有社會價值。也有的文化名流潔身自好,淡泊名利,將自己視為普通人,拒絕各種場合的特殊照顧,把名氣和積蓄一律回報給社會,以高風亮節留下了一世清譽。

  在善用的同時還有一種「擅用」,即擅長使用自己的名氣去為自己謀利。這種人一旦有了名氣,就能將名氣化為與權錢結緣的資源,用名氣去結交位高權重者,用名氣與各路老闆來往,通過名氣的牽線搭橋,謀取種種商業便利,實現權錢藝之間的大小交易。他們的胃口早已不在文化創造本身,而是擴充到各個經營領域,快速積累資本。有的憑藉當權者對他們的特殊關照,順利拿下遠遠優於他人的項目;有人依賴職能機構對他們名氣的豔羨,獲得最優惠的資金;有的依託那些老闆粉絲對他們的偏愛,充當政商掮客,從中為自己漁利。假如不在公職隊伍,文化名人做做生意,自然無可厚非,何況文化產品本身也有含金量,但這種「擅用」在名氣的光環下往往失去控制,淪為濫用,濫用最容易涉嫌貪腐,最終身陷違法亂紀的泥淖。

  在文化名氣之下的貪腐,其欺騙性很強,一幅畫、一件書法、一首歌詞、一部劇本、一場演出輸送的經濟利益,常常界線模糊,既可以無價也可以天價。一些文化名流特別喜歡假手在這虛實之間,遊走於法紀的空隙中;而一些有職有權者也樂於在這文化外衣的包裹中,間接完成權力的尋租。

  其實,只要將精力和心思都放在文化之外,就不可能沉下心來創造佳作,滿腦子都是權錢,就不會立意高遠,不用說高峰,就是高原都登不上去。這大概也是文化亂象的根源之一。

  文化名氣原本是刻苦、才能、學識、見地、經驗、天賦、機遇、環境的綜合反映,有了名氣是好事,但如果不善用名氣,名氣就會成為腐敗的敲門磚、違法亂紀的保護傘、尋求特殊利益的捷徑。

(責任編輯:年巍)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金臺論道:文化名氣善用別擅用
    文化界有名氣的人很多,因為舞臺、螢屏、展覽、出版都是文化界的日常平臺,所以,出名的機會遠遠多於其他行當。而出名以後,名氣越大,關注度就越高,粉絲也就越聚集,文化名氣的再提升,可謂幾何級數增長了。   人一旦有了文化名氣,就擁有了吸引力或是號召力,而且吸引力、號召力與名氣的大小還成正比。
  • 「善+擅」財富論壇在澳門舉行
    來源:海外網10月16日下午,第四屆澳門國際文化藝術品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分論壇「善+擅」財富論壇在澳門金光會展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由江蘇省商務廳、文化旅遊廳、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江蘇省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和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共同主辦,邀請到來自中國內地、澳門及臺灣的企業家和知名學者發表主題演講。嘉賓合影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何日生教授首先以「善經濟」為主題發表演講,何日生提出,善經濟並非單指企業以慈善的方式回饋社會。
  • 「善水文化若水四幼」:用水滴石穿精神 辦人民滿意幼教
    通過報告,太和四幼及其「善水文化」得已向全國幼教同行傳播分享。 能夠作為我市唯一的幼教代表在論壇作專題報告,昭示著射洪縣太和四幼走在了全市幼教事業發展的前列。
  • 知人善用與知人善免
    知人善用與知人善免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正確理解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使之成為用人制度的常態化,對於貫徹執行中央關於《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加強領導幹部隊伍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善用與善免,知人是前提。何謂知人?知人就是了解幹部。如何知人?毛澤東同志把領導者的責任簡單地歸結為出主意和用幹部兩件事。
  • 名氣與實力並存的護膚品,款款好用,適合各種膚質
    不知道大家平時在選擇護膚品時會以什麼為標準,不過在妖妖看來,倒是很在乎它的實力與名氣,實力好的護膚品用起來效果自然不會差,名氣高也值得自己去試一試。不過歸根到底還是希望自己買的護膚品是好用的,這樣才不會花冤枉錢,妖妖給大家安利幾款好用的護膚品,大部分的姐妹都可以用,實用性強。
  • 別亞飛:明星頻用錯成語彰顯傳統文化的流失
    原標題:別亞飛:明星頻用錯成語彰顯傳統文化的流失  據香港媒體報導,張敬軒近日到九龍灣為本周五舉行的個唱進行彩排,在談到林峰以一億港幣再籤約英皇3年,張敬軒自稱一早知道,只是不便透露。他又稱林峰在內地是「燙手山芋」。(10月26日新華網)   究竟張敬軒是明嘲林峰,還是他根本不知「燙手山芋」是貶義詞呢?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位高僧用一句話解釋清楚了
    原文:中峰告之曰:「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明代袁了凡《了凡四訓》翻譯:中峰禪師說: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惡。解析: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中峰禪師僅用一句話就解釋清楚了!
  • 跑口記者:如何擅「跑」又善「刨」
    作為一名優秀的跑口記者,不但要擅「跑」,更要善「刨」。文章從跑口記者找準自我定位、新聞是跑出來的、「刨」字上見真功夫三個方面論述,首先讓跑口記者認清實行新聞跑口制度的好處,進而揭示如何經營自己跑口單位以及怎樣才能最大可能的發現新聞線索、報導更多的新聞,最終實現整合所有資源,為跑口記者所用。
  • 善用你的零碎時間
    別小看這些時間碎片,積少成多給你帶來的效果是非常可觀的。這就和小額投資的道理差不多,今天節省10元,明天節省8元,如果你每天都能節省幾元錢並存起來,一年下來就是一個很可觀的數目。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每天有效地利用一些零時間,哪怕三五分鐘,日積月累就足以讓你成功。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成功的人無一不是利用時間的能手!」
  • 善用講故事的方式講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是善講故事的典範,他在不同場合所講的故事,貫穿著中國歷史文化之「道」,中國改革發展之「道」,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之「道」,充滿著「中國智慧」和「中國風格」,為思政課教師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做出了示範。  一、向歷史借智慧,故事中貫穿中外歷史文化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 曹操的白臉和紅臉:擅權詐 更善做清官(圖)
    曹操擅權詐,更善做清官。
  • 中國傳統文化,你知道用英語怎麼說嗎?
    今天呢,趙校長就帶領同學們來分析推導看看:(1)中國用哪個單詞很多同學會翻譯成:China,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看到中國想到的就是China,只有中國的,才能想到是Chinese。其實,這跟咱們漢語喜歡省略「的」有關係,比如:兔子尾巴、純金項鍊、三天假期、幸福生活、漂亮女孩、帥氣男生等等。
  • 要拴住一個長久的情人,最好的方式:善用「肥皂水效應」
    和愛人之間,善用「肥皂水效應」,既有怨念時,克制三分脫口而出的指責,批評的話柔一些,「違心」在批評前後多加上幾句賞識的語氣。矛盾產生,要全壓回去一句不吭聲,自然是不可取的。這樣的處理方式,很顯然要麼冷戰,要麼進一步爆發。有句老話,更合理解釋了情感關係中的「肥皂水效應」:「人家的壞要提,人家的好咱更得記著。」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英語怎麼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論語》,意思是工匠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必須先把工具弄得鋒利好用。   例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你想早點完成這份工作,你應該買一臺新的印表機了。   A workman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 if he is to do his work well.
  • 善用幽默與人相處,也懂得嚴謹處事的4個星座
    用幽默的話語,將身邊的人逗得捧腹大笑,瞬間就縮短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感。所以幽默通常都是一件有力的武器,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消除,讓交流變得更加簡單。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善用幽默與人相處,也懂得嚴謹處事的4個星座。
  • 曾國藩知人善用:吃飯時一個動作,看出此人心機深厚,不可深交
    曾國藩知人善用:吃飯時一個動作,看出此人心機深厚,不可深交曾國藩是清朝末年非常知名的文學家,原本曾國藩只是一介文弱書生,考中狀元後也不過只是個文官,根本就沒有上陣殺敵的經驗,但是在太平天國爆發運動以後,原本筆墨功夫了得的她,原來打起仗來也毫不含糊。
  • 曾國藩:知人善用,識人相人,善於發現和使用各類人才
    曾國藩識用人才,能夠知人善任,便是秉著「只要在大的方面能夠做到正直、小的毛病可以包涵,也就差不多了」的原則。這也正是曾國藩的用人之道。正因為曾國藩的知人善用,才使得他帳下軍事型、謀劃型、經濟型、技術型的人才應有盡有,其勢如日中天,前無古人,登峰造極,使他成為大清朝廷官位最高的漢人。
  • 善用資源,讓更多「棒少年」可以「叫板命運」
    比如,企業通過生產並售出產品賺錢,個人用勤勞的雙手獲得收入,這都是在商業的土壤裡,通過勞動創造財富。財富,是在「交換」的強烈刺激下,用越來越高效的「勞動」,創造出來的。所以,商業是整個人類財富的第一次分配。—2 —第二次分配但是,在創造財富和分配財富的過程中,僅通過商業部門來分配,可以做到完全公平嗎?
  • 【基層動態】善用微信群 破案如有「神」
    【基層動態】善用微信群 破案如有「神」 2021-01-08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學生用英語講解傳統文化
    ■ 時報記者 趙路暢 報導  「您的孩子能用英語講述端午節嗎?您的孩子能用英語給您介紹中國建築嗎?您的孩子能用英語表演皮影戲嗎?我們一小的學生能!」自豪地講出這番話的是開發區第一小學英語組教師楊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