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清晨六點十五分,那個溫柔的、單純的阿璞倒在了他最愛的畫室裡……
他是廣州市少年宮第一個特殊兒童學員,全國首個校外特殊兒童繪畫實驗班因他而起,他的生命樂章被按下了終止鍵,家人完成了他的遺願,捐獻遺體用於科學研究。
▲坐在輪椅上的阿璞
我並不是「天才」 我媽說我是很麻煩的「偏才」
▲爸爸每天七點二十分推著阿璞上醫院,也這樣推著阿璞融入社會
陳元璞是廣州少年宮一名特殊的美術老師,大家都親切地叫他阿璞。從小就備受疾病困擾的他,有著與大部分人不一樣人生歷程。阿璞1977年4月出生,從小體弱多病,6歲時被診斷為輕度智力障礙與神經發育不完全,21歲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智障的青年,卻在繪畫藝術上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得到了命運為他打開的另一扇窗。
阿璞3歲開始就自己畫畫,他行動不利索,不喜歡蹦蹦跳跳,卻酷愛塗鴉亂畫。6歲開始,阿璞報考廣州市少年宮美術學校,三試而不中。媽媽並不氣餒,找到了剛從廣州美院畢業分配到少年宮的關小蕾老師。關老師回憶,與阿璞見面時,她讓阿璞即興畫畫,阿璞便給她畫了鯊魚和鱷魚,還介紹了這些動物的特點。阿璞的畫讓關老師很吃驚,他其實畫得很好,不是以一般小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關老師說,阿璞一開始就已無師自通,他有很細緻的觀察力,把握物體形態的能力也很強,形象思維超出了同齡人。
關老師網開一面,破格收下這個智力不足卻有著非凡繪畫天份的孩子,成為了阿璞的啟蒙老師,阿璞成為了廣州市少年宮的第一個特殊兒童學員,開始了他的繪畫美術學習歷程。
▲阿璞與美術班的小夥伴們一起外出寫生,非常開心
▲阿璞跟著少年宮的恩師關小蕾、郭偉新為少年宮繪製壁畫
在少年宮學習的這些日子裡,阿璞過得非常開心。關小蕾和郭偉新兩名老師很寵他,他們讓阿璞隨心所欲作畫。關老師說,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少年宮想方設法去讓阿璞保持著自己特別的地方而不是用學院派教育的方式,從素描、基本功、色彩等標準去一刀切。阿璞的繪畫天才得到了充分地釋放。
1988年1月,阿璞的作品《三雞爭雄》入選廣州市少年兒童造型藝術書法作品展覽,作品《出土文物》入選廣東省少年兒童造型藝術作品展入選作品。同年,阿璞的作品《自己的肖像》獲廣東省兒童美術比賽優秀蓓蕾獎。
1990年9月,阿璞的作品《動物世界》被選入中國兒童畫赴歐洲馬爾他展。
▲關小蕾指導阿璞的新作。
就這樣,在老師們的引導下,阿璞一步一步走上了自己的美術人生。他曾對自己的藝術追求做過以下自述:「我並不是『天才』,我媽說我是很麻煩的『偏才』。我是從最初的興趣轉為真正的喜歡再轉專心研究。我從藝術史和老師們的畫風中找到方向。兼容並收一直是我的嚮往,我喜歡研究再加堅持,生命不息,畫畫不止。」
一條道走到天亮
上初中後,廣州美院畢業的簡穎斌老師開始教阿璞繪畫。簡老師特別熱愛古典音樂,常常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古典音樂,他說,聽古典音樂有利於畫畫、寫作和思考。因此,14歲的阿璞開始接觸畢卡索、杜尚、包浩斯裝飾等現代藝術知識和哲學精神,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陳元璞在簡老師的家裡開始聽到了巴赫、亨德爾、貝多芬、馬勒、蕭士塔高維奇等等這些古典音樂。
簡老師和廣州美院教授李正天鼓勵他:「你就畫音樂好了。」阿璞從此把畫音樂作為終身使命,聽古典音樂、看書、構思、繪畫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他每天晚上都會呆在家中畫室,一邊收聽廣東電臺音樂之聲的《古典縱橫》,一邊看書、構思,一邊作畫。
▲阿璞和他收集的近1800張古典音樂唱片和100本相關書籍
在阿璞的家中,除了有1800多張古典音樂CD,還有不計其數的歷史書和哲學書,《音樂聖經》、《西方音樂史》等書被他翻來復去地看到爛熟。讀完九年義務教育後,阿璞選學高中階段能學的科目,餘下的時間就埋頭畫畫,完成了200多幅世界名曲的繪畫創作。
▲阿璞的第一本出版畫冊《無音之樂》,獲得了多方的高度評價
1998年6月1日,酷愛古典音樂的阿璞,以「聽著音樂繪畫」的獨特創作,第一次出版了《無音之樂》黑白畫畫冊,這是廣州市第一部特殊人士的繪畫作品。阿璞手中的「神筆」猶如一根充滿「魔法」的指揮棒,一首首名曲都在他的筆尖「凝固」,轉化成生命律動的線條與色彩。他用黑白的線條將柴可夫斯基、史特勞斯、華格納、馬勒等音樂家的幾十部古典音樂作品令人驚奇地呈現在畫布上。畫冊由漫畫家廖冰兄題名,著名畫家劉仁毅點評道:「阿璞有靈耳,妙筆傳大聲」。作曲家曹光平先生則評價道:「陳元璞用畫筆以一種意境或一種構圖體現這些深奧的音樂巨作的偉大精神,實在是不易的,也是相當成功的」。
▲阿璞深得著名漫畫家廖冰兄的喜愛,他親自為阿璞的畫冊《無音之樂》題字
▲阿璞在自己新書的首發會上與關小蕾、郭偉新和簡穎斌三位老師合影
一旦選擇,便執著到底。2008年,阿璞有幸作為廣州市殘疾人代表團一員造訪法蘭克福,到達那個他最喜歡的古典音樂作品的發源地萊茵河畔。此行,阿璞帶去了他的《無音之樂》,還在法蘭克福金石頭工作室畫了濃縮版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德國的藝術家稱呼他為「上帝派來的古典音樂畫者」,並告訴他:「畫古典音樂繪畫是上帝給你在人間的任務」。
▲2008年,阿璞應市殘聯的邀請赴德國法蘭克福進行藝術交流創作
直到去世之前,阿璞圍繞音樂創作了4000多幅作品。去時前兩天,阿璞還跟同事聊起自己接下來的創作計劃:接下來幾年,準備畫一大批冷門作曲家的作品。他說,等過幾年,閱歷與感覺及知識夠了才畫回蕭邦、海頓、莫扎特。
可惜,時間沒有等他。
畫畫不息,生命不止
2000年,23歲的阿璞成為廣州市少年宮美術部助教。阿璞坦承,他不是一個好老師,沒法獨立上課,他不知道該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們。往往是他把蚯蚓、鴨子、烏龜等小動物畫在黑板上後,再由關老師們向孩子一一講解。但是,孩子們都親切地叫他「阿璞哥哥」,他也仍然被眾多家長當作努力的榜樣和暗夜裡的路燈。
▲阿璞是廣州市少年宮第一個特殊人士美術教師,常常給學生指導繪畫
對阿璞來說,他也有一盞燈。音樂與繪畫是他心裡的一盞燈。有了這點光,他的世界就不再黑暗。他在藝術裡找到自己最美好的世界。
小時候的阿璞聽不懂馬勒,面臨著疾病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脅時,他意識到了自己不知道還能陪父母多久。死亡如影隨形,阿璞這個時候才終於聽懂了馬勒。2012年底,阿璞開始繪畫他心中的馬勒,從第一交響曲到第十交響曲,《旅行者之歌》、《大地之歌》等聲樂作品。阿璞對生命的感受就像馬勒的第九交響曲那樣:痛,或許一直這樣痛下去。他畫的「馬九」,封面遠處是一個白翼大天使守護著天空,這是光明和救贖的象徵。昏暗中,骷髏的魂靈張開手臂伸向大天使,祈求獲得打救。但是,在死去的魂靈和天使之間站立著兩個黑袍死神,舉著兩把交叉的鐮刀,擋住魂靈的去路。他把對生命的這一層體悟畫進了畫裡。
2016年,阿璞對於心靈豐富性的探索歷程經由著名策展人周鮚老師激發和引導,以對話錄的形式收錄在《一條道走到天亮》這本書中。這是一部關於古典音樂的對談錄,是阿璞與眾多音樂大師的心靈對話。
在沒有光明的地方,
黑暗也是一盞燈。
這盞燈照耀著,
一條道走到天亮。
——周鮚·《一條道走到天亮·我和阿璞的古典音樂對話錄》
▲阿璞創作的部分馬勒古典音樂畫作品
最後的愛給了最愛的世界
6月22日,阿璞的生命樂章永遠按下了終止鍵。
其實,從小到大曆經無數疾病的阿璞早已寫好遺囑,「人生無常,我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希望上天能給我更多的時間,因為我的使命未完成。」
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阿璞的使命也許沒有達到他預期的目標,然而他以另一種方式讓自己的生命在身後得到完成。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他提前為自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把遺體捐獻給南方醫科大學用於醫學研究,把最後的愛留給世界。此外,他還將捐出個人收入三十萬,為特殊人士的藝術發展設立專項基金。
▲阿璞父親在辦理捐獻手續
阿璞面對生死,是一派泰然的勇者風範:「如果本人突然死亡,不用開追思會,播放以上古典音樂即可。」他將自己內心的善良以遺體捐獻的方式傳播了下去,更為醫學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阿璞的父親幫助兒子實現了他的心願,讓阿璞的善良繼續滋養千萬個特殊孩子的藝術生命,更讓遺體捐獻事業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
祝福阿璞,送別阿璞,願他帶著那份對藝術的渴求、帶著他的堅毅和期盼、帶著他對遺體捐獻事業的大愛、帶著他對特殊孩子的關懷安然上路。
▲阿璞默默地抹去眼淚,繼續書寫著屬於他的獨特的人生傳奇故事
你若光明,
這世界就不會黑暗。
你若心懷希望,
這世界就不會徹底絕望。
——(南非)曼德拉
(資料來源: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市少年宮)
謹為生命,傳遞美意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誠摯邀請您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方式如下:
微信登記:
關注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點擊「志願登記」進行登記。
網站登記:
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www.codac.org.cn)進行登記。
現場登記:
前往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書面登記。
原標題:《無音之樂 無智之慧:三十年只做一件事的阿璞把最後的愛給了最愛的世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