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作為我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知識殿堂,但對絕大部分學子而言,進入清北難如登天,可謂是痴人說夢。
就拿2017年的數據來看,當年全國高考適齡人數為1909萬人,而通過高考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僅為6598人,佔高考適齡人數的0.03%。就拿2020年高考數據來看,全國考上有1071萬人,而清北錄取人數在7000人左右,進入清北的難度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好不為過。
但是,國內學生難如登天、痴人說夢的清北,對這類學生卻是易如反掌,甚至連筆試都不需要。
清華北大:國際留學生免筆試入學
早在2017年,清華大學就已經實施了對申請入學清華的國際留學生免筆試的政策。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北京大學也採取了這一政策,放寬對國際留學生入學政策。
本來大家以為疫情緩和後,北京大學會重新恢復國際留學生筆試政策。但在2020年11月,北京大學公布的《2021年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本科生免筆試項目招生簡章》,裡面明確規定:對具有符合相關國際通行大學入學考試成績的學生科免除入學筆試考核環節,直接進入複試考核環節。
這就意味著北京大學對國際留學生免除筆試環節很有可能成為慣例,像清華大學一樣,一直執行下去。
國內學生: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
面對清華北大對國際留學生的優惠政策,不少國內的家長和學生表示質疑,認為這不符合高考的公平政策。
更嚴重的是,這不僅不符合高考公平,甚至會破壞高考公平。
因為像清華北大這樣的國內高校對國際留學生的放寬政策,導致部分富裕家庭為了避開高考上名校,就選擇讓孩子移民國外,然後以華僑或國際留學生的身份直接入讀國內名校。
雖然2020年國家發布了新的國際留學生入學政策,明確要求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考生,在申請作為國際生報名資格時,必須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但依然低估了家長為了讓孩子避開高考度名校的決心,比如在泰國清邁,就有2萬多中國面孔的「泰國學術」,他們在泰國學習居住2到4年,然後直接參加國內名校的面試,輕鬆度名校。
正如網友所言,十年寒窗,抵不過別人一紙國籍!
為何清北等國內名校要「低標準」招收國際留學生?
1、長期以來,我國被歐美媒體妖魔化,讓國際留學生來華,能夠讓他們了解真實的中國,學習中國文化,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我國真實形象的捍衛者。你看,美國不就是通過大量吸收世界留學生來進行文化輸出的嗎!
2、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學校「低標準」招收國際留學生是為了提升學校在世界上的排名。國際影響力是世界大學排名的重要指標,而提升國際影響力最快的方法就是大量招收國際留學生。
清北回應:對國際留學生的門檻從未降低
對於網上的質疑,官方也做出了一些回應,稱:筆試環節雖然被取消,但這並不意味外籍生能被輕鬆錄取,外籍生申請後,學校會根據具體情況擇優錄取,只有成績優異的外籍生,才有可能被錄取。
對於官方這樣的回應,很多學生並不認同,在他們看來:高中的學習是可以作假的,如果缺少一個公平的考試,就很容易讓有心之人趁機而入,最好還是恢復筆試,既是給國際留學生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也是給國內學生一個答案。
教育部頒布的《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試行)》,明確規定:高校不得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和來華留學生規模。要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嚴格招生審核、過程管理和評審制度,建立規範的管理體系和工作流程。
希望高校引進留學生,在嚴把質量關的同時,也要增強來華留學生對中國發展的理解和認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