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泰鬥錢學森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國人認為我抵得過五個師,那麼,郭永懷至少抵得過十個師。」
01隱名埋姓35年
1999年9月18日,國家表彰「兩彈一星」科學家,郭永懷是獲獎者中唯一沒有到場領獎的。他也是在23位獲獎者中,唯一在「核彈、氫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均有貢獻的科學家。
1999年5月5日,新華社發文《請歷史記住他們—關於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的回憶》,23名科學家的塵封往事才被世人廣為所知。其中,郭永懷是「烈士」。
1964 年10 月16 日,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個原子彈成功引爆。在當天的資料影像中,郭永懷有短短六分之一秒的視頻畫面,戴著一款鴨舌帽,穿著厚厚的衣服,笑得合不攏嘴巴。
深藏功與名,灼灼愛國情。從研發原子彈爆炸成功,到媒體公開解密他的身份,整整35年的時間。1999年的那一天,代替他領獎的是82歲的妻子李佩。
4年後,李佩手裡捧著這枚重達515克的純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把它捐贈給了中國科技大學,鼓勵學子們精忠報國。
02一個公文包
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在青海西北沙漠裡,經過計算得出了一組數據,這些與氫彈的研發爆炸有很大關係。他決定連夜趕回北京,凌晨,飛機抵達北京機場時不幸墜毀。
現場有兩具燒焦的屍體緊緊抱在一起,他們是中科院力學所的副所長郭永懷和警衛員牟方東。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懷裡有一個完好無損的公文包,裡面裝的是試驗數據和計算公式。
用肉體保護絕密數據,用生命延續武器研發。那一輩老科學家,捨身為國、死而後已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銘記。看著黑色的屍體和完好的文件,在場所有人都哭了,錢學森聞訊後失聲痛哭,嗚咽悲愴。
20天之後,科學家利用這份數據,成功引爆了我國第一顆氫彈。可惜,郭永懷老前輩未能看到這一幕。
03燒掉論文
1945 年,郭永懷在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期間,他認識了學長師兄錢學森。那一年,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了原子彈,立即改變了戰爭走向,他們二人為之震撼明白:「國家強大才有話語權」,這是世界秩序的永恆規則。
畢業留校任教時,郭永懷破解了航空世界難題,當飛機飛行速度接近音速時,機身會因劇烈震動而操作失靈。郭永懷潛心研究,提出了解決方案。1949年,美國利用他的計算公式,才研發了超音速戰鬥機F10。
當時,康奈爾大學給予郭永懷的月薪是800美元,當時匯率為2.75,約人民幣2200元,可以想像50年代的物質生活水平。如此重要的人才,戰鬥力和殺傷力,比得上10個師的兵力。
美國政府詢問他:「如果發生戰爭,是否願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毫不猶豫地說「NO,我是中國人」。
1956年,同事朋友為郭永懷舉行送別野餐會。郭永懷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把手裡的論文手稿全部投進了炭火堆。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郭永懷說「為了回國,我早已把重要資料記在腦中。」
在陳坤主演的電影《錢學森》中,有燒掉著作書稿和被人跟蹤監視的鏡頭。其實,這些都是郭永懷的真實經歷,只不過被演繹在了影視創作中。
04返回祖國
1956年9月 ,妻子李佩挽著郭永懷,他們站在即將開往中國的油輪甲板上。兩人緊緊依靠望著東方,浪花翻滾拍打,炙熱淚水奪眶而出。山河十萬裡,只道早歸鄉。就好像離家的孩子,結束了十六載異國漂泊,看見家門口遙遙揮手的母親。「我回來了!」
回國後,郭永懷投身到原子彈的研發中,當時環境條件極其惡劣,沙漠戈壁灘,氣候乾燥、氧氣稀缺,溫差極大。郭永懷克服重重困難,不休假不午休,喝鹼水就著饅頭鹹菜當飯吃。
為了不讓自己睡過頭,專門安置了鐵床,從不鋪褥子。無怨無悔,鞠躬盡瘁。那時候,這位54歲的老人雙鬢已染白,就這麼質樸的堅守在青海沙漠裡,堅守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深藏功名、民族脊梁;以身許國,我輩仰望。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謹以此文紀念「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