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 徹底結束灘區「住人史」

2021-01-15 河南一百度

蘭考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鳥瞰圖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供圖

淹一次,墊高一次,不斷增高的路面把一家老宅的大門遮擋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鄭松波文圖

黃河洪水,是灘區群眾的心腹之患。歷史上,他們防禦洪水,各自為戰,家家戶戶高築房臺,水淹一次,房臺便長高一次,每戶人家就是一個「孤島」。黃土壘築的高臺禁不住黃河水的衝刷,洪水一淹,地基就動,地基一動,牆裂梁歪,住不了幾年房子就得重新翻修。

「房子越來越高,腰包越來越癟」,千百年來灘區人窮得令人心酸。而如今,隨著蘭考縣谷營鎮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竣工,蘭考灘區群眾不僅徹底告別「壘高臺」的歷史,而且將過上讓城裡人都羨慕的生活。

從草房到別墅,老人感嘆「做夢也沒想到」

近日谷營鎮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蘭考縣黃河灘區最後剩餘的四個村子——李門莊村、馬寨村、嶽寨村、文集村,900多戶,4000多名鄉親開始陸續搬往新家。

9月10日,看到記者來採訪,剛剛搬到新家的李門莊村民葉青菊邀請記者到家中做客。她家是李門莊村民居住區的三號別墅,面積180多平米,擁有5個臥室、一個車庫、一個獨門小院,二樓還有一個20平米的大露臺。家中的裝修屬於歐式風格。在客廳的一角放著葉青菊兒子剛剛拍攝的婚紗照。看著照片葉青菊笑得合不攏嘴:「孩子準備國慶節結婚,正好房子下來了,結完婚後小兩口住二樓,兒童房已經裝好了,我就等著升級當奶奶了!」

葉青菊的婆婆黃可榮已經79歲了,老人對記者說:「16歲俺從山東嫁到李門莊,住過草房,用格擋(音,意為玉米稈)當牆,後來住土坯房,黃河一發水,牆倒屋塌,再後來住磚瓦房,就覺得好得不得了了,住現在這樣的房子想都不敢想。」

從灘區瓦房搬到灘外別墅,葉青菊家變化的不僅僅是居住環境,她愛人常年在外打工,家裡裝修從外地回來,現在家裡即將添丁進口,住的地方離縣城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以後就近工作,不再出遠門了。兒子有美發的手藝,現在社區居住的人越來越多,兒子計劃租個門面房,就把美髮店開到家門口,社區有幼兒園、小學,將來孩子上學也不用跑遠處,以後一家人就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塊了!

政策給力,多種選擇,灘區人不再和黃河「角力」

走進李門莊老村,村裡幾乎空無一人,9成以上的住戶都已搬入新居。

李門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學起告訴記者,今年12月份,一部反映蘭考巨變的電影《泡桐花開》開拍,李門莊村是取景地之一,現在還能看到老村的原貌。村裡的老房子比河灘高出幾乎一人多高。有的房子的房頂幾乎和房屋的房基一樣高,就好像住在坑裡一樣。村委會西邊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家住戶的門樓,好像被路埋住了一樣,「紫氣東來」的牌匾幾乎和路面一樣高。

李學起告訴記者:「根據我們的村志,我們已經在這兒住了一千多年了。俗話說窮家難捨,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有了新家,有了告別窮苦日子的底氣!」

政策越來越好,搬遷的好處已經顯現

2003年7月,黃河蘭考段決口,洪水直接灌入灘區,造成下遊蘭考、山東東明約12萬群眾、近百個村莊被洪水圍困。黨中央國務院在徵求灘區人民意見後,下定決心要將受災群眾搬出灘區。2004年1月,蘭考灘區16個行政村中的11個開始搬遷。

霍寨村是那次搬遷的受益者。霍寨村村支書霍雙星告訴記者:「當年搬遷是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設計的幾種戶型,由我們自由選擇,每戶補貼1.5萬元,扣除地皮錢,拿到手的補貼是每戶1.13萬元。當時每戶住房的平均造價在6萬元左右。」

「我也看過現在的搬遷房,比我們的可強太多了。搬遷補償政策也比我們那時好,不過我們沒啥意見,畢竟我們早搬遷十多年,早受益了十多年。」霍雙星介紹說,「搬出灘區後,首先是離縣城近了,交通方便了,老百姓可以到縣城打工增加收入。搬遷後,復耕的土地種植黃金梨,套種蔬菜,每年每戶至少收入幾萬塊。現在家家都有小汽車,開車十幾分鐘就到縣城了,很多人白天在縣城工作,晚上回來,路邊的車都停不下了。」

霍雙星回憶說:「1988年,我買了一輛農用機動三輪車,整個灘區我是第一輛。我記得很清楚,有天晚上12點村裡一位鄉親病了,我拉著他們跑到縣醫院,鄉親在院裡看病,我趴在扶手上睡覺。現在不一樣了,家家有車不說,離縣城近了,村裡就配的社區醫院,看病很方便。還有就是買東西。過去是一個月趕兩次會,大家提著編織袋去買東西,現在超市就在家門口。衛生習慣也變了,社區裡24小時保潔,垃圾集中處理,過去十天半月洗不了一回澡,洗澡還得跑縣上,現在家裡有熱水器,天天洗。可以說我們過的日子和城裡人沒啥區別,而且會越來越紅火!」

人口集中居住灘區經濟將跨越式發展

據負責蘭考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的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項目常務副經理光照宇介紹:遷建項目位於河南省蘭考縣谷營鎮及東壩頭鄉,建設總面積約21.62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有:安置區住房、配套小學、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衛生站、公廁以及安置區道路、給排水、景觀綠化等公共設施項目。安置房為磚混結構、公建為框架結構,室外道路為瀝青和混凝土路面,等級為城市次級幹道。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還配套建設有大面積的商業用房。谷營鎮鎮長張偉告訴記者:按照規劃,每個佔地村可以分到2000平米的商業用房作為集體經濟的一部分,可以為佔地村每年帶來20多萬元的收入。更為重要的是,人口集中居住給谷營鎮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首先灘區村莊拆遷後,騰出大面積的土地,經過流轉後,便於發展規模農業。其次,第三產業將會實現跨越式發展,過去農民購物靠趕集,現在社區化後,商業、金融業、餐飲、公共服務、醫療、教育、物流等產業都會得到快速提升。還有就是這次遷建的居住地距離蘭考縣城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交通十分便利,便於一些產業項目的引入和布局。「未來黃河灘區就是蘭考縣的後花園,咱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張偉堅定地說。

連結◆

灘區群眾住上新家需要花多少錢呢?

谷營鎮鎮長張偉介紹說:根據2015年省政府試點方案的規定,這次灘區群眾集中安置由政府統一建房,宅基地面積0.15——0.22畝,住宅面積原則上按人均30平米,每戶60——180平米控制,四口人以下,可上浮1~2個檔次,五口人可以上浮一個檔次。住房類型分多層和聯排獨院兩類,搬遷群眾自由選擇。選擇聯排獨院的,住房面積為人均30平米的,以240元/平米的價格購買,超過面積部分按照1180元/平米購買。以一家五口人為例,購買150平米的聯排獨院,只需要36000元。

同時,政策還鼓勵群眾到縣城購買政府指定小區住房,住房面積不超過人均30平米的,可享受成本價購房(每平米比市場價低500~600元)和設計圖紙上本戶對應的宅基地出讓金,每人還可以領取2.84萬元安置補償款,且縣財政每平米還補助200元,超過面積部分按照小區市場價購買。以四口人為例,減去國家補助、安置補償款、縣財政補助、搬遷獎勵等,只需付40000元就可在縣城安家。

相關焦點

  • 山東益客產業園區總經理張少華帶隊到鄄城黃河灘區遷建展覽館參觀...
    為進一步做好山東益客產業園研發中心展館展廳前期建設準備工作,1月4號,山東益客產業園區總經理張少華,山東益客產業園區行政總監王薄鈞到黃河灘區遷建展覽館參觀學習。鄄城黃河灘區遷建紀念館,為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這項史無前例的重大工程留下珍貴的歷史記憶,展覽館以「中國夢」為主題串聯起「治黃逐夢、同心追夢、藍圖繪夢、喬遷圓夢」四篇章,在展現鄄城縣黃河灘區遷建,反映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巨大成就的同時,完美融合黃河文化和劉鄧大軍渡黃河等紅色文化,激勵人們感念黨恩,在黨旗引領下共同奮鬥、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 東明縣唯一實施跨黃河跨鄉鎮搬遷的村——馬集村村民新樓房裡過寒冬
    東明縣唯一實施跨黃河跨鄉鎮搬遷的村——馬集村村民新樓房裡過寒冬  「多年的安居夢實現了,好日子還在後頭」  □本報記者 王兆鋒 蔣鑫 本報通訊員 鄭洪彪 王恩標  1月5日凌晨5點多,寒氣逼人,但東明縣沙窩鎮馬集村村民馬秋生卻忙得滿頭大汗
  • 黃河下遊治理方略思辨(朱慶平 千析)
    農耕文明時代,人類對下遊可耕作土地的需求和黃河淤積遊蕩的特性的矛盾,使下遊防洪成為主要的治理目標。幾千年的治黃史實質上也是一部黃河下遊的防洪史。這其中固然有認識問題,也與黃河下遊地區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分不開。 鐵器的發明和廣泛使用,人口的增加,提高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堤防出現並在下遊防洪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改變了黃河的空間形態。
  • 一字觀兩會之「奔」:譜寫濃墨重彩的「黃河大合唱」河南篇章
    在今年召開的河南「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張朝祥建議,在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中原經濟區快速崛起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及黃河水利委員會要採取措施協調各方力量徹底治理黃河「懸河」,把「地上懸河」改造為地下河,消除黃河決堤隱患,降低黃河水患風險,使黃河兩岸人民能夠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獲得感,消除後顧之憂,安居樂業。
  • 1996年6月2日 秦山核電站二期主體工程開工
    1996年6月2日 秦山核電站二期主體工程開工
  • 門頭溝這個老舊小區加裝的新電梯投入使用了!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是一項方便百姓出行的民心工程,更是眾多老舊小區居民的迫切盼望。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內其他住宅樓的居民們紛紛前來體驗,大家都盼望各自的單元樓也能早日加裝電梯。一位社區居民說:「我們都是七八十歲的人了,有了這個電梯我們上來下去就方便多了,對老百姓真是一大好處!」
  • 遼寧撫順市採煤沉陷區26400多戶居民住進新房——搬出沉陷區,活出...
    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裡,遼寧撫順市東華園社區居民唐曉雅告訴記者。 撫順市有百年煤炭開採史,採煤沉陷區達23.29平方公裡,影響區達74.73平方公裡。唐曉雅的老房子就在採煤沉陷區。 為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撫順這些年實施沉陷區居民避險搬遷安置工作,建成6個安置小區。目前,已有26400多戶採煤沉陷區居民像唐曉雅一樣住進了新房。
  • 延安黃河引水工程南河水庫試蓄水成功
    延安黃河引水工程2014年12月全面開工建設;2016年12月31日,黃河取水口至延安主管線貫通;2018年1月24日向姚店水廠供水,6月30日向延安城區供水;2019年7月向延川縣城、清澗縣城供水。該工程是從根本上打破陝北水資源「瓶頸」制約,補齊缺水短板,統籌「三秦」水資源配置,推動延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生命線」工程,是省、市確定的全省「十二五」「十三五」重點水利工程,工程總投資45.13億元,設計工期55個月,於今年9月30日全面(除子長線外)投入運行。
  • 臨海|最新進度,湖東區安置房、靈江中學喬遷工程……
    我們將推行高效機制,創新項目管理,推進伏龍大橋、完成黨校遷建、啟動國慶二期改造,以及建設其他27個工程項目,實現開門紅、全年紅,爭當城市建設主力軍。我們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繼續督促各施工單位進一步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強化施工力量,倒排時間、掛圖作戰,堅決克服疫情影響,確保完成年度目標。」市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才彪指出。
  • 你住天津哪個區?來看看2020年你們區有什麼大好事?
    現代城二期2020年完工 天津現代城地處天津市和平區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地段,二期工程包括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88層339米高的寫字樓和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48層209米高的四季酒店及公寓。
  • 南京2021各區好消息來了!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
    圖源:光影劍客N環境品質提升工程鼓樓中心片區對老小區車位問題進行了適當增加,並進行了適老化改造,也為居民們安裝了健身器材。目前,一期出新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預計2021年完工。「網約護士」上門服務江寧力爭在2021年6月底前,全面打造一支由200人組成的護士專業團隊,實現護理服務從醫院到基層、到社區、到家庭的有效銜接。湖熟中心小學新校區新校區一共7軌42個班,將於2021年1月投入使用。
  • 遼寧撫順市採煤沉陷區26400多戶居民住進新房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裡,遼寧撫順市東華園社區居民唐曉雅告訴記者。撫順市有百年煤炭開採史,採煤沉陷區達23.29平方公裡,影響區達74.73平方公裡。唐曉雅的老房子就在採煤沉陷區。為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撫順這些年實施沉陷區居民避險搬遷安置工作,建成6個安置小區。目前,已有26400多戶採煤沉陷區居民像唐曉雅一樣住進了新房。
  • 升鍾水庫二期涉3市5縣(區) 將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
    五縣(區)67.48萬畝農田,解決122萬人生產生活用水困難。據介紹,趙子河水庫是升鍾水庫二期囤蓄水庫,升鍾水庫灌區二期工程涉及南充、遂寧、廣安3市5縣(區),能滿足122萬人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可控灌三市五縣(區)67.48萬畝農田。  趙子河水庫現雛形  2日下午,記者來到嘉陵區大通鎮趙子河村,升鍾水庫二期囤蓄水庫大壩在此選址,只見挖掘機、貨運車輛來回穿梭。
  • 升鍾水庫灌區二期南充境內工程可於年內全部完工
    南充新聞網訊(記者 張春華)近日,記者從四川省南充升鍾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局獲悉,經過5年實施,備受關注的升鍾水庫灌區二期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南充境內工程可於年內全部完工。升鍾水庫灌區二期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十三五」期間實施的172個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之一,也是我市重點推進的重大民生項目。主要任務是農業灌溉和提供城鎮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兼顧生態、工業用水。設計規模為灌溉面積67.48萬畝,受益人口122萬人,涵蓋我市順慶區、嘉陵區、西充縣,以及廣安市武勝縣,遂寧市蓬溪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