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鳥瞰圖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供圖
淹一次,墊高一次,不斷增高的路面把一家老宅的大門遮擋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鄭松波文圖
黃河洪水,是灘區群眾的心腹之患。歷史上,他們防禦洪水,各自為戰,家家戶戶高築房臺,水淹一次,房臺便長高一次,每戶人家就是一個「孤島」。黃土壘築的高臺禁不住黃河水的衝刷,洪水一淹,地基就動,地基一動,牆裂梁歪,住不了幾年房子就得重新翻修。
「房子越來越高,腰包越來越癟」,千百年來灘區人窮得令人心酸。而如今,隨著蘭考縣谷營鎮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竣工,蘭考灘區群眾不僅徹底告別「壘高臺」的歷史,而且將過上讓城裡人都羨慕的生活。
從草房到別墅,老人感嘆「做夢也沒想到」
近日谷營鎮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蘭考縣黃河灘區最後剩餘的四個村子——李門莊村、馬寨村、嶽寨村、文集村,900多戶,4000多名鄉親開始陸續搬往新家。
9月10日,看到記者來採訪,剛剛搬到新家的李門莊村民葉青菊邀請記者到家中做客。她家是李門莊村民居住區的三號別墅,面積180多平米,擁有5個臥室、一個車庫、一個獨門小院,二樓還有一個20平米的大露臺。家中的裝修屬於歐式風格。在客廳的一角放著葉青菊兒子剛剛拍攝的婚紗照。看著照片葉青菊笑得合不攏嘴:「孩子準備國慶節結婚,正好房子下來了,結完婚後小兩口住二樓,兒童房已經裝好了,我就等著升級當奶奶了!」
葉青菊的婆婆黃可榮已經79歲了,老人對記者說:「16歲俺從山東嫁到李門莊,住過草房,用格擋(音,意為玉米稈)當牆,後來住土坯房,黃河一發水,牆倒屋塌,再後來住磚瓦房,就覺得好得不得了了,住現在這樣的房子想都不敢想。」
從灘區瓦房搬到灘外別墅,葉青菊家變化的不僅僅是居住環境,她愛人常年在外打工,家裡裝修從外地回來,現在家裡即將添丁進口,住的地方離縣城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以後就近工作,不再出遠門了。兒子有美發的手藝,現在社區居住的人越來越多,兒子計劃租個門面房,就把美髮店開到家門口,社區有幼兒園、小學,將來孩子上學也不用跑遠處,以後一家人就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塊了!
政策給力,多種選擇,灘區人不再和黃河「角力」
走進李門莊老村,村裡幾乎空無一人,9成以上的住戶都已搬入新居。
李門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學起告訴記者,今年12月份,一部反映蘭考巨變的電影《泡桐花開》開拍,李門莊村是取景地之一,現在還能看到老村的原貌。村裡的老房子比河灘高出幾乎一人多高。有的房子的房頂幾乎和房屋的房基一樣高,就好像住在坑裡一樣。村委會西邊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家住戶的門樓,好像被路埋住了一樣,「紫氣東來」的牌匾幾乎和路面一樣高。
李學起告訴記者:「根據我們的村志,我們已經在這兒住了一千多年了。俗話說窮家難捨,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有了新家,有了告別窮苦日子的底氣!」
政策越來越好,搬遷的好處已經顯現
2003年7月,黃河蘭考段決口,洪水直接灌入灘區,造成下遊蘭考、山東東明約12萬群眾、近百個村莊被洪水圍困。黨中央國務院在徵求灘區人民意見後,下定決心要將受災群眾搬出灘區。2004年1月,蘭考灘區16個行政村中的11個開始搬遷。
霍寨村是那次搬遷的受益者。霍寨村村支書霍雙星告訴記者:「當年搬遷是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設計的幾種戶型,由我們自由選擇,每戶補貼1.5萬元,扣除地皮錢,拿到手的補貼是每戶1.13萬元。當時每戶住房的平均造價在6萬元左右。」
「我也看過現在的搬遷房,比我們的可強太多了。搬遷補償政策也比我們那時好,不過我們沒啥意見,畢竟我們早搬遷十多年,早受益了十多年。」霍雙星介紹說,「搬出灘區後,首先是離縣城近了,交通方便了,老百姓可以到縣城打工增加收入。搬遷後,復耕的土地種植黃金梨,套種蔬菜,每年每戶至少收入幾萬塊。現在家家都有小汽車,開車十幾分鐘就到縣城了,很多人白天在縣城工作,晚上回來,路邊的車都停不下了。」
霍雙星回憶說:「1988年,我買了一輛農用機動三輪車,整個灘區我是第一輛。我記得很清楚,有天晚上12點村裡一位鄉親病了,我拉著他們跑到縣醫院,鄉親在院裡看病,我趴在扶手上睡覺。現在不一樣了,家家有車不說,離縣城近了,村裡就配的社區醫院,看病很方便。還有就是買東西。過去是一個月趕兩次會,大家提著編織袋去買東西,現在超市就在家門口。衛生習慣也變了,社區裡24小時保潔,垃圾集中處理,過去十天半月洗不了一回澡,洗澡還得跑縣上,現在家裡有熱水器,天天洗。可以說我們過的日子和城裡人沒啥區別,而且會越來越紅火!」
人口集中居住灘區經濟將跨越式發展
據負責蘭考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二期工程的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項目常務副經理光照宇介紹:遷建項目位於河南省蘭考縣谷營鎮及東壩頭鄉,建設總面積約21.62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有:安置區住房、配套小學、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衛生站、公廁以及安置區道路、給排水、景觀綠化等公共設施項目。安置房為磚混結構、公建為框架結構,室外道路為瀝青和混凝土路面,等級為城市次級幹道。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還配套建設有大面積的商業用房。谷營鎮鎮長張偉告訴記者:按照規劃,每個佔地村可以分到2000平米的商業用房作為集體經濟的一部分,可以為佔地村每年帶來20多萬元的收入。更為重要的是,人口集中居住給谷營鎮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首先灘區村莊拆遷後,騰出大面積的土地,經過流轉後,便於發展規模農業。其次,第三產業將會實現跨越式發展,過去農民購物靠趕集,現在社區化後,商業、金融業、餐飲、公共服務、醫療、教育、物流等產業都會得到快速提升。還有就是這次遷建的居住地距離蘭考縣城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交通十分便利,便於一些產業項目的引入和布局。「未來黃河灘區就是蘭考縣的後花園,咱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張偉堅定地說。
連結◆
灘區群眾住上新家需要花多少錢呢?
谷營鎮鎮長張偉介紹說:根據2015年省政府試點方案的規定,這次灘區群眾集中安置由政府統一建房,宅基地面積0.15——0.22畝,住宅面積原則上按人均30平米,每戶60——180平米控制,四口人以下,可上浮1~2個檔次,五口人可以上浮一個檔次。住房類型分多層和聯排獨院兩類,搬遷群眾自由選擇。選擇聯排獨院的,住房面積為人均30平米的,以240元/平米的價格購買,超過面積部分按照1180元/平米購買。以一家五口人為例,購買150平米的聯排獨院,只需要36000元。
同時,政策還鼓勵群眾到縣城購買政府指定小區住房,住房面積不超過人均30平米的,可享受成本價購房(每平米比市場價低500~600元)和設計圖紙上本戶對應的宅基地出讓金,每人還可以領取2.84萬元安置補償款,且縣財政每平米還補助200元,超過面積部分按照小區市場價購買。以四口人為例,減去國家補助、安置補償款、縣財政補助、搬遷獎勵等,只需付40000元就可在縣城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