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改卷,是閱卷老師比較頭疼的。除了因為試卷多,就怕看幾十篇、上百篇,沒有亮眼的作文,耗費了很多體力,精神上再沒有愉悅感,這樣的閱卷簡直就是摧殘身心。所以,很多閱卷老師說:「一篇作文,如果沒有「太陽」,得有個『月亮』,如果沒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如果沒有『群星璀璨』,出現『幾顆星星』也不錯。就怕漫漫長夜,一絲亮光都沒有。所以,同學們平時習作中有意識地去追求,考試中注意錘鍊自己的語言,至少弄出幾顆明亮的「星星」,讓自己的作文有幾分文採,從而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作文就可以多得幾分。
語言要有文採,在語文《考試說明》中是這樣表述的: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 如何讓作文語言在 「通順」的前提下有文採呢?
注意對詞語的錘鍊,主要是動詞和形容詞。
詞,是組句的基本單位。用對了詞能保證句子達意正確;用好了詞則能增加文採,使句子生動形象。有位作家曾說過:「在藝術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因為全部生活都是運動的。要是你找到了準確的動詞,那你就可以安心地寫你的句子。」準確運用動詞展現人物活靈活現的動作,從而體現人物性格特點,揭示人物精神品質。這在記敘文中通常是細節描寫,而細節描寫在表達主題方面作用非凡。
我國古典名著,吳承恩的《西遊記》中關於豬八戒的一段描寫堪稱精彩絕倫:
「在那山坡前,戰經八九個回合,八戒漸漸不濟將來,釘鈀難舉,氣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來與他鬥著,讓老豬出恭來。」他就顧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蘿荊棘葛藤裡,不分好歹,一頓鑽進,哪管刮破頭皮,搠傷嘴臉,一軲轆睡倒,再也不敢出來。但留半邊耳朵,聽著梆聲。」
本段中「一溜」、「不分好歹,一頓鑽進」、「一轂轆睡倒」 「留半邊耳朵」等動作描寫算是二師兄的專利動作了,其自私驚恐可笑的「豬性」特徵表現得惟妙惟肖。
除了準確運用動詞,還可以活用動詞,讓句子充滿想像力,畫面感更強,文採綻放。比如:「糾纏」。糾纏的意思是指相互纏繞或遭人煩擾不休。如:我還有事情,別再糾纏我了!這個問題糾纏不清。等等。我們還可以這樣用:
「雨,糾纏著她的頭髮,毫無規則地把頭髮弄得一綹一綹。雨水,順著成綹的頭髮往下流。擬人用法,表現了人在雨中無處躲藏的情形。」
「五彩的蝴蝶一會兒立在柔軟的花瓣,一會兒飛舞在花頭,糾纏著剛剛綻放的花朵,好像是在情語綿綿。「糾纏」一詞,生動描繪了蝴蝶在花間或駐足停留或繞花飛舞的樣子。」
同學們讀了這幾個例句有何感想啊?類似的動詞包括以下這些,同學們可以在了解使用原意的基礎上,多角度運用並寫在你的筆記本上,作文時可以直接運用:
淹沒 徘徊 傾瀉 散發 凝視 吮吸 垂涎 蘊含 綻放 纏綿 繾綣 搖擺 伸展 飄散 舒展 眷戀 哀怨 聆聽 枯萎
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和狀態等的詞。如「大、高、認真、美麗、可愛、簡單等」。作文中注意運用形容詞的重疊形式,可以強化語氣,增加節奏感和親切感。比如:鬆散——松鬆散散 冷清——冷冷清清 踏實——踏踏實實 陸續——陸陸續續 後面重疊的詞比前面的單詞效果要好。
再比如:暖洋洋 醉醺醺 香噴噴 乾巴巴 沉甸甸 羞答答 亮晶晶 綠油油 黑黝黝 慢騰騰 皺巴巴 笑嘻嘻 輕飄飄 溼漉漉 黃燦燦 孤零零 毛絨絨 胖乎乎。等等。重複的後綴因為口語化的表述,而增加了句子的趣味性,讀起來親切自然。
有時候直接運用形容詞顯得乾巴巴的,我們就可以把形容詞具體化,通過動作、表情、語言、心理等或者運用修辭體現出來,使描寫的人或事物活靈活現。
比如:放學回家,發現媽媽生氣地坐在沙發上。
放學回家,媽媽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親暱地擁抱我,而是直直地坐在沙發上,雙手抱著,眼睛冷冷地盯著我。繼而,「呼」的一聲站起來,右手的食指差點戳到我的鼻尖上,像一頭髮怒的獅子咆哮著:「你看你幹的好事!」
第二句通過動作、表情、語言等,運用比喻把媽媽生氣的樣子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而第一句就顯得乾癟蒼白。
類似的形容詞還有很多,比如:氣憤、認真、悲傷、高興、勤奮、懶惰、寂寞、漂亮、端莊、醜陋、碧綠、金黃、火紅、高大、矮胖,等等。同學們可以從中選出三五個詞仿照上面的例子訓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