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唱片30年:時間蕩滌,留下一塊滾石

2021-01-21 網易娛樂

滾石唱片。紀念它的30年,是因為它的特別,它獨立於其它國際唱片公司的頑強存在;也因為它的過去,你我總還有那麼多的不甘它的落寞與對它隱隱還在的那份期待。


滾石唱片自1980年創立,到2010已經30年。【點此進入高清圖集:圖解滾石30年】

(文/許平柯)滾石唱片。轉眼,這個中文音樂世界最響亮的名字已經陪伴了我們30年。真的,接下這篇約稿的時候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即使滾石它現在過得不好,萌黃色的LOGO也已經顯得有些蒙塵,甚至提到它就充滿懷舊,但是真說起來這個名字,你我總還是先會想到它的那些好,它製造過的那些叫你我動容的音樂。始終,一塊滾動的音樂理想之石,它從不曾停歇……

要全面回顧滾石的30年,實在很難。當然,滾石的起起落落也逃不開時代變遷和音樂文化發展的脈絡,滾石的興衰和臺灣流行音樂這麼多年潮起潮落的軌跡其實是基本吻合的。紀念它的30年,是因為它的特別,它獨立於其它國際唱片公司的頑強存在;也因為它的過去,你我總還有那麼多的不甘它的落寞與對它隱隱還在的那份期待。

時間蕩滌一切,給我們留下這顆滾石。以下,筆者就嘗試以編年斷代的形式來回顧滾石風雨兼程的音樂30年。權當以管窺豹。網易娛樂獨家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

1981——1985  你是未來的主人翁

隨著1976年在臺灣興起的民歌運動逐漸演化成風花雪月的校園歌曲,加之民歌運動中的一些重要旗手包括胡德夫、楊祖珺、侯德健、李建復等人紛紛走出不同的生活軌跡,轟轟烈烈的民歌運動歸於平淡。滾石唱片就是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由段鍾沂、段鍾潭先生兩兄弟於1981年正式成立。

滾石草創的這頭5年之間發片量其實並不多,卻一舉奠定了它特有的音樂品味,儼然一家頗有趣味性的獨立小公司。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羅大佑的一鳴驚人,羅大佑某種意義上是滾石的一個意外之喜。實際嚴格說來,羅大佑的前兩張唱片基本可以說是他的獨立製作,大部分作品的錄製甚至是在日本完成的,滾石作為一個新興的唱片公司非常有勇氣地接下了羅大佑唱片的發行和宣傳。羅大佑以當時尚嫌「重口味」的偏向搖滾樂的曲風,再加上犀利的歌詞創作了大量社會性議題的歌曲,這在中文流行歌曲的歷史上是顛覆性的。羅大佑的歌曲內容集中描摹了臺灣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大眾心態,這使得羅大佑一舉成為當時的叛逆先鋒和時代代言人,而首張專輯的標題曲目「之乎者也」也用「風花雪月之,譁啦啦啦乎,所謂民歌者,不過如是也」這樣的字句為整個民歌運動敲響了喪鐘。

其次,滾石挖掘了被大陸評論很少涉及的潘越雲(其實滾石的前10年某種意義上就是阿潘的10年),在截止1985年的頭5年裡,潘越雲在滾石一共出版了五張個人專輯,兩張合輯。以《天天天藍》為代表,潘越雲的音樂作品實際上呈現的就是後民歌時代臺灣流行音樂的新形式,人文性的歌詞(刻意找來很多文學界的人士操刀)、概念化的專輯主題設置,加上優美的旋律和西化的編曲模式,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民歌時期吉他彈唱的表現形式,這也打造了臺灣80年代主流流行音樂的基本雛形。

同一時期,張艾嘉在滾石發表了《童年》和《忙與盲》兩張作品。張艾嘉當時有著文藝青年的偶像以及羅大佑女友的雙重身份,這令這兩張專輯為大眾提供了一個女孩到女人在都市化進程中心路歷程的記錄樣本,使主題性的企劃作業成功地運用到唱片製作、推廣之中。作為民歌運動中的一朵奇葩,藝術歌曲代表的齊豫也加盟滾石出版了兩張專輯,前一張是依舊和藝術歌曲大師李泰祥合作、以現當代詩歌改編的《有一個人》,後一張則是由三毛髮想的概念專輯,由王新蓮製作、與潘越雲合作的《回聲》。值得一提的是,《回聲》是滾石的第一張CD出版物。

總結來看,滾石的前5年,通過羅大佑、潘越雲、張艾嘉和齊豫專輯的出版,樹立了後民歌時代的兩種流行歌曲樣本:一種是羅大佑式的Singer-songwriter,也就是所謂創作型歌手路線,另一種則是帶有藝術性的新流行歌曲樣式。前者將一直貫穿滾石的30年,成為滾石引以為傲的標誌性產品,而後者則是臺灣流行歌曲成熟前的雛形,日後將經李宗盛之手發揮到極致。網易娛樂獨家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

1986——1994  你是生命中的精靈

這一階段,應該說是臺灣流行音樂最最美好的日子,也是滾石在臺灣迅速成長並成為兩大唱片公司之一的時間段。在不斷求新求變的策略調整下,滾石奠定了它的江湖地位,「滾石不生苔」、「一直最用心,永遠最好聽」、「滾石愛你,矢志不渝」這樣的宣傳口號透過它的作品實踐,讓滾石和好音樂迅速畫上了等號,以後大家對滾石的口碑實際也大多由這一階段的滾石作品所留下。

1986年對滾石而言,正經歷著痛苦的變局。故事還是要回到1983年,滾石的元老吳楚楚、彭國華先生決定離開滾石,另組飛碟唱片。飛碟不僅籤下了蘇芮、蔡琴、黃鶯鶯這樣唱將級別的歌手並迅速佔領市場,更要命的是還帶走了當時製作界無出其右的大師級人物陳志遠,而李壽全成立工作室後也被挖到了飛碟,同時羅大佑也因為種種原因離開臺灣遠赴美國。為了應對製作群的匱乏,滾石不得不開始提攜新的音樂人,其中最知名的應該就是李宗盛了。其他的挖掘渠道,一則得益於水晶唱片組織的「臺北新音樂節」和當時還在舉辦的「大學城創作歌謠比賽」的新人湧現,其中就包括了黃韻玲、紀宏仁、趙傳、張洪量及至後來的陳明章、伍佰等;其二是滾石透過當時小型唱片公司和音樂工作室的整合網羅音樂人才,包括馬兆駿、沈光遠、羅宏武、陳昇、小蟲、齊秦和後來的李正帆、郭子等。使滾石在市場上樹立了「實力派」的形象。

這一時期的滾石有三條明顯的主線。

一是在市場上和飛碟的纏鬥。當時的格局是兩家已經成為對打的唱片公司,在製作人才、歌手、唱片版權上都有點水火不容的味道,總體上兩家出版的唱片給人的印象是「實力派」和「偶像派」之爭。現在回頭看,這種競爭實際是非常良性的,也因此迎來了臺灣流行音樂最好的豐收季節。滾石和飛碟的纏鬥是有很多趣事可以說說的。唱片版權事件包括:蔡琴原唱的「油麻菜籽」因為版權問題無法收錄在作者李宗盛的專輯之中;李壽全的EP和專輯由兩家唱片公司分別發行;崔健首張專輯的臺灣發行權之爭等等。市場對打事件則包括大家熟知的拿陳昇對抗王傑、拿滾石小子對抗小虎隊等等。兩家互挖籤約歌手更是家常便飯,最瘋狂的舉動當屬兩家互挖臺柱潘越雲和黃鶯鶯,1992兩人分別成立越石音樂工作室和翠禧音樂工作室,卻出人意料地互換了東家,引人側目。只不過好像這兩家都不會包裝對方的旗手,兩位在新公司都有點水土不服。以當時的商業成績看,滾石基本上沒贏過飛碟,而且基本上屬於後手,只有一仗滾石算是贏得漂亮,那就是羅致香港的「過江龍」來臺發展國語唱片事業。在當時飛碟已經經由其對應代理公司華納開始和香港華納合作的情況下,滾石還成功挖到了後者的一些香港歌手、樂隊,包括杜德偉和Beyond等到旗下。由於沒有代理公司的對應制約,滾石還放開手腳網羅各公司體系的香港歌手到臺灣發展,香港華星體系的梅豔芳和林憶蓮、還有飛圖體系的黃凱芹等全都在滾石發片。

二是這一時期可以被看做滾石歷史上的「大李宗盛時代」,這一時代以1986年李宗盛出版第一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為開始,到1994年他暫別樂壇開始他的第二段婚姻生活並出版《不舍》畫上句點。李宗盛作為滾石的頭牌製作人,憑著自身的刻苦和企劃部門對歌手、受眾市場的精準包裝和定位製作了一批至今仍可視為經典的專輯,到後期甚至有點「點石成金」的味道。這其中包括潘越雲的《舊愛新歡》(1986)、陳淑樺《跟你說聽你說》(1989)、趙傳《我是一隻小小鳥》(1990)、娃娃《大雨》(1991)、張艾嘉《愛的代價》(1992)、林憶蓮《不必在乎我是誰》(1993)、辛曉琪《領悟》(1994)等,而這些專輯當中更滿載一大批李宗盛創作的經典歌曲,至今令人耳熟能詳,在此不一一複述。李宗盛的創作傳承了民歌運動一以貫之的人文關懷,以都市愛情體裁為主線,用口語化的歌詞和精到的詞曲咬合,加上朗朗上口的旋律,在臺灣流行音樂的巔峰上樹立起了一個高企的標杆。

三是這一階段,特別是1991年滾石10周年之後,段鍾潭先生為拓展臺灣流行音樂的不同面向和擴展市場,積極鼓勵滾石旗下成立不同個性的子廠牌和音樂工作室,成為旗下擁有子廠牌和音樂工作室最多的時期。正是這些子廠牌和音樂工作室令到滾石能夠提供各種個性化音樂和包裝手法的可能性,可以說滾石正是因此而茁壯成長。滾石的知名的子廠牌包括音樂田、巨石、真言社以及向大陸市場試水的魔巖文化等。各製作人則是人人成立工作室,像羅大佑的音樂工廠、沈光遠和羅宏武的友善的狗、陳昇的新樂園、小蟲的王者之劍、周華健的擺渡人、趙傳的音樂殿堂、張洪量的解析音樂等。在工作室林立的狀況下,滾石旗下的女歌手甚至奢侈到可以在羅大佑、李宗盛、陳昇、小蟲四大製作人為班底的製作部底下滾動製作專輯。至於子廠牌眾多,也使滾石可以把部分子廠牌植入其在臺灣代理的一些國際知名音樂廠牌諸如EMI、BMG、波麗佳音等裡面,以便尋求新的市場可能性,巨石、真言社、友善的狗就是這時期的範例。波麗佳音和滾石的合資時期,更是推出了90年代初臺灣新一代的年輕代言人林強的重要作品《向前走》,也嘗試性地將伍佰、朱約信、羅百吉這些代表音樂新世代的新聲音推向市場,讓受眾聽到和接受。

此時的滾石,總結起來,在外部環境上恰逢臺灣經濟最好的階段,加之1988年的「解嚴」帶來的文化和思想上的開放,在製作體系上不斷挖掘新人和不同的可能性,以及行業內良性競爭不斷啟髮帶來的對唱片選歌、製作、包裝、行銷的精益求精,滾石在主流市場上擁有陳淑樺、周華健這樣的票房保障,挖掘了林強這樣的新世代代言人。Singer-songwriter形式出現的歌手像羅大佑、李宗盛、陳昇、張洪量、趙傳、齊秦、黃韻玲、黃品源等也不斷發表個人的專輯作品。

滾石向外拓展市場的腳步也顯得比較順利,在香港由羅大佑牽頭的音樂工廠,以出版音樂工廠「東方之珠」系列合輯的方式使香港市場對滾石的品牌和歌手產生認知,並以《皇后大道東》、《原鄉》、《首都》這三張一系列的「中國三部曲」使整個香港為之側目。同時期滾石還製作了不少香港歌手的專輯和單曲,最為成功的當屬為當時剛解散的達明一派中的黃耀明製作的《信望愛》和《借借你的愛》專輯。而以張培仁、賈敏恕牽頭的魔巖文化則向中國大陸進軍,整合兩岸三地的資源陸續出版了中國火合輯、唐朝、黑豹樂隊、艾敬、竇唯、張楚、何勇的個人專輯,更在1994年讓大陸市場見識了唱片工業體制運行的魔力,成功推廣了「新音樂的春天」,為整個大陸流行音樂鋪就了前進的路軌。滾石還應對當時大陸音像出版法規,以「準代理制」的形式,和以「上海聲像」、「上海音像」及「中唱上海」(當時有「三駕馬車」之稱)為代表的大陸音像出版機構合作,在大陸引進發行大量滾石的專輯。一時間,圓形黃色的「滾石授權,原版引進」的貼紙成為大陸音樂消費者百分之百信心的品牌保證,滾石因此在大陸獲得商業和文化的雙重成功,同時,大陸的整個當代唱片工業也是在滾石的這個模式上建立起來的。不誇張地說,是滾石創立了大陸的當代流行音樂工業,並影響和改變了整個大陸的音樂形態。網易娛樂獨家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徐懷鈺《向前衝》。


任賢齊《心太軟》。


劉若英《到處亂走》。

1995——1999  你向前衝,你到處亂走,你總是心太軟

這個階段的滾石開始向一家以臺灣為基地的國際化公司成長,當然,這也是滾石因應當時臺灣本土唱片公司紛紛被國際五大唱片公司收購而採取的新策略。標誌性的事件有三件。一是1995年滾石戲劇性地失去了其在臺灣最大的對手——飛碟唱片。國際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華納唱片,由一開始的和飛碟合作、收購股份,演進為全面收購,在飛碟被全部收購併成為華納臺灣之後,原飛碟的彭國華先生更是在這一年和原可登唱片的陳復明先生等人一起新組了豐華唱片,並帶走了原來飛碟大部分的製作團隊和歌手資源。滾石則選擇了和飛碟相反的道路——擴張。滾石在維京群島註冊了離岸公司,以此為國際公司的基礎,陸續在各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成立分公司,足跡遍布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韓國、日本和香港等地,拓展新的音樂市場和挖掘當地的音樂人才。二是張國榮在1995年重回樂壇並高調加盟滾石,昭示著滾石意圖擴張,並著意包裝泛華人圈歌手的雄心。三是魔巖文化從大陸撤出,在整合一年後,於1996年在臺灣註冊成新的「魔巖唱片股份有限公司」。魔巖撤出大陸的原因至今沒有比較官方的確切說法,大眾只能從公司策略、財務預算、人事關係等一些方面做一些推想。但從最初張培仁先生的規劃看,已經有了分別以北京和上海為中心的「中國火」、「中國海」兩大分支廠牌,企圖心是相當強烈的,甚至可以說就是設想中的滾石中國的雛形。對大陸而言,魔巖的撤離使我們在已經初步達到某種音樂文化高度的時刻,失去了一次音樂文化復興甚至走向巔峰的最好時機。魔巖回臺灣之後致力於臺灣本土另類音樂和在地民間音樂的開發,並引領了新世代的音樂文化潮流。

滾石此時已儼然具備一家跨國大公司的雛形,以各地分公司為基礎,以臺灣為核心發展其主流業務,相對的非主流音樂體系則交給魔巖這個子公司完成。滾石也開始製作和發掘新的歌手,不過,滾石在商業上的敏銳度和在理想性的平衡上多多少少出現了問題。在母公司,劉若英和任賢齊的走紅都有些無心插柳的味道,前者若不是意外獲得亞太影展影后,可能連發片的機會都沒有,後者的走紅歌曲「心太軟」則乾脆是從大陸紅回臺灣去的。滾石在各地的分公司也成功製作包裝出了一些不錯的歌手,包括香港的莫文蔚、馬來西亞的無印良品等都是正面的例子。相比起滾石母公司,倒是魔巖這個子公司給人留下更深的印象,陸續成功製作了伍佰、張震嶽、陳綺貞、楊乃文這些在臺灣有些異類的歌手,並獲得新世代和一定範圍的市場認可。這個時期滾石旗下的另一個堪稱另類的子公司——風雲唱片也令人驚豔,它將很多國外另類獨立廠牌和功能性唱片小廠如4AD、Silva Screen以及All Saints等等的專輯代理到臺灣,為過去只熟知西洋情歌的普通臺灣聽眾拓展了更廣闊的音樂視野。不僅如此,因為風雲對這些國外獨立廠牌的代理,使得滾石在日本和東南亞的分公司也取得了這些廠牌在各自市場相對應的代理權,為滾石在海外市場形象的建立和地位的鞏固立下汗馬功勞。

滾石此時的海外拓展中還做過兩件足以留作紀念的事,只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滾石再次顯得舉棋不定。一是滾石香港在94年12月和香港商業二臺合作舉辦「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這個引發全港震動的演唱會,加上「中國火」系列在香港的推廣,成為了催生香港97回歸前最後一個理想主義音樂潮流的「豁達音樂革命計劃」的導火線之一。當「豁達音樂革命計劃」的推進遇到了商業化的難題時,滾石香港則不計市場得失,將諸如DIY MUSIC、SOUND FACTORY等等獨立音樂公司的難產計劃一一接手,發行了一系列香港地下樂隊的作品,成為「豁達」的旗手之一。當然由於各種因素,「豁達」最後也只能草草收場,某種程度上說有點類似「中國火」的命運。二是通過滾石韓國將韓國式的流行音樂樣式介紹進入臺灣,先是把旗下頭號玉女代言人蘇慧倫透過《檸檬樹》、《鴨子》和《傻瓜》包裝成了新新人類,然後又以韓式音樂風味成功包裝製作出了徐懷鈺這個「X世代」代言人,使滾石終於攻克低齡化偶像市場,並取得商業意義上的巨大成功。只是成功過後,兩者2001年的專輯又出現了企劃路線上的搖擺,結果慘被強勢殺到的R&B風潮吹得無影無蹤。

這一階段結束的標誌性事件應該是五月天和梁靜茹1999年中在滾石的發片,誰也預想不到,幾年後,他們成了滾石最後的壓箱寶。當新的音樂世代來臨,盛極而衰的滾石几乎在一夜間就輸掉了一切,成為折翅的飛翔者。網易娛樂獨家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五月天《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2000年至今  你是神的孩子,還在跳舞

網絡下載的普及和Ipod的上市,永遠改變了音樂工業的樣貌。自上世紀末開始,全球的音樂工業開始急劇萎縮,直到現在整個產業也沒有找到新的盈利模式,滾石也逃脫不了這個大環境的魔咒。但滾石畢竟是比較早感知到市場變化的公司之一,1999年滾石即開始調整經營策略並開始新的市場布局,甚至勇敢地投資網絡公司。可惜再怎麼壯士斷腕般的轉型也擋不住一連串潛伏的危機,滾石仍然不可逆轉地陷入了急速萎縮的狀態。

首先滾石是當時少數仍舊以獨立公司的姿態挑戰國際唱片公司的音樂經營者,在和準備被併購的本土唱片公司以及國際唱片公司的競爭中消耗了大量行銷和廣告成本。其次是在大陸和香港的投石問路都以比較非主流的音樂形態為先導,在還未得到培育成果時又調整策略,也消耗了大量資源。海外公司的擴張戰線更是拉得過長,以臺灣本土為核心的業務體系也讓它在收入上不可能有明顯的增長。而且細數1995年到2000年之間滾石成功上位的歌手,雖有市場但已經不能獨步天下;在商業擴張的過程中,公司原有的「實力派」、「人文性」的音樂形象也被打破,偏偏贏得市場口碑的魔巖體系歌手又被壓縮在有限的預算空間之內。網絡泡沫和唱片市場的迅速崩潰像滾雪球一樣侵蝕了滾石的財務狀況,於是滾石必須首先回頭拯救自身的財務形勢,其直接結果就是2001年滾石香港和魔巖唱片相繼匆忙結業。國際公司不僅逐步收回了滾石在臺灣的代理權,還乘機向滾石旗下的藝人挖角,等到滾石一番整頓準備再戰江湖時,卻赫然發現旗下歌手都已經走得差不多了。

2000年周杰倫的橫空出世,改變了臺灣主流音樂的樣貌,全臺灣都在R&B的時代,滾石卻完全地置身世外。其實滾石卻是華語樂壇較早開發R&B類型音樂的先行者。早在1991年前後,小蟲就假自己的個人專輯和與杜德偉的合作出版了一系列中文R&B音樂作品。1995年,更是有《淑樺盛開》這樣一張驚豔的作品,其中更是最早使用了陶喆的音樂作品。這些點滴,回顧起來真是叫人不勝唏噓。

好賴不賴滾石在自己比較熟悉和擅長的領域打造了一個新世紀的「亞洲天團」五月天,一個「平民天后」梁靜茹,靠著這兩組人馬的上位繼續堅持著。滾石在收編海外公司的同時,決定重回大陸這個最大的潛在市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設立合資公司。在這一輪調整中,魔巖的結業在現在看來或許又是一個錯誤,應對著唱片市場的崩毀,唱片工業正奇妙地演化成小眾性的個性化市場。03、04年間,臺灣「獨立音樂」風景登場,但其中不論是陳綺貞還是陳珊妮,角頭音樂還是林暐哲音樂社,哪一個都和魔巖脫不了干係,滾石卻又沒能等到收穫的時刻,真不知道滾石心中是個什麼悽涼況味!

2003年,以臺灣影評人翁建偉寫給滾石的一封信為發端,引致滾石高層和老臣的接連護主回信,一時造成對於滾石過往路線、未來命運的爭議和思辨熱潮。這一事件不但以一種較為激烈的方式將臺灣乃至整個華人社會對滾石那份切膚的愛恨情仇全部挑明,更把造成滾石舊日輝煌與當下頹勢的前因後果悉數攤開,滾石因此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產業所有好壞的樣本和靶心,同時也似乎預示著,滾石,可能再也不是、也不會再是原來的那顆滾石。

爭議之下,再走一程依舊是蜀道艱難。2006年五月天和滾石當時的策略長陳勇志一起成立「相信音樂」,一併籤下了梁靜茹和品冠等歌手。「相信音樂」只將其發行權交給滾石,這也宣告了滾石正式退出一線唱片公司行列,淪為只有發行權的公司。後續我們所聞的,更只是一連串的壞消息,諸如滾石裁撤企劃部門、將唱片發行權交付環球,還有就是伴隨而來的被收購的傳言。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整整30年,滾石又重回了當初那個每年新發片量很少的獨立時代。說起來這也不一定是什麼壞事,這不,滾石又開始發行像陳小霞、李欣芸、李正帆這樣的Singer-songwriter的作品了,又如陳昇,作為一個異類,他老而彌堅,作品也越發的自由揮灑了。如今滾石手裡最大的資源其實應該是它30年積累下來的唱片版權,於是這兩年我們看到的滾石出版目錄裡精選很多,復刻不少,所以滾石成了一個這樣的古怪公司:手握大量的華語專輯和歌曲的版權,卻同時是個小型的獨立唱片公司。別說滾石不想重振昔日雄風,縱貫線的全球巡演才剛剛落幕,賺得也確實不少。只是滾石,難道你比我們還要懷舊?

09年底傳來了大陸的選秀歌手李宇春和鬱可唯籤約滾石的消息,雖然在這幾年的選秀歌手籤約方面滾石又落在了後面,但在包裝新人方面畢竟走出了新一步的嘗試。但李宇春籤的是海外片約,鬱可唯籤的僅僅是唱片約而不含經紀約,滾石和她們大陸公司的磨合依舊是個問題。同時滾石目前缺乏一個完整、堅強的製作、企劃團隊也是一個缺陷。但畢竟滾石邁出了新步伐,希望能帶給我們一些新的驚喜!

目前來看,滾石最重心的業務實際放在「滾石移動」的經營和布局上,利用其30年來積累的音樂資源投身數位音樂領域,迎接大3G時代的來臨,爭取尋求新的音樂盈利模式和行銷管道。僅以當下而言,滾石移動不僅獲得了大量風投,營收部分也蒸蒸日上。在這一領域,滾石暫時沒有再落伍。網易娛樂獨家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筆者以自己的眼光回顧了滾石唱片這風雨兼程的30年,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回顧滾石唱片這樣一個樣本,也等於回顧了臺灣流行音樂30年裡許許多多的光榮和夢想、遺憾和失落。你可以說滾石像它的名字一樣太頑固,在時代的高峰中明明可以獲利離場,但它沒那樣做,在行業的低谷中完全可以全身而退,它卻依舊苦苦堅持。也許就是因為它的不同,它的堅持,它的超前,它的人文氣質,它的理想性,才讓它是一塊滾石,一塊不生苔的滾石。

你我都記得「最近比較煩」裡那段有點調侃的歌詞,「我問老段說怎麼辦?他說基本上這個很難!」可是在最近一屆的金曲獎上,當段鍾潭先生獲頒特別貢獻獎時,雖然他沒有什麼特別的獲獎感言,卻舉起了兩條橫幅:「老兵不死!」 、「音樂萬歲!」,雖然顯得有點遲暮和悲壯,但這個場景,終究還是帶給人希望!讓人覺得,滾石,繼續還是那個誠懇、勇敢、傻乎乎的滾石!

是的,對於喜歡音樂的你我而言,有這樣一句話就足以代表愛滾石的理由了,「音樂萬歲」!網易娛樂獨家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滾石30」上海站落幕 無印良品「合體」成亮點
    30年」上海演唱會在上海奔馳文化中心火熱開唱,上萬人的會場幾乎座無虛席。與北京場時隔三個月,滾石群星陣容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已經嫁人的莫文蔚、劉若英和梁靜茹均未到場,齊秦受傷缺席,林凡、鬱可唯等新鮮面孔加入其中。40多位明星,100多首經典老歌,近6個小時不歇電的演出……與其說這是一場演唱會,不如說「滾石30年」唱的是每個人曾經的青春。不管你是20,30或是40的年紀,不管你來自何方,在這裡你都能夠找到鐫刻在歌曲裡的「舊時光」。
  • 只因看了這個20首經典歌曲的滾石愛情故事
    我一直都覺得滾石唱片是一家很有情懷的公司,除了有太多太多的知名藝人,對於我們普通人,更多的是對滾石音樂,有著難以磨滅的成長的記錄和記憶的軌跡。愛情始終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滾石唱片推出了《滾石愛情故事》這部20集的單元劇,每集選用一首經典歌曲,每集一個獨立的故事。
  • 「石破天驚」滾石樂隊(Rolling Stones)演唱會
    2006年4月8日,「滾石樂隊」要在上海大舞臺「石破天驚」!這個全球公認的不朽傳奇、流行樂史上最活躍的搖滾樂團,在讓中國內地樂迷苦等多年之後,終於首次將他們的搖滾風暴帶到上海。必將成為搖滾樂迷的一場盛事。
  • 八三夭、孫盛希等滾石藝人集結 聯袂助力校園歌手大賽
    11月18日晚,「潮樂少年耀不同」校園歌手大賽武漢場,在武漢工程大學流芳校區大禮堂火爆開賽,滾石旗下藝人——八三夭、孫盛希、玖壹壹、陳零九聯袂助陣,與參賽選手們共同唱響青春之歌!滾石唱片在演出開始前發起搶票活動,引動粉絲熱烈響應,門票供不應求,秒速搶空,讓人對今晚的演出現場遐想萬千。行前,四組藝人更是不約而同的跟粉絲詢問武漢的小吃,暴露吃貨本性,演出完畢成功吃到熱乾麵的他們高呼不虛此行!繼11月初參加武漢On Air雲遊音樂節之後,時隔兩周,八三夭再度空降武漢,與夭怪們親密接觸。
  • 網易得滾石版權騰訊拿環球股份 音樂市場攻守繼續
    3月31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藝人發掘培養、音樂項目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等領域合作。雙方並未透露合作價格。  同日下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TME)宣布,其參與的由騰訊控股(00700.HK)牽頭的財團已完成對環球音樂集團10%股權的收購交易。騰訊音樂在這一收購財團中最高投資佔比10%。
  • 滾石樂隊警告川普:集會上再用我們的歌,等著吃官司!
    美國總統川普被警告了,警告來自滾石樂隊。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7日消息,滾石樂隊的法律團隊當天在一份聲明中向川普及其競選團隊發出警告,稱如果後者繼續在競選集會上使用他們的歌曲,將面臨法律訴訟。聲明說,滾石樂隊正在與表演版權組織BMI合作,以制止未經授權使用他們音樂的行為。聲明還稱,在此前要求川普競選團隊停止使用滾石樂隊歌曲的信息被忽略後,有必要「採取進一步措施」阻止其在未來的總統競選中使用他們的音樂。據報導,BMI已經代表滾石樂隊通知川普競選團隊,未經許可使用他們的歌曲將違反其許可協議,並將面臨法律訴訟。
  • JOJO5——淺談滾石篇「每個人都是命運的奴隸」
    「每個人都是命運的奴隸,我們做的只是將其解放出來」在老闆進入無限死亡後,小隊進入滾石的回憶篇,「命運的奴隸」出自米開朗基羅的石膏作品,也就是OP中出現的石膏雕塑,暗示從思想的束縛中解放的苦難之路,而雕塑後小隊成員皆被鎖鏈束縛後又掙斷鎖鏈也同樣說明緝毒小隊同命運反抗的艱辛。
  • 30年了,還會「讓我歡喜讓我憂」嗎?
    滾石唱片的公眾號今天提醒了我:29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91年的11月28日,周華健的《讓我歡喜讓我憂》發行。每次看到類似的消息,我都要迅速地在腦海中計算出我聽某張專輯時的年紀。初聽到這張專輯時,將近30年前了,我還是初中生,那時正是港臺流行歌曲橫掃內地的狂熱期。沒有如今這麼多的娛樂活動,聽歌應該就是許多年輕人最大的娛樂活動了。
  • VOA聽力:單詞故事滾石(有聲)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VOA聽力>正文VOA聽力:單詞故事滾石(有聲) 2012-05-14 14:13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Z時代原創音樂人代表王源登上《滾石》中國創刊封面,刻上音樂人的時代烙印!
    Wenner在簡短的發刊詞裡寫道:它的名字叫《Rolling Stone》,出自一句老話:「滾石不生苔」……報紙變得如此不堪信任、毫無意義;偶像雜誌早已不合時宜,老是用神話傳奇和無聊的俗套裝點自己,我們希望可以創造一些新東西,給音樂人、藝術家、給這個產業,還有每一個「相信魔法能使你自由」的人。
  • 史上最偉大的10張唱片封面!
    原標題:盤點史上最偉大的10張唱片封面!唱片封面是什麼?是音樂最好的名片。美國《滾石》雜誌於2011年重新修訂了《100張最偉大的搖滾唱片封面》,今天一起來看看全球top10的封面故事吧!
  • 滾石雜誌中文版 《Rolling Stone 大水花》創刊號即將發行
    滾石雜誌中文版 《Rolling Stone 大水花》創刊號即將發行傳奇音樂媒體 Rolling Stone 滾石雜誌的中文版 《Rolling Stone 大水花》 創刊號將於今晚發行。首刊將以 「全球音樂雜誌 50 年為主題,選擇張楚和王源作為 A 刊封面人物,同時邀請了 Paul McCartney 和 Taylor Swift 坐鎮國際版 B 刊封面。
  • 《處處吻》背後,香港唱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這同樣是許式電影《半斤八兩》的同名專輯,發售後單是香港一塊市場就賣出了50萬張,上市3小時後就有盜版開始銷售。彼時香港唱片市場上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半斤八兩,賣到要搶」,說的就是這張專輯的火熱。香港一塊市場就賣出了50萬張的《半斤八兩》《半斤八兩》很自然地獲得了1977年第一屆金唱片「百周年紀念獎」,也給已經到來的粵語流行歌時代添了把火,激發了無數人在粵語歌上的創作欲。
  • 出道28年,一直活出自我的她,她是滾石第一位歌手蘇慧倫
    從1991年開始發布了甜蜜心事之後,到1995年發布的專輯,一直都是蘇慧倫的一個改變,一個漸漸的豐富自己,變成熟的一個過程,她從一個小姑娘轉變成為了一個長發飄飄的玉女,不管是在外形上還是在音樂裡,她的改變都是很明顯的,並且也是很多元的,並且更加的感性,更加的直接,這和後面和李宗盛之間的合作是分不開的,其中的一首甜蜜心事就是李宗盛所做的,也是這首歌讓她的影響能力慢慢的變得更加的大
  • 「同一個世界」全球線上演唱會:從滾石樂隊的鼓到查理·普斯的床
    但是在周日的表演中,她硬是扛過來了,在整個表演的大部分時間裡,她都雙眼緊閉。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語境裡,描繪在醫院候診室裡與上帝討價還價的歌詞承載了額外的情感份量,感召著在疫情中受苦的人們,以及為他們擔憂的至親和至愛。當斯威夫特的嗓音唱出「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if there's no you?
  • 風水先生告誡孫子:「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
    風水先生告誡孫子:「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群眾是我們的智囊團,他們從生活的經驗中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然後將這些道理代代相傳,幫助很多年輕人少走了一些彎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其中的一句民間俗語,它就是「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
  • 王源登封滾石雜誌中文版創刊號 Z世代原創音樂人代表實力認證
    更重磅的是這次他作為Z世代原創音樂人代表和中國搖滾界響噹噹的開拓先驅張楚同框登上了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中文版創刊封面,一同登封的還有搖滾傳奇保羅麥卡特尼、歐美流行天后泰勒斯威夫特。消息一出讓不少網友高呼這是什麼神仙聯動!相信不少熱愛音樂的人都知道這本《Rolling Stone》作為音樂權威雜誌的地位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是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流行音樂媒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