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有清政府有四位中興之臣,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張之洞。在這四人中,以曾國藩性格最為穩重,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他都會力求盡善盡美。曾經曾國藩北上剿匪,給朝廷的軍報發得不勤,這一點遭到了朝中曾國藩政敵的質疑,認為他不盡責。面對朝堂上傳來的壓力,曾國藩不為所動,他解釋說自己有三件事不上奏,分別是謠傳之言、未定之事和預計之說。
而與曾國藩的這種穩重相對比,就是左宗棠的跳脫。左宗棠喜歡「說大話」,這在當時的清廷圈子裡是聞名的。關於他的這一性格還有一件趣事,記載在歐陽兆熊的《水窗春囈》中。說左宗棠年輕的時候曾經與歐陽兆熊一起相約進京參加會試,兩人在進京的路上分別給家裡寫信。
歐陽兆熊早早寫完了自己的信,就瞄了一眼左宗棠正在下筆的紙面,看到了這樣一句話:「舟中遇盜,談笑卻之」。歐陽兆熊看到這句話十分不解,但是他又不好打斷左宗棠,畢竟是寫給家裡的。於是就轉身問左宗棠的僕從,僕從說根本沒有盜賊,只不過有人牽錯了左宗棠的被子,讓他以為有賊,甚至還大喊一通叫醒了周圍人。
歐陽兆熊這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於是嘲笑他竟然對自己的夫人也要「說大話」。左宗棠卻不承認自己是「說大話」,他解釋說「爾何知巨鹿、昆陽之戰,亦只班、馬敘次得栩栩如活耳。天下事何不可作如是觀。」這是借諷刺班固司馬遷這些史家在記述歷史事件時的誇張來為自己開脫,以此看來左宗棠為人頗為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