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收到了一個女孩的私信,說她最近很苦惱,因為她前不久喜歡上了一個男生。
我以為這又是一個為情所困,愛而不得的故事,所以想來尋求我的幫助。
誰知道,接下她卻說,自己已經成功撩到了男生,男生也表現出自己也喜歡她。並且在不久之前,男生跟她表白了,他們兩個已經變成了戀人關係。
可是她最近卻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苦惱,因為她發現自己現在根本就不喜歡那個男生了,並且在相處過程中越來越討厭他,甚至想要跟他分手。
她不知道自己對男生的討厭情緒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的,或許是在知道男生也喜歡她的那一瞬間,就已經產生了吧。
她現在每天都生活在煎熬之中,跟男生相處時,就會找到男生的各種缺點,然後就越來越討厭他,所以現在每天都想跟男生直接說分手。
明明是自己先撩上別人的,卻又在別人喜歡上自己之後,想要拋棄他,她問我,她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很渣?
其實,在她之前,我還遇到過一個跟她經歷類似的女孩。
那個女孩跟我說,每次當她遇到一個男生,當對方還沒喜歡上她時,或者還沒那麼喜歡她時,她就會比較有興趣或是有激情去追求對方。
可是一旦對方喜歡上自己,或是發現對方喜歡自己的程度比自己喜歡對方的程度要多的時候,就反而沒有之前積極主動了。
她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很不正常,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當兩個人關係拉近的時候,她就會莫名排斥,也會莫名的恐懼,可是她卻無法自控,所以她就總想要拋棄對方。
這兩個女生其實情況十分的相似,她們所表現出的問題都是:當對方喜歡自己,自己就立刻不那麼喜歡對方了,自己的戀愛情結會因為對方的情感回應而消失。
其實這有可能是因為她們擁有迴避型人格。
擁有這種人格的人,往往與她們早期建立的一種迴避型依戀模式有關。
她們可能在童年時,常常受到父母的忽略,一開始她們會渴望父母的愛,可是卻因為長期得不到父母的及時回應,或者接收到的都是父母消極的情緒,之後就算父母主動來到身邊安慰,都會採取迴避的態度。
所以,到了成年時期,她們依然會用相似的模式去跟其他人互動,這是一種兒童時期情感模式的再現。
她們主動讓喜歡的感覺消退,本質上是不知道怎麼跟對方維繫穩定長久的關係,所以只能用逃避來緩解內心的焦慮,並且還會在認知上通過挑剔對方的問題、弱化對方的吸引力,來強化這種不喜歡的態度。
對於這種情況,我有兩種建議。
一種是在今後的戀情中,你可以更多的選擇作為被追求者。這樣的戀情,可以給你更多的時間進行緩衝,並且因為主動權在自己手中,所以安全感大大提升,更會融入這段關係之中。
但,這卻僅僅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自我調適方式。
其實,更多的是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讓自己心動的人,我們總不可能永遠的去等待別人來愛你。
所以,如果你確實遇到了合適的對象,就不要向對方隱藏,去跟對方坦誠的談一談你內心的困惑和感受,然後一起找到兩個人最合適的相處方式,這樣才更有利於你去接納自己和接納對方。
在生活中,有可能你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剛開始你很喜歡一個人,但卻在慢慢的相處過程中,因為對方的種種行為,變得不再喜歡他。
其實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全都歸結到迴避型人格上。也有可能,這只是一種自然的關係發展方向。
因為你最初喜歡一個人時,那種喜歡往往是建立在幻想的基礎之上,可是在你後來與之接觸的過程中,因為愈發了解,幻想被現實所取代,發現你們兩個其實並不合適,所以喜歡的情愫沒了基礎,感情自然就變淡了。
這時候,你也不必緊張,認為自己就一定有問題,對一個人有好感很正常,好感消退也很正常,如果見一個喜歡一個,並且都會越來越喜歡,那才是有問題。
喜歡這件事,需要不斷澄清內心需求和情感,如果一開始衝動和感性就佔了上風,這樣的喜歡肯定不會牢固。
人這一生,喜歡的人會很多,但真正發展到愛,真正適合在一起,能走到走到的,卻只有一個。
不要害怕去探索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去偽存真,這才是通向真愛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