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開學時,將有一批學生升入新的學校。幼兒從家裡走向幼兒園,幼兒園的小朋友進入小學一年級,小學生升入初中,初中生升入高中,進入上一級學校,學生如何消除新環境的陌生感,儘快融入新學校的學習生活,在假期,家長以及孩子都要做好哪些準備?日前,記者採訪了部分教育人士。
幼兒新入園
創造條件提前適應新環境
孩子入園前家長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幼兒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建立了依戀情感,一旦離開家庭和親人,孩子會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戀和安全感而產生焦慮。有的孩子由於在家庭中處於中心位置,處處受到成人的保護,缺乏獨立交往能力,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產生恐懼,因而來到群體生活的幼兒園這一新的環境就不能很好地適應。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飯要喂,走路要抱,這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畏懼心理,到吃午飯、睡午覺的時候就會想家、想媽媽,孩子那本來就不夠穩定的情緒又會波動起來。那麼作為新生入園的孩子,家長從哪些方面幫助幼兒儘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呢?對此,錦州市凌河區實驗幼兒園相關老師提出以下建議:
物質準備:家長要為幼兒備一套內外衣,預防幼兒出現各種狀況(大小便弄髒衣褲等)作為替換。
心理準備:1.創造條件幫助幼兒儘快適應新環境。孩子入園前,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幼兒園玩,使其逐漸熟悉這個陌生的環境。家長也可以有意識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兒園」遊戲。如果家長本人不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可以請鄰居中已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家裡玩,使孩子在遊戲中熟悉幼兒園的生活,了解幼兒園的一些常規。2.主動和老師接觸,使孩子在入園前能認識老師,並幫助孩子對老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相信孩子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的。3.利用講故事和說兒歌,使孩子嚮往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講講有關幼兒園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孩子們的樂園,是他們學習本領的地方,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
能力準備: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喝水,自己穿脫衣、鞋,自己會如廁等,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鼓勵孩子學會交往。家長可以採用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鼓勵孩子與成人尤其是和同齡的小夥伴玩,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合群性;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能大膽、流暢、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願,能更好的和老師、小朋友交流、溝通。
常規準備:家長事先可以去幼兒園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然後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調整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
學會表達、溝通,養成好習慣
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一年級,跨入了一個新門檻。雖然在幼兒園,孩子已經習慣了群體生活,但是幼兒園和學校的管理還是有所不同,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做好哪些準備,以便更好地適應新學校的學習呢?錦州市凌河區洛陽小學相關老師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是在開學前,家長要幫助孩子調整好作息時間,因為進入學校後,孩子每天早上上學的時間與幼兒園不一樣了,中午也沒有午睡了,有的孩子一開始可能會犯困,所以,每天晚上也要按時休息。總之,在假期裡,要把作息時間調整好。
心態方面做好調整。「我是學生了」,作為一年級新生,要適應這種身份的轉變。同時,要懂得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還要知道自己長大了,要變得更加懂事。比如要學會和班級同學的交往,聽從老師的指導。據一位老師講,有的孩子雖然上學了可還是離不開家長,每年開學第一天,都有小朋友哭鼻子。所以,一年級新生一定要從心理上做好準備,明白自己已經是一名學生了,要學會獨立。
敢於表達的能力。在幼兒園,班型小,每班有兩三位老師看護著,孩子出現什麼問題,老師可以及時發現。可是在學校裡,特別是有的學校班型較大,一個班級70、80人,老師不能像幼兒園那樣處處都要呵護著,孩子有時會有一種失落感。尤其是與班上同學鬧矛盾時,悶在心裡不敢說。所以,孩子上了小學,要學會有事情敢於向老師訴說。有時孩子不一定非要老師解決什麼事情,找老師說一說心結就解開了。曾擔任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王老師對記者講,有時學生向老師「告狀」,還沒等老師去解決,孩子轉身就走了,在他們心裡只要把煩惱說出去了煩惱也就沒有了。所以,當孩子在學校學習中遇到困難怎麼辦?與同學鬧矛盾了怎麼辦?在學校身體出現不適怎麼辦?學會敢於把這些情況表達出來。
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上小學了,孩子應該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飯。在幼兒園,每天有間食,但是上學後就沒有了,所以還要養成成頓吃飯的習慣。還有獨立上廁所的能力,便後要洗手等習慣也要養成。有時間也要提前學會整理書包。事實上,每年都有剛入學的孩子離不開家長,繫鞋帶、系扣子等這些事情還要家長來幫助,所以自理能力要及早培養。
學會溝通,懂得謙讓。與人溝通是一種能力,上學了學會與同學相處,這是家長應該重視的。家長教育孩子要學會謙讓,在一些小事情上吃一點虧算不了什麼。不能灌輸:有同學打你,你就打他。如此教育孩子,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事實上,同學小夥伴之間鬧矛盾了,沒一會兒功夫兩個孩子就和好如初了。家長不要把事情看得特別嚴重,甚至於插手孩子的事情。家長首先不要幫孩子製造矛盾,要幫孩子做好解釋。另外,要教會孩子正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小學升初中
假期多進行課外閱讀
據了解,假期,很多家長將孩子送進補課班裡,孩子告別了小學生活,可是假期並不能很好地休閒休息,暑熱天氣裡卻要在補課班中度過,對此,有關教育人士認為,一些補課班老師講新課就是「照本宣科」而已,不會深挖掘,也不會拓展。一般講10天新課,片面追求速度。在大熱天,孩子們能不能接受,能學到多少,很難說。
有關老師分析認為,如今,很多家長存在從眾心理,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補課,覺得自家孩子不學,開學肯定跟不上,於是,也讓自家的孩子加入補課行列。在一些教育人士看來,孩子從小學升入初中,的確是邁入了一個新的門檻,學科增多了,課程難度增加了,對於有些學生來說,可能感到入門難。如何讓孩子很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呢?
對於會學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學。初中知識難度不大,很多家長也能輔導。因此,自學是一個好辦法。學生升入初一,主要學科有語文、數學、英語等,物理和化學還沒有接觸,所以也不必看得太早。語文學科可以多看一看課外讀物,有些初中教材要求學生讀的必讀書目,可以提前閱讀,免得開學時沒有時間,讀課外書對提高閱讀與寫作水平都有幫助,數學學科可以提前進行自學。英語重視積累,但不一定非要提前學習教材。
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在小學階段,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成績不是特別關注。可是到了初中,由於三年後要面臨中考,很多家長及周圍的人對孩子的成績表現得特別關注,孩子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所以,對於上初中要面對的學習任務,學生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了心理上的準備,到時才不至於心浮氣躁。
堅持業餘愛好。因為要上初中了,很多家長叫停了孩子的業餘愛好,讓孩子將所有精力都用到文化課的學習上,對此做法,有關教育人士表示了相反的意見。教初中思想品德學科的王老師說,有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是全面發展的,他們並沒有因為上初中學習任務增加而放棄業餘愛好。只要平衡好課內學習與業餘愛好之間的關係,就不會影響到學習。相反,有的家長讓孩子整天補課,反而讓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
初中升高中
多找高三畢業生聊天
對於準高中生來說,為適應高中的學習,這個假期該做些什麼呢?很多學生去補習新課程,對此,記者採訪了多位高中老師,他們表示,高中課程可以提前接觸,但不一定要補課,可以自學。採訪中,有老師表示上高中最重要的是把初中知識的欠缺補上。
「初中知識與高中知識是有銜接的,初中知識沒學好,學習高中知識將會很吃力」,錦州一高中焦士學老師談到,打好初中基礎很重要。有的學生上高中學習不適應,不是學習新知識出了問題,而是舊的知識還沒有學好。除了對初中知識進行梳理外,剛剛經歷完中考的學生可以玩一玩兒,放鬆放鬆,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