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篇名為「這五種藥早已被禁用,很多家庭卻當成常備藥」的文章在網上瘋傳。維C銀翹片因在2013年被香港衛生署禁用而赫然在列。
事實上,我國內地並未禁用維C銀翹片,因為其價格便宜,安全有效,甚至一度成為繼「板藍根」之後的神藥。感冒出現的頭暈頭痛、發燒流鼻涕,仿佛吃兩粒維C銀翹片都能解決,維C銀翹片卻是大多數家庭的常備藥。
然而,維C銀翹片真的安全而有效嗎?
維C銀翹片是由金銀花、連翹、荊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蘆根、淡竹葉、甘草、維生素C、馬來酸氯苯那敏(又名撲爾敏)、對乙醯氨基酚(有名撲熱息痛)等13種成分製成的中成藥複方製劑。
說明書上宣稱的功能是「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流行性感冒」。
因此,在實際使用中,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維C銀翹片是中成藥,安全性很高?
維C銀翹片屬於OTC類藥,大多數人光聽這個名稱就覺得是純中藥製劑,加上受「中藥安全」的觀念影響,所以,自行服藥時往往擅自增加劑量,不按說明書服藥。
其實,維C銀翹片可看成是「銀翹散」和西藥的組合,對於銀翹散的功效我們暫不評價,而馬來酸氯苯那敏和對乙醯氨基酚是用來緩解感冒流鼻涕、鼻塞症狀和解熱鎮痛的常用藥物,維C銀翹片本質是中西藥複方製劑。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常用的感冒藥成分對乙醯氨基酚是歐美地區自殺的首選藥物。對乙醯氨基酚本身也有很多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腹痛,少數還會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最主要的是存在肝臟毒性。
自己在家服用維C銀翹片的時候,有可能在服藥期間飲酒,亦或因治療效果不好擅自增加劑量或者幾種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藥同時服用,有造成肝衰竭的可能,臨床上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
一方面,服用維C銀翹片的同時喝酒不僅會加重肝臟的負擔,更重要的是酒精會消耗大量穀胱甘肽,使得對乙醯氨基酚在體內代謝產生的有毒代謝物N-乙醯對苯醌亞胺無法被足夠的穀胱甘肽結合變成水溶性化合物排出體外。
另一方面,維C銀翹片中所含的抗過敏藥馬來酸氯苯那敏的不良反應也有嗜睡、口渴、疲倦、皮膚瘀斑和出血傾向等。
所以,維C銀翹片的西藥成分存在的一些不良反應都是被忽視的,在服藥時應遵說明書。
維C銀翹片真的安全嗎?
維C銀翹片中的 「銀翹散」來源於清代醫家吳鞠通的名方,是治療風熱型感冒的常用方劑。目前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維C銀翹片中的10種中藥成分能夠起到抗感冒病毒或幫助緩解感冒症狀的作用。
對於維C銀翹片中的中藥成分是否安全的問題,其實是所有中成藥都面臨的問題。
由於中藥成分本就多樣和複雜,「銀翹散」加入西藥後,成分就變得更複雜了。中西藥複方製劑中的中、化學藥成分會彼此幹擾檢測,給藥品質量的控制及質量標準的建立帶來很大的困難。
這類中西藥複合製劑普遍缺少研究基礎,對處方中藥物組合、劑量配比和相互作用等缺乏紮實的實驗支撐,為安全用藥留下了隱患。而且,臨床應用中,容易將其誤認為純中藥或純西藥藥物,不合理用藥現象較多,導致了不良反應/事件時常發生。
2010年國家藥監總局發布了關注維C銀翹片的安全性問題公告。
據國家藥監局的公告稱,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中,有關維C銀翹片的病例報告數共計1885例,嚴重病例報告48例,無死亡報告。
維C銀翹片嚴重不良反應中皮膚及附屬器損害佔75%,表現為全身發疹型皮疹伴瘙癢、嚴重蕁麻疹、重症多形紅斑型藥疹、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消化系統損害佔12.50%,表現為肝功能異常。
全身性損害佔10.10%,表現為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昏厥;
泌尿系統損害佔4.17%,表現為間質性腎炎;
血液系統損害佔4.16%,表現為白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
而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除了特殊體質對維C銀翹片過敏外,一般都與不按說明書服藥有關。
服用維c銀翹片注意事項
在使用維C銀翹片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劑量服藥,避免多種感冒藥疊加,服藥後出現皮疹等要及時就醫。
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得飲酒,包括含酒精的飲料。
2、同時服用與本藥成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藥,如百服寧(通用名為對乙醯氨基酚)、感冒靈顆粒(含對乙醯氨基酚)等,可導致肝損傷風險增加。
3、對本品所含成分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4、肝、腎功能受損者慎用。
5、膀胱頸梗阻、甲狀腺功能亢進、青光眼、高血壓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6、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7、服藥期間不得駕駛機、車、船,不得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及操作精密儀器。
8、與其他解熱鎮痛藥如巴米爾、尼美舒利合用,有增加腎毒性的危險。
9、嚴格按說明書用藥,避免超劑量、長期連續用藥,用藥後應密切觀察,出現皮膚瘙癢、皮疹、呼吸困難等早期過敏症狀立即停藥並及時處理或立即就診。
10、出現食欲不振、尿黃、皮膚黃染等症狀應立即停藥,及時就診,並監測肝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