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為什麼總愛發脾氣,一般有三個原因,屬於後一類的人多
引語:
發洩怒氣,是人的一種本能,能發洩怒氣,就是一種能力。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時候,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遇事很容易暴躁,衝動,甚至會說出一些傷心的話,
它使我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
那為什麼有些人愛發脾氣,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首先,我們從三個方面分析心理狀況
首先是遺傳。
心理學者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性情,在很大程度上受基因的影響,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當了三年僕役,受盡屈辱仍能忍辱負重,
而且《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一言不合竟殺了一人,最後還因為自己的脾氣,給宋江餵過藥。
有的人性格沉穩內斂,有的人脾氣暴躁,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情,最初主要取決於基因。
其次是原生家庭
我們都是從原生家庭長大的,所以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假如原生家庭成員在解決問題時發生了爭吵,
暗中會讓孩子認為只有發脾氣才能解決問題,
特別是當他年幼時,因發脾氣而獲得的益處,更強化了他這種易怒的性格,
漸漸地在面對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只能通過發脾氣來獲得認可。
而且如果原生家庭更注重培養孩子交流和控制情緒,他很有可能會成長為一個性格溫和、能夠控制情緒的人。
三,自負與自卑
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不能很好處理情緒的成年人,要麼自高自大,要麼自卑。
第一個是自高自大,即把脾氣當成力量,
比如在工作中,當上司被上司批評時,他轉頭向下屬要面子,那他一定是很自負的,因為下屬敢怒不敢言,這極大地滿足了他的控制欲。
自大並不一定是錯誤的,合理運用自大心理,反而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自高自大不等於發脾氣,我們都聽說過狼來了,
如果有更多的人發脾氣,還有誰能說服你,
動蕩不安的火如掠食,不動的山,才能真正贏得人心。
另外一種情形是自卑,
一個自卑的人,內心感到自己不行,不相信自己,因而情緒起伏,
只有發脾氣才能宣洩感情,才能緩和內心的自卑感,
精神長時間處於壓抑狀態,脾氣就會越來越壞,進入惡性循環,
事實上,首先學會控制好情緒,你會發現自己並不是個壞男人,
因為你脾氣溫和,周圍的人也會發現你更多的閃光,
反而更容易擺脫自卑情緒哦。
所以,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呢?
事實上,脾氣暴躁,不僅會讓你在工作中寸步難行,
連親情,友情,愛情都會影響到你,即使再親密的人,也會被你的脾氣推得更遠,
當人們情緒崩潰時,當然也會有悲歡離合,
先接受自己的消極情緒,然後再正視它,
事實上,你自己的負面情緒處理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的需要沒有真正得到滿足,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而且消極的情緒能讓我們更好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解內心的真實想法,
理解它,看透它,與自己握手,握手。
第二,學會在情緒失控時轉移注意力,
當你感到煩躁、焦慮、憤怒時,此時心中默念幾十遍,一般情緒就會被壓抑,
再多想想事情的另一面,不會有百分之百的壞事,一件事發生了,必然會教給你一些東西,當你學會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時,就能輕鬆控制自己的情緒。
最終,要學會接受自己,同時也要接受他人的缺點。
不存在完美的人,當你無法控制脾氣時不要懊惱,因為脾氣也是你的一部分,我們都不是牽線搭橋的人,喜怒哀樂也是人類的常態,只有接受它,才能處理得更好。
他人也並非完美無瑕,所以當別人做錯了事情時,要學會多傾聽對方的解釋,並學會理解他。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修身,多培養一些平和的興趣愛好,
瑜珈,喝茶,閱讀,永遠是正確的,
腹中有詩書氣自華,見識多了,閱歷多了,脾氣自然可控,
如果你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喜怒不形於色」,你就離成功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