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記者跟隨「決勝2020」看貴州主題媒體採訪團,來到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旺家花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據了解,萬山區作為銅仁市主城區之一,堅持以「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就業、最好的服務、最好的保障」,高標準打造一批易地扶貧安置點,承接並完成了50193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其中,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4萬人,分別安置思南、印江、石阡、松桃縣。
旺家花園安置點是最具代表性的安置點之一,地處萬山區丹都街道,佔地663畝,總建築面積109.7萬㎡,於2017年開始建設,居民樓62棟,共安置思南、印江、石阡三個縣的困難群眾4050戶17965人。
為紮實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推動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群眾多渠道就業,搭建「致富橋」,旺家社區建設了一座6000平方的易地搬遷微工廠產業園,引進簡單、易學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安置點,創辦扶貧微工廠,就地就近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目前已入駐貴州苗繡、阿里巴巴大數據標註公司、景航服裝廠、廣益服飾、富森服飾、啟洪培訓學校、人力資源公司、易視致富8家企業。
當天下午5點,記者走進萬山區異地搬遷微工廠產業園,第一層就是阿里巴巴大數據標註公司。據了解,它是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浙江支付寶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的「AI豆計劃」專項基金。經過省市婦聯的積極爭取,最後落戶在旺家社區,並成為全國的第一個試點進行啟動。該項目通過人工智慧產業釋放出的大量就業機會,探索「AI扶貧」的公益新模式,通過提供免費職業培訓,讓貧困群眾尤其是女性成為「人工智慧培育師」,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
30歲的市民何貴英,正是微工廠產業園裡的一名職工,從思南易地扶貧搬遷過來了小半年,如今,她對現有的新房和新工作都很是滿意。何貴英告訴記者:「我以前是在廣州那邊打工做餐飲行業的,每個月的工資除去開銷,一年到頭存不了幾個錢,現在在家附近就能就業,每個月3000多塊,還能照顧家裡的老人小孩,還是過得不錯的。」
目前,阿里巴巴大數據標註公司解決就業118人,大部分是來自旺家社區易地扶貧搬遷的婦女群眾,人均月工資達4000元,訂單年產值達1000萬,讓搬遷群眾既實現了就業增收又能照顧好家庭,搭建了群眾創業就業的「致富橋」,創建了「新市民」的幸福之家。
「搬到這裡來,殘疾人和老年人就業是最大的難題。老年人在農村還可以種菜種莊稼,養活自己。到城裡來了,所有的用人單位都不會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勞動法上,他們已經退出勞動力了。而很多殘疾人有就業願望,卻沒有就業崗位,我們作為服務者,就應該去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崗位就業。」旺家社區副書記何英向記者介紹道。
當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時,必須讓困難群眾『挪窮窩、拔窮根』,搬遷只是手段,過上幸福生活才是目的。何英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一直謹記著入黨時的初心。現在,我要做的就是讓搬遷群眾有歸屬感,讓他們既能安置又能安心。我們旺家社區的搬遷群眾,生活一定會越來越旺。」
本臺記者:林佳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