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修祿簡介: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主委,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
心路·心語
■奔波
15年間參與推動了港珠澳大橋、珠澳蓮花大橋、珠海機場、珠海港口、珠海航空航天博覽會等重大項目的論證、協調、報批和開工建設。當年一趟趟跑北京和廣州,無數次向有關部門爭取重大項目報批、匯報項目進度,魯修祿從來不計較「該不該我去」。
■叫停
在東莞的一年多裡,這位會刷朋友圈了解哪裡內澇、哪裡汙染的副市長,為了公共利益曾多次在規劃會上叫停規劃,給東莞人留下了實幹親民的印象。
■好好幹
「在我看來,組織上交付的任務沒有『好幹』和『不好幹』之分。」魯修祿篤信實幹。在他看來,「好好幹」遠比「好幹」重要得多。
■關係
「我們不是對立的關係。」在魯修祿的理念中,落實環保責任不是讓企業無路可走,而是要讓他們更好地生存發展。
■願望
這位一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處世」的廳長,每天的心情會因空氣品質高低而起伏,「天藍了高興,風來了也高興」。而每晚臨睡前,除了一歲多的小孫女的照片,魯修祿必看的還有全省18個地表水攻堅斷面水質日報上的數據。
■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做的就是改善環境質量,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有機會面對面地獲知政府部門的發展思路,對於消除政企間誤會十分有意義。作為企業,我們希望能有更多機會參與到這種活動之中。為我們省生態環保廳點讚!」
11月11日中午1點,正準備吃午飯的魯修祿拿起了餐盤前閃爍的手機,看到了這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簡訊。
半小時前,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工信廳、商務廳等單位舉行的服務企業面對面座談會剛剛結束,60多家外企、民企負責人直陳訴求,現場的笑聲和掌聲證明了大家的收穫。會議結束前,魯修祿現場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大聲念了兩遍。
放下手機20分鐘後,魯修祿的午餐時間結束,他必須馬上返回廳裡。那邊,同事們正等著他研究一份匯報材料。兩天後,省長馬興瑞主持召開了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等工作,決策參考的正是魯修祿的匯報。
「我很幸運,趕上了『最好的時代』」
如果沒有1978年的那場大變革,生長在洪湖岸邊的小鎮少年魯修祿的人生可能會畫出另外一條軌跡。或許,他會接了父親的班去鎮供銷社,多年後因為同樣「一口清」「一抓準」的本事為人稱道。
湖北洪湖,因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名揚全中國的紅色革命根據地。在那個叫府場的小鎮上,有魯修祿最美的兒時記憶。至今,他仍記得飛奔在故鄉青石板路上的那種感覺——看似堅硬的大青石,有跌倒也不傷人的溫柔。
在那個不崇尚讀書的年代,小孩們的主要功課是支農和勤工助學。「16歲前我什麼活兒都幹過。」魯修祿笑言。工地蓋房子,他和同學跑去挖砂、搬磚;鎮上食品廠的點心出爐,他和小夥伴兒拉著平板車往各村的供應點送貨。
一切經歷都是生命的饋贈。以後的幾十年裡,無論身處順境逆境,魯修祿多給人達觀的印象。溯其根源,父母親的堅毅和擔當讓他一生受益。
在年少的魯修祿的印象裡,「文革」10年中,原本受人敬重的父親總是在「住學習班」,這個鎮供銷社骨幹因為個性耿直、「不會來事」,一直在「沒完沒了地交代問題」。而每個中國家庭仿佛都有一位無所不能的「超人」母親。在丈夫常年無法回家的情況下,魯修祿的母親竭盡全力給予了孩子們安穩和保護。魯修祿的外祖父是中共地下黨員、革命烈士,曾任赤衛隊隊長,1930年被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女兒還未出世。長大後魯修祿才知道母親的堅強從何而來。在那些困苦的日子裡,她不曾抱怨,也從未失去希望,靠著做刺繡養活一家人,拉扯著沒讓一個孩子輟學。
「在我印象裡,她從來沒有在夜裡一兩點前睡過覺,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又起來勞作。」母親的手藝在鎮上數一數二,在魯修祿的心中,昏黃的煤油燈下,母親埋頭刺繡的剪影是他這一生見過最美的圖景。
無論歷史如何給那段歲月作註解,魯修祿對那段經歷有著溫暖的記憶。
「我很幸運,趕上了『最好的時代』。」1978年,和整個國家民族一起,魯修祿的命運因著改革開放的巨變迎來了轉折。在「好好讀了一年書」後,16歲的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船舶設計專業。「那年一下招收了兩屆的學生,學校的宿舍都不夠住了。」魯修祿回憶,那是個歷經艱辛終於得到改變命運的機會的幸運群體,人們普遍有「知識饑渴症」,對待失而復得的讀書機會格外珍惜。
77、78級大學生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其影響和作為,在之後的歲月中都顯現了出來。成長受益於改革開放,同樣在之後投身社會的30多年間,魯修祿也一路與改革同行。
1982年,大學畢業後的魯修祿被分配到了交通部長江航運科學研究所,此後的10餘年間,他見證並親自參與了我國交通領域尤其是內河航運的改革。無論是參與船舶試驗基地的建設,還是傾力將《中國河運》雜誌辦得有聲有色,魯修祿給人留下了紮實肯幹的印象。
「我們這代人幹工作從不講條件,只怕做得不夠。」許是因為經歷過特殊的年代,魯修祿和他的同齡人身上都有著一種「等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那是奮鬥者的共鳴,也是時代賦予一代人的特殊使命。
「這個活兒不好幹」
2016年1月21日下午4時,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任命東莞市副市長魯修祿為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廳長。
這一刻,距他當年南下廣東已經23年了。
而就在半個月前,他剛剛當選民進廣東省委會主委。民主黨派人士出任政府組成部門正職,格外引人關注。
選擇決定命運。1993年,身處改革洪流中的魯修祿來到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東珠海,這裡聚集了敢為天下先的幹部和專業人士。魯修祿重新從市交通委的科員幹起,15年間參與推動了港珠澳大橋、珠澳蓮花大橋、珠海機場、珠海港口、珠海航空航天博覽會等重大項目的論證、協調、報批和開工建設,構建了珠海交通新格局,為後來的產業布局奠定了基礎。當年一趟趟跑北京和廣州,無數次向有關部門爭取重大項目報批、匯報項目進度,魯修祿從來不計較「該不該我去」,他這個「幹活兒的」也因勇擔當、敢作為被推到了更廣闊的舞臺上。
履新環保廳,除了恭賀祝福,魯修祿聽到更多的是「這個活兒不好幹」的議論。
這不是魯修祿一個人面臨的考驗。過去,各地一把手對環保廳長的要求就兩條:第一,別汙染;第二,別影響當地發展。現在,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環境與發展的關係更加複雜多變,需要跨越的常規性和非常規性關口愈來愈多。
魯修祿對生態環保工作並不陌生。在擔任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期間,他就大力推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從組織研究、規則設計、交易平臺搭建,到相關法規制定、協調推動實施,全程參與推進,廣東低碳和碳排放權的探索為全國試點和推廣提供了經驗和借鑑。而在東莞的一年多裡,這位會刷朋友圈了解哪裡內澇、哪裡汙染的副市長,為了公共利益曾多次在規劃會上叫停規劃,給東莞人留下了實幹親民的印象。
「在我看來,組織上交付的任務沒有『好幹』和『不好幹』之分。」魯修祿篤信實幹。在他看來,「好好幹」遠比「好幹」重要得多。因為,大至新中國70年的壯闊巨變,小到母親靠著一針一線養育他們成人,都是扎紮實實俯下身幹出來的。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魯修祿帶領大家大膽實踐探索,以珠三角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突破口,努力探尋經濟發展先行區大氣汙染防治之道。
想要藍天重現,沒有捷徑可走。魯修祿帶領隊伍做起了科學治理的「加法」和嚴密法治減汙的「減法」。一方面是源頭治汙,督促政府企業調整優化產業能源結構;另一方面是精準施策,推進多汙染物協同控制。
這幾年,廣東的大多數人都見證了天空重回「廣東藍」的過程。2018年,珠三角區域GDP總值達到81048.5億元,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珠三角從全國大氣汙染防治原有三大重點區域成功退出。今年1—9月,廣東全省PM2.5平均濃度僅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是實施空氣環境質量新標準以來同期最好水平。
這其中,科學決策功不可沒。在廣東生態環境廳,大家都知道廳長「偏愛」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張遠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暨南大學環境與氣候研究院院長邵敏,廣東省大氣環境保護首席專家鍾流舉等都是他的座上賓。而在專家眼中,這位廳長「禮賢崇德,願意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
藍天之下,廣東的水也越來越清。
曾幾何時,茅洲河、練江因汙染「聞名」在外,練江更是被中央環保督察組稱為「見過的最黑最臭的河流」。
「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兩塊硬骨頭啃下來。」2017年2月28日,廣東省重點流域綜合整治掛圖作戰現場會在深圳市寶安區召開。在這次會議上,魯修祿首次闡述了「掛圖作戰、系統治水」的理念和方法。之後,在「一市一策一專班」精準督導服務中,魯修祿和廳裡其他領導分工,指導各地市治水的同時,也幫助地方和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不是對立的關係。」在魯修祿的理念中,落實環保責任不是讓企業無路可走,而是要讓他們更好地生存發展。在他和環保廳穿針引線下,一些地方和企業引進了先進治理經驗和高新科技手段,超前完成了產業轉型升級。
變化是在實實在在的努力下一點點顯現的。這幾年,魯修祿和他的同事幾乎跑遍了茅洲河、練江、廣佛跨界河流等周邊的所有園區工廠,掌握了每一個入河排汙口的位置情況。如今,茅洲河幹流已經舊貌換新顏。魚翔淺底,白鷺棲息,沿岸還建起了溼地公園,成為市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而根據最新的監測數據顯示,茅洲河、練江的國考斷面水質已消除劣Ⅴ類,在短短三年內就創造了治汙奇蹟。
在外人看來,環保統計數據就是數字遊戲而已。但魯修祿知道,即便是小數點後的細微變化都凝結著廣大生態環保工作者的巨大心血。由於環保任務重,現在環保工作人員周末節假日不休息已成常態,「不是非要加班不可,而是在這個崗位上不能有絲毫懈怠」。
幾年相處下來,身邊同事慢慢發現,這位一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處世」的廳長,每天的心情會因空氣品質高低而起伏,「天藍了高興,風來了也高興」。而每晚臨睡前,除了一歲多的小孫女的照片,魯修祿必看的還有全省18個地表水攻堅斷面水質日報上的數據。
出「功成」之力,不求「功成」之譽
人生就如陌生的旅途,經遇往往都是意外的收穫。
2000年底,魯修祿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一直以來,他將這一經歷視作人生難得的財富。「正是加入民主黨派、當了10年全國人大代表、現在成為政協委員的特殊歷練,使自己對國情、社情、政情和人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說。
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戰略決策,成為未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與此同時,多黨合作步入創新發展新時代。環保廳長和民主黨派主委的雙重身份,讓魯修祿真切感受到新時代多黨合作的舞臺極為廣闊,也讓他加緊思索如何在作為職能部門提出更加可行的工作思路和辦法的同時,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作用,通過協商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為中共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很快,魯修祿明確了目標。
在民進廣東省委會內,主委魯修祿還有一個重要職務———「魯組長」。2018年,民進廣東省委會成立了以主委為組長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關注小組,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他們以「直通車」形式向中共廣東省委上報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矽谷、金融互聯互通、大氣汙染聯防聯治、新型城鎮化體系、濱海旅遊公路等5條建議,得到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常務副省長批示,部分建議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以「創新之灣」引領中國第二輪改革開放的提案,獲省長馬興瑞督辦,並獲省政協優秀提案獎。
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更是助力魯修祿將這些建議帶上了更高的議政平臺。連續兩年全國兩會上,他先後提出了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等提案。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指出,「廣東有條件有能力把生態文明建設搞得更好。」這個指示引發了魯修祿深思。
在魯修祿看來,珠三角藍天保衛戰的成功實踐和茅洲河、練江治理的漸入佳境,為經濟發展先行區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寶貴的經驗。接下來,廣東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將更加艱巨,但其示範價值也將更加顯著。「廣東省不僅可以在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也可以在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為全國做出示範,打造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廣東樣板。」顯然,魯修祿已經在謀劃下一步打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做的就是改善環境質量,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說這話時,魯修祿神態平靜而篤定。未來總有未知之處,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每時每刻的付出都是在為幹成事業添磚加瓦。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譽,是魯修祿這代人身上的鮮明印記。「功成」雖然不必在「我」手中、「我」任期內實現,其中卻有「我」的執著、奮鬥和心血汗水。在他心中,實現中國夢,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就在每個「我」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