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月度(2017年6月)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2021-01-09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導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6月6日 策展人:王紹強 劉鋼 廣東美術館視態之問——青年藝術家的視野與在地經驗

6月8日 策展人:張子康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妙手回春1995-2017王邁繪畫作品展

6月18日 策展人:王嘉驥 銀川當代美術館「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展

6月18日 策展人:冀少峰 BigHouse當代藝術中心傅中望2016作品展

6月19日 策展人:彼得·福倫德、施瀚濤 OCAT上海館「聽我說——中瑞當代攝影中的新敘事」群展

6月24日 策展人:南條史生 龍美術館(西岸館)展望 :境象

6月25日 策展人:朱青生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2016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

6月28日 策展人:巫鴻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中國當代攝影40年(1976-2017)

6月29日 策展人:繆子衿 喬空間及油罐藝術中心《全球定位》展

策展人:王紹強 劉鋼 視態之問——青年藝術家的視野與在地經驗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人、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

策展理念:首次實現對青年藝術家個案的比較研究

此次展覽是廣東美術館近年來首次對青年藝術家個案進行比較研究呈現,策展切入點既不忽略藝術家個體的特殊性,也不過於強調策展人立場而弱化藝術家的價值取捨。藝術家是整場展覽關注的最中心,不同的個案之間相互產生互文,它們共同勾連出當代整體的創作面貌。策展人在這其中退隱其後,但並不意味著弱化策展,而是將策展工作的中心放在對藝術家的創作視野與在地經驗的梳理、討論之上。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通過個案窺視青年藝術家創作背後的深層動機

2017年6月6日,「視態之問——青年藝術家的視野與在地經驗」在廣東美術館開幕,展覽呈現了石至瑩、厲檳源、劉詩園、許宏翔、楊牧石、宗寧、黑一烊、王洋等藝術家的創作實踐,比如藝術家劉詩園,在各種媒介間切換得遊刃有餘,她創作所關注的核心是當下文化的內涵與外延,深入其中製造出充滿思考的主觀現實;針對讀圖時代的關鍵問題,許宏翔選擇油畫作為其研究方式,石至瑩的創作基於對事物存在方式的認知之上。通過語言編碼的生成和組合,無形的信息轉換成為一個感性的具體物質形態,經驗被轉換成為其作品。楊牧石通過純物質生產來質疑他所處時代所面臨的問題。宗寧的作品涵蓋攝影、壁畫、行為、相聲(與無人生還小組共同創作)等形式。厲檳源圍繞生活環境和其中的偶發事件來進行素材整理和即興創作。黑一烊的創作跨越商業、藝術、消費主義以及大眾傳播之間的界線,顛覆傳統的藝術觀念,探討錢與人、物質與人性、財富與社會現象間的種種關係,最終呈現為藝術家對當代社會和文化的分析。

整場展覽拒絕切片式的不完整呈現,觀察者可以從每個藝術家的個案當中了解到青年藝術家創作背後的深層動機。

策展人:張子康 妙手回春1995-2017王邁繪畫作品展

E國際化能力:

策展人張子康

策展理念:展現王邁繪畫本身的歷史

「妙手回春」是對王邁1995-2017年繪畫作品的梳理和總結。展覽旨在展現王邁繪畫本身的歷史,以「1995-2003屏幕影像」、「2004-2010資本的光輝」、「2010-2017自·媒介」以及「手稿與圖像」四個版塊內容向公眾傳達王邁繪畫作品的核心觀念與方法論實踐。展覽還特別呈現王邁2015-2017年的最新繪畫作品,他的新繪畫在有限的平面空間中製造也並置了新的不同轉換的空間結構,將觀者帶入一個炫幻的現實夢境。

展覽現場:呈現藝術家二十餘載繪畫整體面貌

2017年6月8日,「妙手回春 1995-2017王邁繪畫作品展」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拉開序幕。此次展覽作為王邁藝術生涯的首次繪畫個展,看似姍姍來遲,卻將藝術家二十餘載的繪畫作品進行創作脈絡的研究和梳理,並使其整體面貌鋪展開來。

魅力 布面油彩 100×81cm 1995

「《魅力》這件作品是離開圓明園之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畫面裡屏幕中的手很像正在演講或者告別的手,以及那時候非常流行的中山裝,還有兩隻飛翔在夜空中的鳥,共同構成了非常詩意的情景。」王邁從1995年創作的油畫作品《魅力》開始展開對此次繪畫展的介紹。

克隆家族No.2 240cm×155cm 布面油彩 1997

觀眾櫥窗No.3 1998 紙本油彩 60×65cm

珠光 No.1 Pearly-lustre No.1 布面油畫 210×170cm 2017

「《克隆家族No.2》這件作品已經是『螢屏影像』非常成熟的作品了。是表現對自己的改造,這種改造是讓自己獲得一種獨立的判斷,要對抗精神被克隆。」在王邁的介紹這件1997年的作品中,清晰的表達了思想獨立性與藝術態度。「《觀眾櫥窗No.3》在螢屏的霓虹燈下的人們,都是他們自己,是彼此的鏡像。這上面的『前後左右』是思想的搖擺不定,有左派、右派,也有前衛和後現代主義......」王邁通過對霓虹燈、電視螢屏等非自然光感的表現技巧和背後思想新的表述,讓觀看作品的疑惑,轉化為對思想的追問和視覺經驗的感同身受。而最新作品,他在繪畫媒材的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策展人:王嘉驥 「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展

策展人王嘉驥

策展理念:反思水墨藝術於當代再造的可能

2017年6月18日,銀川當代美術館舉辦的「聲東擊西—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展覽開幕,此次展覽由臺灣著名策展人、藝評家王嘉驥策展。參展藝術家來自中國及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27位藝術家,展出總數超過120組件的代表作。參展作品並不局在「水墨」材質的局限,而通過裝置、繪畫、視頻等形式,展現藝術家如何思考水墨藝術及其文化傳統,藉由異質性的物質、觀念與形式手段,提出問題並拓寬當代水墨創作的視界,這不但是藝術家可以創新的另一種可能,也是相當值得提倡的一種對話方式。展覽旨在呈現水墨文化在歷經西方文化的長期衝擊之後,演變至今,其美學面貌及文化意義如何?

展覽現場:觀察東亞四地在當代的再造契機

這次展覽共用了負一層和三層的四個展廳。在負一層的主展廳完整呈現以大陸藝術家為主體的呈現85思潮以來對水墨的前衛性與社會議題的對話,另外是寫意抽象在歷史中的變化兩個線索,包括在當代的語境下,面對嚴苛的現實,山水的質變導致藝術語言的變化,質變而形變的山水,例如尚揚老師的《董其昌計劃》、《剩山圖》在和大時代作對話。在三層主要呈現的是東亞四地,臺灣和日本在50年代以後都受到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尋找水墨創作的新的可能性。

展覽主展廳展覽現場

1、2、5、6號展廳「飽譜塵世味,塵飛水墨昏」,古人對山水自然美的體驗已進入了禪的空寂悠遠的層次,形成了深邃玄冥的境界。

策展人:冀少峰 傅中望2016作品展

傅中望《無邊界》 木 80cm×17cm×12cm(單體) 2016年

策展理念:呈現一種自由之境

2017年6月18日,「傅中望2016作品展」在武漢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開幕,本次作品展上,傅中望攜2016年創作的6件新作集中亮相。6件展出作品以統一的木質材料,表達了其對傳統文化的新的理解,在表現手法上,猶如延續木本身的生長趨勢一般,更加自由。傅中望將木的本性深度挖掘,再理解,再創造,展現溫和,靈動,獨立,力量等等多重木的性格,呈現出每一塊木本身的性格。

傅中望《隨方就圓》 直徑150cm 木 2015年

傅中望《遷徒》 尺寸可變 木 2016年

本次展覽策展人、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在介紹這批作品時談到:「傅中望從可能性角度不斷嘗試探尋木質材料表達的多樣性。在這批雕塑背後,一直貫穿著一個主線,那就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明、榫卯、漢代雕塑等。傅中望用自我的生活體察和視覺經驗傳達出當代的情理與韻致的浮生若夢般的對木之材料的獨戀。他賦予了這些木材以思考的功能和新的生命,並引導著閱讀者一步步進入了一種自由之境。」

展覽現場:展示每一塊木本身的性格

此外他還講到:「傅中望以原古廢木加入自己的知識識別和知識編碼,同時在木質和材料當中傳達出一種浮生若夢般的的對木之材料的獨戀。這源於他對木之材質的熟悉與熟知,又來自他對社會環境的一種思慮,這裡有愛、死亡、人性、疾病、苦難、無奈、實在與虛幻、掙脫與束縛、喜悅與哀怨的較量。」

傅中望《束之行者》120cm×120cm×250×5 木 2016年

傅中望《被捆綁的物體》尺寸可變 2016年

此次展覽不僅展出了藝術家傅中望2016年的6件新作,還專門開闢了一個榫卯體驗區,讓觀眾在觀看展覽的同時還可以親自動手感知藝術家的創作過程。

策展人:彼得·福倫德、施瀚濤 「聽我說——中瑞當代攝影中的新敘事」群展

策展理念:重新探討「我是誰」

兩位策展人——彼得·福倫德和施瀚濤——對中、瑞兩國的當代攝影實踐進行了長期的觀察與研究,他們發現,在越來越全球化的時代,兩國的藝術家不約而同地通過鏡頭語言,在現實和虛構中展開敘述,實現一個「想像的現實」。

大衛·法沃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標題「聽我說」是藝術家以作者/攝影師/敘述者的角色向觀眾發出的邀請,藝術家根據一條故事線索對照片加以選取、排列和編輯,來引導觀眾對照片的閱讀。藝術家把自己作為講故事的人,但究竟何謂「真相」,則留給觀眾自己去思量。「聽我說」也暗指社交媒體上的敘事形式,在這些媒體平臺上,每一個參與者都是自己日常生活的講述者。

Kimisa作品 展覽現場

在本次展覽中,作品多在各種媒介之間跨越和融合,這也是故事講述的基本特徵。而展示的形式和技術也因不同的敘事而各不相同,靜態和動態的圖像、投影、燈箱和物件相互交織在一起。同時,大多數的參展藝術家也已經出版了攝影書,這是他們講故事的另一個重要方法;他們運用了對頁、排版和多點閱讀等各種書籍所特有的可能性,在紙面上發展他們的敘述。

展覽現場:說出你的故事

展覽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身份的探討。大衛·法沃、Kimisa和薩爾瓦託雷·瓦塔伊爾分別從自身出發,在「自傳式」的故事裡追問「我是誰」;在第二部分中,劉衛、安妮·格拉茲、曾憶城圍繞著各自生命歷程中的重要地點,展開回憶與追尋;到了第三部分,劉思麟和羅曼·馬德爾通過「角色扮演」模糊著虛構與紀實的邊界;而在第四部分,弗吉尼·瑞貝特和石真從兩位陌生人的真實事件裡找到靈感,他們試圖拼湊事件始末,還原他人完整的人生。

劉衛《1961 北京#紀念碑》,80 cm x 77 cm,收藏級噴墨列印,2014

劉衛《1971 北大荒 # 合照》,80 cm x 76.7 cm,收藏級噴墨列印,2014

劉衛《母親的眼鏡於枕頭上,香港》,30 cm x 24.5 cm,收藏級噴墨列印,2012

策展人彼得·福倫德和施瀚濤表示,這樣布局的原因有兩個:首先,在全球化進程的驅動下,藝術家受到東、西文化的影響,他們的作品往往跨越了國籍的邊界。其次,部分參展藝術家的原生家庭和生活經歷覆蓋了全球多個城市,他們的視角是國際的、多元的。然而,正因如此,重新探討「我是誰」,變得非常重要,也是展覽的可貴之處。展覽名「Follow Me」,不僅邀請觀眾來聽藝術家說故事,也歡迎「你們」說說自己的。

策展人:南條史生 展望 :境象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本次展覽策展人南條史生

策展理念:整體呈現展望多樣實踐及理念變遷

2017年6月24日,「展望:境象」個展在龍美術館開幕,這是展望藝術生涯至今最大的個展,也是藝術家首次於上海舉辦的大型個展,展覽中呈現了藝術家展望從藝二十多年來,不同時期創作的關鍵作品,包括早期作品《中山裝》、《假山石》,近年來的創作《素園造石機》、《小宇宙》,以及最新作品《隱形》。

動圖:「展望:境象」龍美術館(西岸館)現場 展望新作「隱形」

展覽由南條史生擔任策展人,南條史生表示:「此次在龍美術館舉辦的展望個展,按照大致的時代線索展出展望從早期至今多種多樣的創作實踐。展覽整體還以緊湊的結構呈現展望作品創作理念的變遷。」此外,南條史生還表示,龍美術館的展陳空間非常獨特,它與展望的作品形成非常完美的對話與結合,相信觀眾在欣賞作品同時,也可以享受這種完美的展陳空間的感覺。

展覽現場:觸及科技與藝術的本質性關係

這一次龍美展廳被打造成洞穴式空間,呈現展望所構造的「流動之境」和「生生象」。面前有一道不鏽鋼牆,普通觀眾也許會想著「把自己反射得有點變形,醜就一個字」,藝術家展望卻將這道「不鏽鋼牆」做成了假山石,再將鏡像中「變形的自己」復原成三維立體雕塑,重新賦予體量、細節、質地,雕刻成大理石像,做成了作品《應形》。

藝術家展望

這還不算,展望用數學的方式,理解硬體的雕塑,一件懸掛在空中的作品《隱形》,以及堆在地上的《隱形堆》,扭曲變形,撕裂到極致。這是展望藉助3D掃描技術將自己的身體粒子化,模擬大自然中的熔巖狀態創作出來的。

動圖:「展望:境象」龍美術館(西岸館)展覽現場

粒子場肉眼是看不到的,通過數學運算,展望把看不見的空間直接變成立體輸出,「大家看我最主要的大雕塑,也是直接3D列印輸出的東西,人工表現在哪裡,用火工。因為巖漿讓我想到火,再加上化學藥水,可能是全世界首創的上色的方法,因為我嘗試了無數的上色方法我也不滿意,因為再漂亮的顏色和主題無論也沒用,最後實驗了很久終於做出來了。」展望表示,這個展覽最大的不同是真正能觸及到科技與藝術的本質性關係。

策展人:朱青生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2016

A學術性:

此次展覽策展人、北京大學朱青生教授

策展理念:以年為界 記錄歷史

此次展覽不是一種人為的策劃,而是對一年中各種展覽和活動的索引。

展覽地圖

通過展覽,呈現2016年的藝術發展的狀態,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兩方面:一是自媒體/眾媒體正在分離景觀社會,形成分散視點和超出理性、性質雜亂的狀況;二是新技術正在改變著藝術的整體樣貌。二者相互關聯,產生了不同的新觀念和新感覺,致使當代藝術面貌產生變化。

二層開放空間展出的曾健勇雕塑作品

鄧國源 《墟園》

在策展人朱青生看來,當代藝術在新媒體的催動之下,產生出一種圖像、信息和媒介的新模式。新模式將主題和問題用不同的經過採集、截取和挪用的媒體材料來組合呈現、不斷變動,而且意義隨觀眾的切入時間、狀態和個人興趣而隨時變化,這是當今世界由眾媒體/自媒體(社交網絡)形成的「散點透視」的一個縮影:從不同立場提出不同角度的敘述和評論,抗拒「焦點透視」的中心輿論,從而形成了視覺與圖像顯現的新模式,這種新模式就是朱青生所說的:「山水社會」。

展覽現場:最新面貌 系統呈現

本次展覽現場出現了眾多藝術圈內重量級人物,藝術家、策展人及批評家們紛紛到場,展出了106位年度選入《年鑑》的藝術家在2016年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包括36位藝術家的原作。這些作品和文獻記錄是《年鑑》編輯部以2016年全年近4000個藝術展覽及活動、10000多種發表的文獻閱讀綜述、幾千位藝術家的活動檔案為根據進行甄選,根據編輯委員會的意見並修訂補充後的結果。因規模所限,除了現場作品之外,其他作品以文獻方式呈現。

周嘯虎 《地上樂園》雙頻道投影錄像,片長22分鐘 錄像投影現場

田曉磊作品展覽現場

田曉磊 《無限》截屏,影像裝置,體積尺寸 可變,3分30秒,2016年

此次展覽充斥了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二層展廳、三層展廳。從美術館二層的開放空間,展覽已經開始呈現。首先進入視野的是張鼎、曾健勇、李磊、黃可一、馬秋莎、蔣志、梁半、鄧國源等藝術家的作品。展廳內展出:[陳劭雄]、陳天灼、陳彧君、耿建翌、管懷賓、郝敬班、何雲昌、侯拙吾、金鋒、李燎、李明、李松松、劉昕、牟森+MSG、邱志傑、湯南南、田曉磊、王恩來、吳珏輝、吳俊勇、楊福東、張大力、趙趙、鄭國谷及陽江組、周嘯虎。三層展廳展陳包括:年鑑展區和專題展區(抽象藝術:江大海、馬可魯;行為藝術:肖魯、何雲昌;影像藝術)。

策展人:巫鴻 中國當代攝影40年(1976-2017)

三影堂十周年特展特邀策展人巫鴻

策展理念:梳理中國當代攝影藝術發展的脈絡

三影堂十周年特展現場

中國當代攝影自「文革」後興起,經歷了多個不同的視覺和思想發展階段。本次展覽包括了四個不同的主題,分別為「民間攝影社團和展覽的浮起(1976-1979)」、「攝影新潮(1980-1989)」、「實驗攝影(1990-2006)」及「實驗性攝影機構的發展」(2007-至今),全景式地展示了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一些重要中國當代攝影家的作品及史料,並出版相關學術圖錄,開展相關研討會議,以梳理中國當代攝影藝術發展的脈絡。

展覽現場:呈現中國當代攝影的面貌

2017年6月28日《中國當代攝影40年(1976-2017)——三影堂10周年特展》在三影堂開幕,展覽系統的梳理了1976年至今中國當代攝影的發展脈絡,150多位攝影師集中呈現了中國當代攝影的面貌,極具史學價值。

民間攝影社團和展覽的浮起(1976-1979) 發生於1976至1979年的三起事件構成了中國攝影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四·五運動攝影」這些自發形成的社團把有志於攝影的年輕人聯繫在一起。在文革以後的開放氣氛中,這些人開始系統了解攝影史的信息和材料,也開始探索攝影作為一門藝術的特質。

攝影新潮(1980-1989)從上世紀80年代早中期開始,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影會和影展,較早者有西安的「四方影會」和吸引了大批觀眾的廣州《人人影展》。其它具有影響力的地方影會包括「陝西群體」、上海的「北河盟」和廈門的「五個一」群體。上百個攝影團體在這段時間內出現於北京,「裂變群體」和「現代攝影沙龍」是其中較重要的兩個。後者通過在1985-1988年間組織三次頗有影響的展覽而成為攝影新潮的牽頭者之一。

侯登科 《麥客》系列

王志平 《海上一輩子》

實驗攝影(1990-2006)至80年代末,新潮攝影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完成了在中國重建攝影藝術的歷史使命。新一代更有當代氣息的「實驗攝影」開始取而代之,與方興未艾的前衛藝術聯手共進。實驗性攝影機構的發展(2007-至今)2000年的《第三屆上海雙年展》和2002年的《首屆廣州三年展》標誌了中國實驗藝術---包括實驗攝影---的合法化和國際化。隨後展開的是當代攝影在中國大地上的新的一章:這門藝術開始從實驗攝影家及批評家的小圈子中走出來,參與到全社會的文化生活和藝術教育之中。與這個變化同步,新的攝影展示場地、商業渠道、研究中心和批評研究陸續出現,表明中國當代攝影進入了一個新的、機構化的階段。三影堂藝術中心在這個潮流中應運而生,旨在支持和促進當代攝影在中國的繼續發展。經過十年來的奮鬥,這個由藝術家自己出資建立的第一個中國攝影機構已經成為展示第一流攝影作品和進行攝影藝術教育的基地,也已發展成為一個開放和互動的國際交流平臺。

策展人:繆子衿 《全球定位》展

喬空間「全球定位」展廳

策展理念:強調藝術家的時空定位始終處於動態

「全球定位」展由青年策展人繆子衿策展,參展藝術家包括阿斯巴甜、何紹同、劉娃、劉辛夷、蒲英瑋、譚天、於霏霏、鍾雲舒、朱田。由於參加本次展覽的藝術家,他們都是出生在中國,藝術教育在國外。所以「全球定位」從一開始便不再提及全球-本土,西方-東方等二元對立概念,而是強調藝術家的時空定位始終處於動態。

「這個展覽其實就是很簡單的去告訴大家他們從哪裡來,他們正在做什麼作品,也有很多作品我們呈現的是一系列的延續。」 繆子衿講到。她認為:「這些藝術家都有一種批判性精神,同時他們是會需要一點現場感去重新思考他們的創作,同時他們的創作也是有脈絡的、有持續性的。」

展覽現場:呈現流動中藝術家的個性化思考和實踐

劉辛夷 人氣收藏 2017

媒介:數字溫度度儀,筆記本電腦,印表機,紙質文件,現場現成物。

尺寸:溫溼度儀部分:10×9×3 cm/臺×17;牆面部分:尺寸可變

劉辛夷 人氣收藏(局部)

在喬空間的展出現場,劉辛夷在每件參展作品附近放一臺電子溫溼度監控儀以檢測並比較作品周圍的溫溼度變化,讓自己退到一個觀察者的位置。劉娃的《自拍系列》(2016-17)以當下社交媒體流行的自拍現象為基礎,在藝術家的自拍照上疊加文化元素,從而不斷尋找她在社會中的位置。鍾雲舒把她作為藝術家的控制力隱藏在材料間不可見的相互作用中。 阿斯巴甜從網絡圖庫提取幾何形狀,並將一組繪畫前後有所遮擋地展示,由此不再強調單張繪畫的重要性,並模擬了我們同時打開大量網頁瀏覽、篩選信息的日常狀態。而一部分藝術家傾向於用個人化的方法構建自己的身份。如蒲英瑋撰寫的自傳融入了他就瑪麗安娜這一西方歷史形象進行的檔案研究,令自己的虛構身份具有遊牧性和公共性。

鍾雲舒 雕塑

開幕現場表演:朱田與本次展覽策展人繆子衿上演《抱緊策展人》

2015年-至今 行為

油罐藝術中心項目空間開幕現場的表演是藝術家朱田從2015年開始的長期行為項目《抱緊策展人》。何紹同的教學視頻《How To Be A Successful Artist》(2017)甚至列出了藝術家走向成功的六個顯而易見的步驟。

油罐藝術中心項目空間展廳

如果說全球化是一種同質的、一體化的慶祝,全球定位或許是在這種慶祝之外追蹤流動中的藝術家所進行的個性化思考和實踐。33

相關焦點

  • 雅昌月度(6月)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 雅昌專稿 | 為什麼「禹步」成為第12屆上海雙年展主題?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圖片來源:PSA 第12屆上海雙年展主策展人專訪視頻(雅昌藝術網訊)2018年1月31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宣布,第12屆上海雙年展主題為「禹步——面向歷史矛盾性的藝術」(Proregress——Art in an Age of Historical Ambivalence
  • 2020年12月上海政務新媒體榜單發布
    2020年12月寒潮來襲,上海政務新媒體立足主責主業,圍繞疫情防控、防凍保暖等民生工作,軌交建設、蘇州河兩岸貫通等民心工程,及時發布工作進展,積極回應市民關切,傳遞冬日裡的城市溫暖。
  • 「2017年安徽省轄市最具影響力十件大事」揭曉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為充分展示2017年省轄各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促進發展,由省市長協會主辦的「2017年安徽省轄市最具影響力十件大事」評選,歷經各市三個月的海選、申報,5月12日經過專家、學者初評和複評,在新聞媒體的全程監督下,「2017年安徽省轄市最具影響力十件大事」新鮮出爐:  1、淮北市淮水北調工程淮北段通水,皖北振興迎來新機遇;  2、亳州市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政府治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3、宿州市第一屆國際雲安全大會成功在
  • 11月藝人全網影響力榜,肖戰第一王一博第二,前10中女星有6位
    娛樂圈各種名目的榜單很多,藝人明星們的商業價值,也體現在榜單之中。而11月藝人全網影響力榜單也出來了,這也能從側面看出明星在11月的熱度。王大陸、李沁、肖戰等人主演的《狼殿下》,在零宣傳的情況下開播,並且放出全集。
  • 艾媒諮詢發布2020網文作家影響力榜單:貓膩男頻折桂 天下歸元女頻...
    2021年1月13日,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數據挖掘與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布《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作家影響力榜單解讀報告》,基於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相關數據,根據對作品影響力、作品銷售力、作品可讀性、作品IP價值四個一級指標的考量,圍繞作家的作品銷售情況
  • 2020網文作家影響力榜單發布:貓膩男頻折桂 天下歸元女頻奪魁
    【TechWeb】1月13日消息,第三方數據挖掘與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布《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作家影響力榜單解讀報告》,報告顯示,男頻作家榜單中,貓膩、愛潛水的烏賊、老鷹吃小雞、唐家三少、會說話的肘子位列前五;女頻作家榜單中,天下歸元、吱吱、丁墨、囧囧有妖、
  • 【湖南省知識產權局】2017年湖南智慧財產權十大熱點事件榜單發布
    1月11日,2017年湖南智慧財產權十大熱點事情榜單正式發布,這是湖南連續第二年發布該榜單。  榜單涵蓋了宏觀政策、創新做法和重要成果等內容。排在前三位的是:湖南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長沙率先在省會城市實現智慧財產權管理「三權合一」和「專利扶貧」讓新生村走向新生活。
  • 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100強榜單揭曉
    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100強榜單揭曉更新時間:2017-08-03 19:04:08      8月3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在京聯合發布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100強」榜單。
  • 2020年6月巨蟹座月度預測,巨蟹座要注意了
    2020年6月的預測,巨蟹座運勢、職業和個人抱負將佔據主導地位。月星座運勢對家庭的月度預測不是很樂觀。在2020年6月水星逆行後,花些時間和精力把事情安排妥當是值得的。健康運勢預測 這個月的健康狀況需要更多的關注。你應該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和疲勞。有規律的鍛鍊和適當的飲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幫助的。放鬆的方法,比如冥想,可以幫助你保持心理健康。
  • 融易算入選36氪「2020年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
    12月5日,36氪創投研究院發布「2020年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融易算脫穎而出,榮登榜單
  • 【雅昌快訊】玉漏尚遲 尉師可待
    2018年1月21日下午,「玉漏遲—尉曉榕作品展」於信雅達·三清上藝術中心啟幕,尉曉榕最新創作的60餘幅精品集體亮相。圖為展覽現場「玉漏遲—尉曉榕作品展」展覽現場(信雅達·三清上藝術中心供圖)『玉漏遲』—— 尉曉榕作品展策展人:董捷藝術家:尉曉榕展 期:2018年1月21日- 3月12日地 點:信雅達三清上藝術中心 杭州市濱江區江虹路1750號潤和信雅達國際A幢二層  「這是此階段中國畫原創方面不可多得的一套標本,日後回顧,它將不僅被視為一個展覽,這套作品閃耀的光芒更值得人們紀念
  • 巨蟹座2020年6月月度星運預測,巨蟹座要注意了
    根據2020年6月的預測,巨蟹座運勢、職業和個人抱負將佔據主導地位。月星座運勢對家庭的月度預測不是很樂觀。在2020年6月水星逆行後,花些時間和精力把事情安排妥當是值得的。健康運勢預測 這個月的健康狀況需要更多的關注。你應該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和疲勞。有規律的鍛鍊和適當的飲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幫助的。放鬆的方法,比如冥想,可以幫助你保持心理健康。
  • 排行榜丨生態環境系統政務微信榜單(2020年6月15日-6月21日)
    一、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微信榜單二、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微信矩陣榜單三、副省級、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前20名微信榜單四、副省級、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後20名微信榜單五、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微信進步前10名榜單六、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微信矩陣進步前
  • 2017 年最贊的應用/遊戲,可能都在這裡了 | AppSo 年度榜單 | 愛範...
    2017 年最贊的應用/遊戲,可能都在這裡了 | AppSo 年度榜單 沒有 App,手機的智能便無從談起。
  • 2017年6月份黃曆 2017年6月農曆陽曆表
    2017年6月是個不平凡的月份,很多人在關注2017年6月份黃曆,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017年6月份黃曆查詢,包含2017年6月份黃曆禁忌注意事項、2017年6月農曆陽曆表,快點來看看吧。牧養 置產 塞穴 結網 餘事勿取公曆2017年6月2日農曆2017年五月初八星期五 衝虎(甲寅)煞南宜:開光 出行 嫁娶公曆2017年6月3日農曆2017年五月初九星期六 衝兔(乙卯)煞東宜:嫁娶 納採 出行 祭祀 祈福
  • 星座解析冬奧中國運動員影響力榜單:雙子座最多 天蠍無人上榜
    韓天宇騰訊體育3月29那麼隨著本次《2018年冬奧會中國運動員傳播影響力榜》榜單的揭曉能發現,成功並非偶然。2:實力派的天下:今年的冬奧會有別於往年,經驗了30年一遇的土星回歸(土星落入魔羯座)所以很多實力派也會有機會,給自己和外界證明,實力派永遠都在勝利之巔。機會和運氣從來都不是運動員最可貴的東西。努力刻苦的訓練讓自己不卑不亢的完美的展現實力之美。從星座來說土象是最具有實力派代表的特點,比如處女座的隋文靜(雙人滑銀牌)、陳德全(5000米接力銀牌)。
  • 中國主流媒體App排行榜2017年7月榜發布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雜誌傾力打造的「中國主流媒體App排行榜2017年7月榜」今日發布。 7月榜顯示,排在前三位的App是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華社)、河南日報(河南日報),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經濟報導)、環球TIME(環球時報)、CHINADAILY(中國日報)、上遊新聞(重慶商報)、光明日報(光明日報)、愛濟南(濟南日報)、經濟日報(經濟日報)分別位列第四至第十。
  • 中國主流媒體App排行榜2017年8月榜發布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雜誌傾力打造的「中國主流媒體App排行榜2017年8月榜」今日發布。 8月榜顯示,排在前三位的App是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華社)、上遊新聞(重慶晨報),環球TIME(環球時報)、河南日報(河南日報)、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經濟報導)、CHINADAILY(中國日報)、大河(河南日報)、光明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經濟日報)分別位列第四至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