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買的東西不滿意
氣不過
就給了賣家一個差評
你是不是也這麼做過?
當心了!
可能有人把你的個人信息全洩露了!
因為一個差評
被賣家找上門
近日,湖北武漢的王女士意外發現,在一家名為「淘寶差評師曝光臺」的網站上,自己的淘寶暱稱、好評率連同真實姓名、聯繫方式和詳細家庭住址一起,竟全部被公開。
更令她意外的是,從今年8月份開始,她已被人登記曝光了近20次。
王女士稱,自己平時喜歡購物,一旦買到質量不佳或不中意的商品時,就習慣給賣家差評。
而對於自己的信息被公布在網上,王女士表示難以接受,「憑什麼公布我的個人隱私?」
因為個人信息被洩露,王女士的正常生活已經受到了打擾,經常接到莫名電話和簡訊。
記者登錄該網站發現,在這個曝光差評師的平臺上,每天都有大量買家的個人信息被公布於此,包括姓名、電話和具體到門牌號的住址信息。
而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發布曝光信息。儘管該網站註明,「請儘量提交聊天截圖,提交後我們需人工審核」,但記者親測發現,用戶所提交的曝光信息,基本上都是秒審通過,且無法刪除。
此外,網站還提供「差評師搜索」功能,用戶通過輸入旺旺暱稱、手機號等,即可找到相應的詳細個人信息。
看到這裡
你是不是和小編一樣
被嚇得火速打開網購APP
查了下歷史評價記錄
而類似因網購給差評被洩露個人信息、甚至遭到「人肉」的案例並不少見。
今年6月,家住湖南長沙的盧女士在某電商平臺網購了一批家用電器,因對配送人員的服務不滿而給了一個「差評」,結果遭遇電話轟炸,還被兩名陌生男子找上門。「作為消費者,我沒有權利給個差評嘛?」對此深感氣憤的盧女士表示。
差評對賣家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開淘寶店三年的劉天(化名)告訴記者,顧客的好評率直接影響產品排名和銷量,「遇到一個差評,可能一天損失幾十單。比如我是賣白酒的,一個人稱他喝了我賣的白酒住院了,你說影響多大?」
同時有賣家稱,曝光這些信息是為了提醒同行,當心職業敲詐師的騷擾。
職業敲詐師
月入八萬,稱混得差
記者注意到,在平臺曝光的信息中,「差評沒理由」、「退款敲詐」等評論頻繁出現。在這些帖子下,有商家留言「建議儘早拉黑」、「注意此人」。
不只是在專門的網站上,記者也在貼吧上發現了大量曝光「差評師」的帖子,其中公開的個人信息更為詳細,包括買家的微信號、個人照片等,有賣家甚至直言要對差評師進行「人肉」和電信轟炸。
劉天告訴記者,銷量高的中小電商還會經常遭遇職業敲詐,比如有差評師故意給差評,然後要求商家賠錢或者送禮品。
還有職業打假團隊抓住商品中標籤信息不全、質檢標籤過期等問題,找工商部門投訴或向法院起訴,以此威脅商家給錢私了。
「差評師一單最多幾百元,職業敲詐師拿著法院起訴書,開口至少三五千。一開始碰到這種情況,商家都會被嚇到,乖乖妥協。」劉天說,最高一次曾被勒索了9000元。
一個職業敲詐師告訴她,「自己月入八萬,在這行算混得差的。」
基於此,專門曝光職業差評師、打假人、敲詐師的平臺應運而生。其目的是為了讓商家留意,小心被「套路」。
不過在淘寶店主劉天看來,「這些平臺沒啥用,誰有空去一個個查客戶淘寶帳號。即便查到了,也難以阻止他們的敲詐勒索行為。」
律師:網站和賣家
不得曝光他人隱私
對於自己被誣陷為「職業差評師」,王女士表示憤憤不平。
律師告訴記者,不管是商家還是網站,直接曝光他人的個人信息,尤其是姓名、家庭住址和手機號碼,涉嫌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另外,如果曝光信息不實,還涉及到名譽侵權。
他同時建議,商家遭遇職業差評師,可依據現有法律進行處理,如果涉嫌敲詐勒索犯罪的,可向公安機關報案。
有網友看後
分享了自己遇過的類似經歷……
也有不少網友理解賣家
誰不想好好做生意呢
有些人給差評的理由真的讓人不能接受
但不可否認的是
職業差評師確實應該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