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琳
12月24日上午,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共濰坊市委黨史研究院主要負責人介紹《濰坊市志(1991-2012)》出版發行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濰坊市志(1991—2012)》正式出版,標誌著全市第二輪修志工作圓滿收官。全志分上、中、下三冊,近450萬字。志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結構科學、印刷精美,是近年來濰坊最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其編纂過程大體歷經啟動與組稿、分組編纂、總纂與評審、出版審核、質量提高等重要環節。
修志是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代代相續,從未斷章。編修地方志,既是對民族傳統的繼承和弘揚,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濰坊市志(1991—2012)》是《濰坊市志》的續志,也就是大家常常聽到的第二輪修志。她的編纂最早始於2002年,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加之《地方志工作條例》「地方志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的要求,就暫時擱置下來。2016年,志書編纂工作全面啟動,這次續修的《濰坊市志》,斷限是1991—2012年,整整22年。這22年,濰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單純依託自然資源優勢到挖掘培育自身比較優勢,從注重規模速度向注重質量效益,從漸進式積累發展到跨越式綠色高速發展,全市經濟迅速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些成就,凝聚著全體濰坊人的不懈追求,鐫刻著奮鬥者們不可磨滅的功勳。記述好這段輝煌、難忘的歷史,總結好這些探索、奮鬥的經驗,對於鼓舞全市人民鬥志,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據悉,濰坊境域一向有編志存史之風。明嘉靖《青州府志》是全國郡志楷本,清乾隆《萊州府志》面世時更是洛陽紙貴。明清時期,濰縣、高密、安丘、諸城、臨朐、昌樂、壽光、昌邑等創修縣誌並次第付梓,精品收入《四庫全書》,修志之盛名滿朝野。1995年,《濰坊市志》出版,體例新穎,結構合理,內容廣博,是濰坊市第一部市志,是了解濰坊自然風貌、經濟發展、政治嬗變以及民情風俗的重要參考資料。其後20餘年,正是濰坊大發展、大變革、大繁榮時期,先後被確定為世界風箏都、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市修志人員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發展實際,數易其稿,終於完成。《濰坊市志(1991—2012)》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詳述了全市22年間的光輝歷程,展現了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觀點鮮明,內容豐富,主次清晰,體例完備,既富有時代特色,又體現方志特點,是一部融自然與社會為一體、集發展與現狀於一身的鴻篇巨著,實為一部新時期濰坊的「百科全書」。
本書的編纂工作始於2002年,2016全面啟動,至2020年正式出版,其間歷經啟動與組稿、分組編纂、總纂與評審、出版審核、質量提高等主要環節。全志近450萬字,分上、中、下三冊,內容上前有概述、大事記;後有人物、附錄、索引;中間分31編。該書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