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單散文|通靈者

2021-01-08 華早財經

文/江單

通靈者是家鄉雪峰山區的一門職業,湘西南的大山中,每個鄉鎮似乎都有著這麼一個通靈者。

鄉民認為,通靈者是地府與陽間的溝通紐帶,鄉民們有了頭疼腦熱,或家事不順、大事未決,都會請求通靈者與祖先溝通,希望祖先們予以明示。

通靈者在鄉村頗為神奇,他們能請來禱告者的祖先,惟妙惟肖地模仿禱告者祖先的語氣,與禱告者交流。禱告者家中的大小事情,祖先都能通過通靈者告知。似乎此時的祖先無所不能,他們能夠知道家中發生的任何事情,然後借通靈者的口給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通靈者通靈時往往能表現出意料不到的神奇之處,他們能以祖先的口吻說出禱告者家中的成員,能說出禱告者家中發生過的任何事情。而這些禱告者,往往和通靈者都是陌生人,而且居住的地方甚至相隔數十裡。

正因為此,鄉民們對通靈者甚為尊重,在鄉民心中,通靈者就是神的使者。每次鄉民祈求通靈,總是表現得很虔誠。

一塊上好的豬肉,一隻雄壯的大公雞,再加上香燭紙錢若干,就是鄉民們委託通靈者與祖先溝通的禮物。當然,通靈完畢,少不了會給通靈者奉上一個紅包。紅包大小,自然豐儉由君,通靈者對此倒也沒有特別的要求,也絕不會出現所求事情較大就漫天要價的情形。

三舅媽就是一個通靈者,通靈儀式開始後,三舅媽就不再是三舅媽了,她翻著白眼,模仿著祈禱者祖先的口吻,和祈禱者交流,或一問一答,或給後人進行明示。更為神奇的是,三舅媽同時還能切換多個祈禱者的祖先,其說話的神態、語氣竟然與祈禱者祖先並無二樣。

通靈者獲得與地府溝通的能力,往往類似於君權神授。三舅媽成為通靈者,就如神話故事般傳奇。

我十歲左右時,聽母親在討論三舅媽的事情。三十多歲的三舅媽突然在家裡瘋瘋癲癲,聲稱自己擁有了神的力量,能夠預測未來。其行為也與平常很是不同,有時宣稱神有了新的旨意,有時稱自己不怕火和妖魔鬼怪。

此事發生後,外婆家確實雞飛狗跳了好一陣。找了很多醫生給三舅媽看病,都找不出原因。無奈之下,只能找一位通靈者求助,通靈者看後告訴外婆,三舅媽是被神上身了,她也成了一個通靈者。

對於三舅媽是如何成為通靈者,多年之後我才從外婆處得知原因。三舅媽出現異狀前幾天,曾去大山深處砍柴,下午回家時,經過一片無人的森林,突然覺得很睏倦,就在一棵大樹下靠著一個土堆睡了一覺。回來後沒幾天,三舅媽就宣稱自己成為了神的代言人。

外婆告訴我,給三舅媽看過的另一個通靈者透露了天機,原來三舅媽在森林裡靠著睡覺的土堆不是一個簡單的土堆,而是幾十年前某一個通靈者的墳墓。因為無人打理,墳堆越來越小,也就像個土堆了。三舅媽睡覺時,通靈者前輩選擇了她作為自己的徒弟,也將自己的能力傳承給了三舅媽。

對於通靈者,我以前一直是持不認可狀態的,在我看來,所謂通靈,實在太不科學。

也許很多的事情確實無法用科學來解釋,但它卻實實在在發生了。外婆告訴我,三舅媽剛成為通靈者的時候,她也很是不信,直到之後的一件事情顛覆了外婆的三觀,她不得不相信起來。

三舅媽曾和外婆說,她通靈的時候可以手握通紅的鐵鉗,不會燙傷手。這讓外婆傻眼了,外婆本就是個不信邪的性格,於是就和三舅媽一起試驗起來。

點上香燭,擺上貢品後沒多久,三舅媽又變成了神的使者,兩眼一翻白,開始神神叨叨起來。外婆趕快拿出一個燒得通紅的鐵鉗遞給三舅媽,三舅媽手掌上放著幾張紙錢,然後她隨手就將燒紅的鐵鉗抓在手裡。奇怪的是,雖然冒出濃煙,但是火併沒有穿透紙錢,燒到三舅媽的手掌。

外婆說,從這次開始,她才相信或許真有通靈者一說。

通靈者是什麼時候在我家鄉出現的,已經無法考證,但自從通靈者表現出一個個神奇之後,鄉民們就對他們就奉若神明。

通靈完畢後,通靈者們又如常人般生活,對於通靈時說的話,他們一概不記得。這是故意為之還是真有其事,我曾多處求證,卻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貌似通靈者因為洩露天機,也有著天譴。成為通靈者後,他們就沒有後代。三舅媽就如此,三舅媽成為通靈者沒多久,她的女兒我的表妹就患上白血病夭折。此後,不管三舅和三舅媽如何努力,卻總是懷不上孩子,最後只能抱養了一個女兒。

抱養的女兒倒沒任何妨礙,很健康地長大,生兒育女一樣都沒耽誤。

隨著時日漸久,在湘西南的雪峰山區,通靈者已然行業化,也成為鄉民們認可的一份職業。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都無法說服自己相信此事存在的真實性,但父母、親戚求助通靈者,告訴我他們與祖先的對話後,又讓我對此總是充滿興趣。

通靈者的神奇,也沒有專業機構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但鄉民們依然對此深信不疑,依然在碰到找不到原因的大事時,孜孜不倦地前往通靈者的家。

多年之後,我找出一個原因。也許,崇敬通靈者,其實就是鄉民們對於大自然最原始的敬畏。鄉民們也許認為,只有虔誠的敬畏,才能獲得神的力量,才能獲得神的幫助。

就如崇敬耶穌或真主般,有了敬畏和信仰,鄉民們才能千年如一日的淳樸至今。

責任編輯:董一澤審核:江單出品:華夏新聞-華夏早報

相關焦點

  • 通靈者之戰!難怪會橫掃15個國家
    因為小編看了一個節目叫《通靈者之戰》,一部集玄幻、魔法、真實、現實的俄羅斯節目。我後期將會一集一集的給大家分享節目1. 通靈者之戰第一期剛開始,很多魔法師或者自稱魔法師的人聚集在好像一個小草叢的地方,各自展示自己的巫術和魔法,但好像他們誰都不理睬對方,有的人也故意詆毀他人。值得一提的是明星瑪麗蓮重回節目。2.
  • 通靈者是否能揭開喜馬拉雅雪人神秘背後
    今天到了第六期,各位通靈者又會有什麼表現呢?一起來看吧。1 尋找耶緹!第一個挑戰有點意思,節目組將世界未解之謎「喜馬拉雅山雪人耶緹」的頭骨搬到了節目中,這顆頭骨是雌性耶緹,是雪人與人類生下的混種後代。節目組把頭骨放在了一個盒子裡,只留出一面方便大家觀看,其餘幾面均被密封。耶緹可能大家都知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真實文獻。
  • 《追不到的江原》by一隻西飛雁,女撩男,破鏡重圓|單本書評
    《追不到的江原》by一隻西飛雁喜愛程度:★★★文案:小說原作者我說簡評主角:江原、馮暢關鍵詞:破鏡重圓,女撩男,白富美vs好學生終於抽出時間寫書評啦!不知道這篇你們看過了沒?主角的名字都好像男生,馮暢是女主(暢暢還蠻好聽的~),在幫閨蜜教訓白蓮花的時候對出手相救的江原一見鍾情,然後展開熱烈追求。
  • 劉亦菲為什麼說自己不忙 通靈者看劉亦菲前世是誰你知道嗎
    網傳有通靈者看劉亦菲前世,發現劉亦菲的前世就是一個仙女。網友表示難怪劉亦菲那麼的有仙氣,原來真相竟然是這個樣子的。看來有些東西是天生就帶來的,比如說一個人的氣質。而所謂的通靈者看劉亦菲前世是神仙,很多人也是把它當做一個娛樂新聞看的,並不是真的相信劉亦菲前世就是個神仙。因為現在的中國,很多年輕人都是無神論者,大家不會相信真的有神仙,也不會相信一個人有前世。
  • 張怡微《散文課》:在散文中理解自己的有限,成為更好的人
    「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古已有之,在我國古代,文以載道,散文享有很高的聲譽。而現代散文,是五四以來與詩歌、戲劇、小說相併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在今年上海書展期間,作家、復旦大學創意寫作MFA專業碩士導師張怡微的新作《散文課》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重點推出。
  • 朱自清與現代散文的解放
    詩人、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並不多,他寫的散文不過百餘篇,卻有一系列作品成了名作,有很多文章選入了中小學課本。他寫的詩也就是60多首,卻有詩人之稱。他名氣很大這並是不偶然的。  他是一位領風氣之先的作家。並不是誰都有這樣的文化自覺精神。  朱自清1919年就開始寫現代白話詩,是新詩的開創者之一,和朋友一起出版了《雪朝》,那時中國寫新詩的沒有幾個人。
  • 「散文」我的小學老師
    文/邢桂珍昨晚,我又夢見單老師在充滿陽光的教室裡,給我們上課的情景,醒來再也無法入眠。在教過我的老師中,唯有單允龍老師,讓我念念不忘。單老師大高個,長腿,高鼻梁,大眼睛,皮膚白皙。他那時大約20多歲,不僅有帥氣的外表,還有吸引我們上課的技巧。
  • 朱莉王,一個擁有模特、調香師、通靈者等多重身份的神秘女性
    Julie Vang 被粉絲稱為「朱莉王」,在《通靈之戰》中擁有極高的人氣,同時也是因為這檔節目被大家所熟知,但朱莉王除了通靈者這一個身份,她還擁有調香師、模特、攝影師等多種身份。據說朱莉王1981年出生在拉脫維亞的首都,裡加。而關於她的個人經歷則被她一一記錄在個人官網中。
  • 臺灣散文作家張曉風:寫作只因忍不住而已
    臺灣散文作家張曉風:寫作只因忍不住而已     臺灣著名散文作家、被余光中譽為「第三代散文名家」之一的張曉風17日做客寬窄巷子,並接受了成都晚報記者專訪。年過7旬的她表示,我從來不想把我整個生命都放在文學上,而是把重點放在生活上,整個地去體會人生。
  • 父親沒有寫過散文和詩
    《父親寫的散文詩》是一首由董玉方作詞,許飛作曲、演唱的歌曲。這首歌將父親對子女的愛與責任,以及子女在察覺時間流逝、父親已老的無奈詮釋得絲絲入扣。從歌詞中我們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老父親的身影。《父親的散文詩》歌詞一九八四年 莊稼還沒收割完女兒躺在我懷裡 睡得那麼甜今晚的露天電影 沒時間去看妻子提醒我 修修縫紉機的踏板明天我要去 鄰居家再借點錢孩子哭了一整天哪 鬧著要吃餅乾藍色的滌卡上衣 痛往心裡鑽蹲在池塘邊上 給了自己兩拳這是我父親 日記裡的文字
  • 從江觀生到江大仙:一個道士的誕生
    一、江觀生江大仙還不是江大仙的時候,叫江觀生,是個讀書人。夏至時,江觀生和王業佐一起往水田裡撒石灰除草。那是王業佐最後一次看到江觀生幹農活。他們摘了幾片油桐樹的闊葉裹在小腿上,用稻草纏緊,才開始下田,不然禾苗劍葉上的石灰會沾在皮膚上。
  • 陳劍暉:散文的詩性智慧在於「詩」與「智」的融合
    原載2018年05月15日 16版《光明日報》散文尤其是散文中的隨筆是一種需要智慧的文本,但智慧不是聰明的滑頭和技巧,不是知識的炫耀和賣弄,也不是冷冰冰的理性推理和演繹。智慧從根本上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的境界和心血的燃燒,一種帶著生命體溫的可觸可感的文字。
  • 甄子丹《肥龍過江》2月1日上線視頻網站,原定檔情人節
    新京報訊(記者周慧曉婉)1月31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原本定檔於2月14日在全國上映的影片《肥龍過江》正式宣布改在2月1日於愛奇藝、騰訊視頻線上播出,這是繼《囧媽》之後第二部從院線放映改為網絡播的電影,王晶也在微博上發布該消息,表示該片將以國粵雙語制式登陸平臺,邀觀眾一起看250斤甄子丹重磅出擊
  • 醒「吾」(5):生命的密碼(2)——通靈者的預言
    這裡無意於討論通靈預言家們所預言的準確率,只是要藉以說明:歷史上的通靈者們是確實提出過一些精準的預言的
  • 散文詩【秋夕,念在月下】徐國平作品欣賞
    將遙遠的記憶,飄浮在滿月的秋水中一江東流。在丹桂楓紅,江蟹染黃的季裡,留下一樹悽美,留下半江痕跡。更在心間,留下點點燦爛後的隕寂,華彩後的孤冷。這個秋夕,期待時光不老,落葉緩墜,在渴望中嚮往紅楓霜染的舊事,淺淡了的舊笑,陌生了的心戀。在廖靜的時光裡,拂去這夜的朦朧,把念想清淅。
  • 程小純:散文當中的重點詞句含義和作用很重要
    散文讀起來有趣兒,可是答題仍然需要按照方法和套路。近日程小純梳理了答題方法,再舉一篇文章來展現方法如何使用。 程小純表示,關於散文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和作用,通常有以下兩個提問方法: 第一,品味文章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和作用 1. 看主旨。 理解散文中重要的詞語,一定要圍繞文章的中心,這些詞語的意思,往往和文章要表現的中心息息相關。
  • 專訪江林老師
    江林老師一直堅信成長是美的導航,美麗是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不斷修煉而成的。 他少年時代的本真和審美認知,成為他對待自己,看待美麗的基礎,種下了江林老師獨立的人生美感。那句『時光不老,我們不散』」。
  • 【每月共讀一本書】十二月書目《朱自清散文精選》
    《朱自清散文精選》」文中有詩畫,佩弦以自清他以「自清」為名,勉勵自己亂世之中保持清白;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他的散文被譽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現代散文家、學者。原任清華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轉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在抗日民主運動的影響下,政治態度明顯傾向進步。晚年積極參加反帝民主運動。他的散文,結構嚴謹,筆觸細緻,不論寫景抒情,均能通過細密觀察或深入體味,委婉地表現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抒發自己的真摯感情,具有濃厚的詩情畫意。
  • 先秦說理散文的萌芽——《論語》《老子》
    之前我們講完了先秦敘事散文,現在開始講述先秦說理散文。其實在《尚書》中,已經具有一些說理因素。我國古代說理文體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爭鳴以及諸子散文的出現和發展相一致,這也是容易理解的,因為百家要宣揚自己的學說就要進行說理。
  • 尹燕忠專欄|東北森林裡的小松鼠《散文》
    尹燕忠,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曾在《濟南日報》、《濟南時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洛陽晚報》、《泰山文化》、《大汶河》、《楚風》、作家出版社《國慶徵文選》等發表作品,有作品收錄進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散文精選三百篇》中,並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