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項羽的爭霸一直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有人說劉邦得天下是小人得志,更有不少文人墨客為項羽鳴不平。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劉邦其實一點都不小人,甚至可以說得上很英明的一個皇帝,之所以劉邦一直給人感覺是小人,主要還是《史記》中記載的事情讓人感覺很小人:
項羽抓了劉邦全家,並且陣前對劉邦說,你再不投降,我殺了你爹。劉邦扭頭就說,我倆結拜過了,我爹就是你爹,你殺我爹就是殺你爹,記得給我分點湯。這分明是種無賴的表現。還有,劉邦自己逃命的時候,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全部扔下車,要不是別人攔著,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史記》中林林總總的故事表明:劉邦就是一個無賴。可劉邦禮賢下士、虛心納諫的帝王胸懷卻一筆帶過。我們反過來看一下,項羽的表現真的那麼好嗎?項羽寵愛虞姬,到哪裡都帶著虞姬,臨死都要告別一下,手下就一個謀士範增還被他自己趕走了,歷史上這樣的昏庸帝王不在少數,前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有唐玄宗紅塵妃子笑,這樣的人如果真的當了皇帝,又會做出什麼呢?
誠然,項羽有自己的一堆優點:猛將,專情,勇武。但這些都是將才的表現,也就是說,項羽說到底在秦末戰爭中作為一個將才和一個帝王競爭,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所以,我們所認為的劉邦是小人,只不過是別人想讓我們認為劉邦是小人而已。
那為什麼別人想讓我們認為劉邦是小人呢?要知道,司馬遷寫《史記》時,漢武帝是在世的,並且看過《史記》這本書,以漢武帝的性格,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容得下別人這樣罵自己先祖的,這裡面主要還是因為「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秦末有了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的穩定,必須要告訴所有百姓,劉姓之所以為王,就是因為天註定的。
所以《史記》裡面的高祖猥瑣不堪,缺點被放大,怕死流氓。看,就算是流氓也能當上皇帝,這完全是天意啊。事實上,在秦末的環境中,只有劉邦能夠最終取得勝利,從韓信到黥布從項羽隊伍中脫離選擇劉邦,就是劉邦英才的最好證明。
對不起,我知道你不是這樣的人,但我必須要把你寫成那樣,為了劉家的統治。不知漢武帝看完《史記》後對著群殿的月影是否會感到內疚。數千年過後,也有人或國家在世界耀武揚威顯赫一時,只是想說,能沉得住氣的才能贏到最後。
為什麼寫劉邦項羽,因為我寫的時評被封禁了,理由是莫談國事,所以我只能這樣寫,不知道這樣會不會還被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