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個歷史劇很受矚目,就是大秦帝國四部曲收官之作——《大秦賦》,不過這個劇依舊沒有逃脫高開低走的命運,自由落體式的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槽點數不勝數,其中有個被吐槽最多的點就是嫪毐(lào ǎi)和趙姬的那些事,幾乎領銜了半部劇,就因為這個,這部劇都被網友們戲稱是「嫪毐傳」,而嫪毐傳高潮部分無疑就是最後的嫪毐之亂了。
為什麼要寫這個事?其實是因為我不認識這倆字,在查怎麼讀的時候發現這個人爭議還是蠻多的,在秦國從一個面首一路走到長信侯,甚至還能發動叛亂,我就不平衡了,憑啥它有顏值還有能力?我就啥也沒有?這事我得整清楚。
迷之操作
嫪毐之亂其實是歷史上的一個迷之操作,史記中對這次政變也只有寥寥幾筆,就一句「長信侯嫪作亂而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就完了,嫪毐具體是怎麼做亂的?有什麼計劃?這個時候趙姬又在幹什麼?這些都沒有記載,那這就顯得嫪毐很無腦,趙姬則更無腦,完全是個被美色迷得神魂顛倒,甚至連自己親兒子都不顧了這麼個神奇的存在,到這細心的朋友已經看出來了,這裡面兩個主角的行為邏輯和動機都有很大問題,為什麼這麼說?
嫪毐&趙姬
首先嫪毐是個面首出身,呂不韋為了自己明哲保身,把嫪毐獻給趙姬,也就是趙姬私自養了個小白臉的事,說白了,嫪毐封長信侯也好、召集門客也罷,都改變不了她的一切所得都是因為趙姬才獲得的這個邏輯,那麼她的一切行為首先就都要符合趙姬的利益。
我們再來看看趙姬,她雖然是秦國王太后,還是趙國富豪家的女兒,但她在秦國能有今天的地位靠的卻是嬴政,這個貴為秦王的子,不管朝中再有權臣,嬴政再小,這個權力結構是不變的,換句話說,趙姬無論是於公於私,她的利益和嬴政的利益無疑是捆綁在一起的,那在這個明確的關係下,嫪毐作亂的目的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嫪毐攻打蘄年宮,真的是要反即將親政的嬴政嗎?
狗急跳牆?解釋不通
這完全不合理,根據嫪毐的出身和獲得權力的邏輯,她完全沒資格也不可能針對嬴政,這時候有人會說了,嫪毐和趙姬有姦情,這個事被嬴政知道了,嫪毐完全是狗急跳牆,這個解釋看似合理,其實不然,因為這件事在當時真的不算事。
這裡要強調一下,在那個年代,單身的公主、守寡的嬪妃、王后之類的人私自養幾個面首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況且秦國在當時來說算是化外之邦,所以嫪毐和趙姬那點事根本就不是事,當時的朝野上下早就是人人心知肚明,只不過是這個事畢竟是好說不好聽,低調點也就完了,不會惹來殺身之禍,所以這件事本身不構成作亂的動機。
況且就算要搞事情趙姬也不會答應的,要知道一個母親在面對一個情人和孩子之間要做出選擇的時候,趙姬只要是個精神正常的雌性哺乳動物,就會選兒子,這是寫在基因裡的操作,更何況她的權力基礎完全是依附於嬴政,這個時候她最正常的行為應該是就地和嫪毐斷絕關係,甚至應該手刃亂賊,這樣貴為太后的她就不至於落了個被軟禁於雍城,從此被排除於政治核心之外的下場,從事後對趙姬的處理上也能看出來嫪毐之亂的背後顯然是有趙姬撐腰的,那麼這件事到底是怎麼發生的?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
夏太后&韓夫人&成蟜
其實當時的嬴政所面對的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權力格局,我們只要把當時秦國朝中的政治格局攤開來一看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其實當年戰國七雄之間經常發生戰亂沒錯,但是其實大家都是為了爭奪土地資源,沒有人是想要真正的消滅對方,為什麼?因為當時的齊國貴族之間為了相互制衡,經常和親、往對方陣營派質子等等一系列操作,目的就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一來,就算發生長平之戰這種死了幾十萬人的大事件,也可以很快和解。
那麼秦國內部都有哪些政治勢力呢?首先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以呂不韋為首的趙國勢力,這當中就包括趙姬和嫪毐,除此之外,還有一方勢力也是我們都不太熟悉,屬於嬴政對立面的,就是韓國的勢力,這股勢力頭號人物就是夏太后,旗下的人物就是成蟜以及她母親韓夫人了。
說到這裡你可能發現了,為啥古代很多女性都沒有名字呢?這是因為這些名字都沒有被記載下來,那這些代號是怎麼來的呢?以嬴政的母親趙姬為例,她其實不是姓趙,而是因為出身趙國,所以被稱為趙姬,夏太后也是如此,夏不是她的姓氏而是出身,夏是中國第一個王朝的名字,而這個區域正好和當時韓國的領土大片重合,所以夏太后出身就是韓國,以此類推,韓夫人也不是姓韓,也是韓國來的。
為什麼說她們和嬴政是對立的?很簡單,稍微捋一下歷史就知道了,嬴政的父親異人本是作為質子在趙國的,但是異人和趙姬生了嬴政之後正好趕上秦趙之間爆發了長平之戰,結果趙國大敗,被殺人王白起坑殺了四十萬人,這時候趙國內部就有人主張要殺了秦國的質子異人洩恨,兵荒馬亂之下異人不得已拋妻棄子和呂不韋逃回了秦國,回到秦國之後,異人的親生母親(夏太后)認為嬴政母子應該已經兇多吉少了,所以立即按照秦國的規矩,由母親安排子嗣的婚姻大事,給異人從自己的娘家韓國選了韓夫人給自己做媳,不久後就有了成蟜。
這個時候夏太后打的算盤無疑就是要成蟜將來即位為秦王,以壯大韓國外戚集團在秦國的勢力,但是可惜,沒想到過了幾年秦趙兩國和解了,趙姬居然帶著嬴政從趙國殺過來了,由此可見趙姬的家族在趙國還是有一定勢力的,至少足以在國際局勢緊張的時候庇護她們母子,那麼這個時候形勢就很清晰了,趙國勢力和韓國勢力在秦國形成對立局勢了,雖然兩個勢力競爭的過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結果很顯然,趙國勢力大獲全勝,這個結果可以從發生在秦王政八年的一個歷史事件,其中窺探一二,那就是嫪毐封長信侯。
嫪毐何以封侯
史書中沒有提到嫪毐封長信侯的原因,但是這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要知道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是非常嚴格的法制國家,無功績絕對不可封爵位,想要爵位好辦,拿殺敵數說話,那侯是什麼?侯是商鞅設立的二十級爵位中最高一級,想封侯有多難?秦滅六國的第一功臣王翦攻破趙國和燕國都沒有被封侯,一直到滅了楚國,王翦才好不容易求來侯的爵位,所以趙姬就算再寵愛嫪毐,也不可能給他封侯,秦國是法治國家,一切依法行事,這是立國之本,但這是秦國史書中作了正式記載的事件,可見嫪毐封侯是名正言順,但嫪毐到底是立了什麼功,居然有資格封侯?
一查史書你就會發現,秦王政八年還有一件大事和嫪毐封侯前後腳,什麼事?就是成蟜之亂,雖然史書上沒有做詳細記載,但很顯然嫪毐在這次事件中一定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立了首功,名正言順的當上了長信侯,這件事背後反映的真相就是在這場政治博弈當中,最終以趙國勢力大獲全勝而告終,成蟜之亂的失敗就標誌著韓系集團徹底被趙系集團清除出了秦國,這麼說秦王政八年的時候,趙國勢力已經獨攬朝政了,那麼接下來秦王政九年的時候,為什麼會突然爆發嫪毐之亂呢?
華陽太后的選擇
這也就和秦國內部隱藏了另一個更強大的勢力有關了,那就是以華陽太后為首的楚國外戚勢力,電視劇裡的華陽太后支持的是成蟜,這個其實很不合理,因為她本身是楚系集團的,她自己沒有兒子,沒辦法認了異人做乾子,這個關係是呂不韋一手牽線促成的,這背後體現的邏輯就是楚系集團和趙信集團的結盟,我們都知道華陽夫人的老公安國君當了三天秦王就掛了,很快異人就當上了秦王,這時候華陽夫人就面臨抉擇啦,是選嬴政還是選成蟜?
成蟜背後有韓夫人和夏太后撐腰,如果支持成蟜,無疑韓國勢力就會做大,但今後對於楚系集團就很不利,支持嬴政的話,首先華陽夫人和呂不韋之前就有過合作,合力把異人推上了秦王的寶座,再者,深宮之中趙姬勢單力薄,相信在夏太后和韓夫人的圍攻之下,趙姬也很需要獲得華陽太后這樣有資歷的長輩的支持,於是趙系集團和楚系集團再次一拍即合,結盟之下共同清除了韓系集團勢力,但是隨著韓系集團的覆滅,趙系集團和楚系集團之間的關係自然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最終之戰:趙系VS楚系
這個時候趙系集團扶搖直上,這顯然是華陽太后不願看到的,反過來也一樣,韓系勢力被清除之後,擋在趙系集團面前最大的眼中釘毫無疑問就是楚系集團了,雙方自然就都開始打對方的主意了,在這以前的歷史上以下犯上作亂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這樣的事情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不犯上之人是該國具有絕對壓倒性勢力的第一權臣,要不就是該國幾大勢力之一,而嫪毐作亂顯然兩個都不是。
首先趙國勢力遠遠沒有一家獨大,還有楚系集團這樣一支強大力量可以制衡趙系集團,而且就算在趙系集團當中嫪毐說了也不算,它上面還有趙姬和呂不韋,說白了她就是個打手,所以到這裡這件事情就清楚了,嫪毐之亂亂的不是嬴政,而是楚系集團,嫪毐如果針對的是楚系集團,那麼這個邏輯就通了,符合嫪毐的身份,也符合趙姬的利益。
到此謎底徹底揭曉,嫪毐之亂的真相不是我們一直以為的一個被情人衝昏頭腦的趙姬和小情人意圖推翻自己兒子的荒唐劇情,事實是一場楚系集團和趙系集團的最終決戰。
結果顯而易見,這次趙系集團落敗了,至此秦國政治核心的韓系集團和趙系集團徹底被清除乾淨,秦王政九年,22歲的嬴政親政,年輕的秦王親政後,要面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不要站錯隊,於是他將趙姬軟禁於雍城、殺嫪毐三族、逼死呂不韋、封昌平君為丞相,到此,可以說楚系集團大獲全勝。
坐山觀虎鬥——秦始皇
嬴政所做的這一切,除了出於個人情感的宣洩之外,還有一層政治意味,那就是和大勢已去的趙系集團劃清界限,籠絡楚系集團勢力,而這一切都不過是為了安撫罷了,從後來的種種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嬴政不過是坐山觀虎鬥,看著趙系和楚系互掐,誰贏誰輸不重要,因為他早晚會把掣肘他的所有勢力全部清除乾淨,畢竟他可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