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海鹽縣長山河與長澉河交界的東門閘站處,水利工人正操作水泵將長山河的水引入長澉河。「由於長澉河秦山段地勢較高、周邊多沙性土、水體流動性較差,而長山河水質明顯優於長澉河,我們引水的目的是增加長澉河秦山段的水位與水體流動性,進而改善水質,剿滅區域內的劣Ⅴ類水。」秦山街道農水中心副主任馬建平說。
記者了解到,自全省打響劣Ⅴ類水剿滅戰以來,海鹽共在9個鎮(街道)以及縣城區排摸出152條(個)劣Ⅴ類小微水體。當前,全縣各治水主體正根據實際情況,以「制」為軌,拿「智」當翼,全力提升海鹽小微水體質量。
「制」為軌
機制護水顯成效
治水多年來,成效已漸顯,要想進一步剿滅劣Ⅴ類水,機制護水是關鍵。近年來,海鹽縣在「五水共治」的大潮當中,逐漸建立起「村村設有第一書記、村村掛出作戰圖紙、村村修訂村規民約、村村進行水質公示、村村配有保潔隊伍」的基層治水工作機制。
「目前,海鹽縣通過『第一書記』擔當河長領銜治水,形成一級帶著一級幹、大家齊心協力剿劣的良好局面。在原來的基礎上,全縣9個鎮(街道)、存在劣Ⅴ類小微水體的96個村(社區)新繪製了剿滅劣V類小微水體作戰圖,考核機制上增設了水質年度上臺階獎和水質年度先進獎,『四位一體』保潔機制方面明確保潔員作為河道水質感觀異常第一報告人,鎮(街道)在接到報告後要及時進行調查處置,及時消除隱患。」海鹽縣「五水共治」辦常務副主任朱海洪說。
3月26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一行在來海鹽檢查防汛抗旱工作。陳雷在秦山街道文溪塢實地檢查、聽取匯報後表示:「海鹽的河長制基層治水經驗和做法值得推廣。」
「智」當翼
技術治水謀長遠
澉浦鎮澉東村的張王浜、東浜曾都是劣Ⅴ類水。
去年6月起,澉東村引進食藻蟲引導水下生態修復技術,利用食藻蟲攝食富營養化水體中的藍綠藻、有機碎屑等,同時採用水生植物種植、設備增氧等方式,提高水體透明度,恢復健康的水生態系統,恢復水體的生態自淨功能。目前,張王浜、東浜徹底消滅了劣Ⅴ類水,基本穩定在Ⅳ類水及以上水質,張王浜更是提升到了Ⅲ類水。
「以生態修復技術治理斷頭浜小池塘,張王浜、東浜的治理可以說走出了小河小浜的治理新路子,接下來我們將逐步把技術治水的理念向全縣推廣。」朱海洪告訴記者。
當前,海鹽縣不斷深化校地合作、政企合作等模式,依託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上海太和水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方面的人才和技術資源,在治水的「截、清、治、修」4個環節做好文章,助力剿滅劣Ⅴ類水。
「質」作本截汙清水固根基
無論是機制護水,還是技術治水,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提升水質,今年一季度的「治水成績單」印證了這一點。
1至3月,海鹽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環境質量考核保持優秀;12個縣控以上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全部達到Ⅲ類水,同比提升54.5%,其中南北湖繼續保持Ⅱ類水,成為全市最優水質;40個河長制斷面全面消滅劣Ⅴ類、Ⅴ類;千畝蕩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數據無聲,卻最有說服力。「這一系列亮眼數據,背後是海鹽縣上下齊心、合力治水的智慧與擔當,更為海鹽縣到年底實現全面剿滅劣Ⅴ類水的目標增加了底氣。」海鹽縣「五水共治」辦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