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人的層次:人分三六九等
說人人平等;但每個人的自身條件有著很大差異。人的層次之分主要分兩個方面。
一是思維;認知層次之分。
臺灣教授曾仕強講過一個故事:
早晨,子貢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
有人來到,問子貢:「您是孔子嗎?」
子貢答道:「有什麼事需要向我們老師請教?」
「我想請教關於時間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說說一年有幾季?」
「四季。」子貢笑答。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貢理直氣壯。
「三季!」來人毫不示弱。
然後就爭論不止,一直爭論到中午也沒消停。
孔子聽到聲音,從院內出來,子貢上前講明原委,讓孔子評定。
孔子先是不答,觀察一陣後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
來人聽此,大笑而去。
待那人走後,子貢忙問老師:「這與您所教有別啊!這一年到底應是幾季?」
孔子答:「四季」子貢不解!
孔子繼而說道:「這時和剛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綠衣。他分明是田間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哪裡見過冬天?所以,你跟這樣的人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你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麼爽快就走嗎?你雖然上了個小當,但卻學到了莫大一個道理。」
說完,子貢立刻明白了。
生活中,和同層次的人爭論,是為了尋求真理,而和不同層次的人,辯論就會演變成爭執不休,既浪費時間和感情,還難分高下。在拉低自己品性的同時,也玷汙了自己的價值觀。
養豬行業分幾種類型:
1、愚鈍型(認知差,學的慢);
有些是天生因素,想要在這個行業做強大很難,適合穩定,穩固的中小型規模發展。
2、偏執型(持己見,轉換難);
性格因素導致,不改變性格,很難再這個行業走的更好、更遠。
3、盲目型(亂輕信,無重心);
既然自己沒有決策能力,不如把自己當成一個合適的員工,找適合自己豬場做管理的人來主導。
4、聰慧型(能主導、穩發展)
頭腦精明者,也需要腳踏實地,不要在發展過程中喪失理性,這個行業幾百年也不會消失,而人生才幾十年。
思維層次之分是思想層面的,思想層面導致人的發展空間。但空間裡的區間,也需要努力去獲得!
第二個層次之分是現有「硬體」層次之分。思維好比「軟體」方面;硬體方面就是本身擁有的物質基礎。
如果你本身擁有了一個好的硬體,相當於你擁有了起跑線的資格。但是不代表你會順利的跑道終點。
反之沒有基礎「硬體」的人很多,硬體層次需要去積累獲得。也許這個過程更能讓硬體層次低的人,得到一筆另外的財富--更老練、社會閱歷的沉澱。
兩種類型的層次分化,對於想要做好、做強、做大的養豬人最重要的是在於思維層次的水平,思維層次會引導結果。硬體只能算錦上添花。
而如果只想簡簡單單靠養豬謀生活,也許一個合格的工作者的定位,能讓我們在做合格行業過的更安穩一些。
這個行業的錯誤在於低層次思維、硬體的人,總想過高層次的生活。問題人生就是不平等的,你本身層次低,「硬體差」,導致付出不正確。你還想得到高層次的回報。本身這個想法就是不平等的!
我們可以羨慕別人,可以自己努力,可以換位思考,但是不能把自己的臆想脫離於現實。
看清自己,衡量事物,量力而行。
才能得到自己正確付出的相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