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丁師傅這樣手藝好、人憨厚、收費低、送上門的鄉村理髮師已成為昔日鄉村裡的一個永久的溫情記憶了。
■陳錫瑾
兒時的記憶中,有一位理髮的丁師傅讓我印象深刻。那時的他30歲左右,據說原在上海學徒,滿師後,又在上海乾了十多年。他的理髮技術好,服務又非常周到,很受上海灘的顧客歡迎。後來,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回到了家鄉丁莊當了一名農民。
丁師傅所在的農村是圩田地區,位置偏僻,交通很不方便,村民上街理髮要跑很遠的路。丁師傅不願意把技術荒廢掉,在農閒時,就會拎起一個裝著理髮工具的手提木匣子,走村串戶,上門服務,人稱「丁師傅流動理髮店」。他技術好,收費低,無論是男女老少,都以笑臉相迎,生意自然十分紅火。
莊上的李大爺是一個比較講究的人,但丁師傅每次給他理過發,他都滿意得讚不絕口。一次,丁師傅一進李大爺家,打開木匣子,就忙乎起來。先給李大爺家的孫輩娃娃剪,他將白布圍子往娃娃脖子上一系,讓娃娃坐在凳子上。丁師傅呢,手腕靈活,動作麻利,夾刨推,剃刀光,很快就把三個娃娃打發了。小的和尚頭,二的高平頂,大的就留個小分頭。末了,還給每個娃娃臉上塗了點雪花膏,香噴噴的,三個小傢伙就像花喜鵲一樣,撲撲騰騰飛了出去,替他做「活廣告」去了。娃娃的頭好剪,大人的頭剪起來就比較麻煩,先用夾刨推,後用剪刀修,再用剃刀光。完了,還要洗頭,刮鬍子,肥皂塗,毛巾焐,焐一次,刮一次,要連續三四次,才算刮完。再剪鼻毛,掏耳朵,有的人有倒睫毛,還得用小鑷子一根一根地拔,絲毫馬虎不得。最後還要磨頭,捏肩,捶背。李大爺眯著眼笑道:喲,真舒服呀!俗話說,滿面生春。瞧,李大爺一下子就年輕了許多。
娃娃出門一咋呼,其他人家就紛紛上門來邀請。丁師傅又挨家挨戶忙個不停。早上進村,一直忙到點燈,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儘管忙得很辛苦,但望著花花綠綠的鈔票,心裡還是蠻高興的。燈下三杯老酒下肚,渾身說不出的舒坦,往床上一躺,很快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丁師傅的熱情服務,贏得了極好的聲譽,因而附近三四裡的方圓內,七八個村莊的村民們都請他上門理髮。他事先作了細緻的安排,今天這個村,明天那個村,輪流轉,一般一個月輪到一次,非常準時,從來不會誤事。
話說人的一生,有喜有悲。生是喜,死是悲,誰也違背不了這個生命的規律。而理髮這一職業,就與人的生命緊密關聯。嬰兒滿月時,要剃胎毛,要請理髮師上門服務。理髮師傅為嬰兒剃了胎毛,主人要送他一個紅包,還要請他喝滿月酒,當貴賓,坐首席。這是一件喜事。而彭莊的楊大爺已經88歲高齡,一直都是丁師傅為他理髮。因為患了肺癌,臥床不起,瘦弱不堪。他知道自己大限已到,臨終前,楊大爺吩咐家人,快去請丁師傅為他理髮。那天,楊大爺竟然能坐到椅子上,讓丁師傅替他理髮、刮鬍子。丁師傅臨了,還在他的面部抹了少許紅脂胭增加一些好的氣色,讓他清清爽爽、風風光光的。事畢,楊大爺親手遞給丁師傅一個紅包,丁師傅不肯收。楊大爺說:快拿著,你替我整容,把我打扮得清清爽爽的,你若不收,我怎麼好意思走呀? 說來也怪,當天晚上,楊大爺就真的安詳仙逝了。
如今,即便是在鄉村小鎮,也隨處可見美發美容店了,大多數化名「託尼」的理髮師也常常是一副酷酷的樣子,如丁師傅這樣手藝好、人憨厚、收費低、送上門的鄉村理髮師已成為昔日鄉村裡的一個永久的溫情記憶了。
責任編輯:煜婕
揚州網新聞熱線:0514-87863284 揚州網廣告熱線:0514-829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