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地球生命,守護共同家園,《完美星球》全球同播!

2021-01-10 人民論壇網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是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狀態。地球上澎湃的自然力量完美地孕育了多彩的生命。每個生命都源於大自然的饋贈,它們共同構成了多元、豐富和平衡的地球生態。立足新發展,大眾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憧憬和嚮往美好環境和燦爛生命。

2021年1月4日至2月8日每周一21:00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9央視紀錄頻道將全球同播自然歷史巨製《完美星球》,本片全球同播發布儀式將於1月4日15點在央視頻播出。秉持放眼地球生態的創作理念,本片以最鼓舞人心和具有啟發意義的方式,指出了與地球共同繁榮才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福祉。

這部年度史詩巨製是由BBC一臺、Discovery、企鵝影視、德國電視二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法國電視臺和公開大學聯合出品,Silverback Films承制。本片結合獨特的視角和突破性的影像技術,揭示了自然力量與生物多樣性的完美契合與相互支撐。

《完美星球》共5集,每集60分鐘,按照篇章式結構展現了火山、陽光、海洋、天氣、人類5種自然力量。該片結合地球學、地質學、海洋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突破了傳統自然歷史類節目對生物本身的關照,用嶄新的視角揭示了讓地球生生不息的複雜系統,呼籲人類更加重視環境保護。

《完美星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BBC Studios繼《美麗中國》《藍色星球II》《動物家族傳奇》等合作後,聯合打造的第10部作品。該紀錄片歷時4年,由200餘名工作人員參與製作,積累超過3000小時的拍攝素材。攝製組的拍攝足跡遍及六大洲的31個國家和地區,歷經取景地6次火山噴發,其創作歷程可謂既艱難又艱險。

片中,從夏威夷的熾熱火山到印度的溼潤季風,從加拿大的冰天雪地到巴哈馬的潮汐島嶼……《完美星球》恢弘的拍攝風格和匠心獨運的人文角度體現了自然之力與生命之美的天然、壯麗,串聯起地球的過去和未來,展現出卓越的國際化視野與製作水準。

為了呈現更多自然景觀的奇異,主創追求更加極致的創作風格與美學品格。在結合航拍等多種拍攝手法的同時,他們或深入無人之境的活火山底部,或橫渡巨毒腐蝕性湖泊……完成了很多富有挑戰性的拍攝任務。同時,主創也捕捉到了此前從未被拍攝到的動物行為,如烏翅真鯊捕捉小魚、火焰烏賊覓食交配、白狼在極地夜晚捕獵麝牛等珍貴畫面,攝製組甚至首次利用無人機拍攝到小紅鸛繁殖地的超高清畫面。而在過去30年裡只被罕見地拍到過三次的新物種吸血地雀,此次也呈現在節目之中。

可以說,《完美星球》運用更廣闊的視域、更別致的視角、更精緻的細節,呈現出更加豐滿、獨特、立體的地球風貌,讓觀眾一覽地球的雄偉壯麗、神奇秀美。先導片中的震撼視覺效果引爆了觀眾的期待。

即便疫情給本片帶來製作上的諸多限制,阻滯了後期進度,但《完美星球》的製作水準和品質卻絲毫沒有降低。該片不僅有94歲高齡的大衛·愛登堡爵士再次獻聲,傾情擔綱解說,

而且獲獎作曲家伊蘭·伊希克瑞精心打造管弦樂團原聲配樂。片中原聲音樂與震撼畫面相得益彰,讓觀眾以穿越之感沉浸在自然環境之中,感受和諧相處下大自然的包容之美。

《完美星球》成為又一部極具開拓性和成效性的作品。實際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對環境保護的媒體責任深為關切。除《完美星球》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還曾播出《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藍色星球Ⅱ》《獵捕》《隱秘王國》《地球脈動》《人類星球》等紀錄片,使觀眾更加深刻地理解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平衡產生的影響,反思人類行為,潛移默化地改變人類與地球的關係。

此次播出的《完美星球》在最後一集專門聚焦了新興的自然力量——人類,揭示了人類活動對大自然脆弱的生態平衡產生的影響,並深度探討了人類應如何努力才能恢復地球完美的生態平衡。觀眾可以解讀到通過利用創新和與自然合作,實現人類社會發展與保護地球齊頭並進的期許,並從中得到啟迪。

人類發展和保護自然並非只能二選一,顯然,我們需要一條更綠色的發展道路。在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合作、共克時艱戰疫情的當下,《完美星球》的成功合拍和全球聯合播出緊扣環境變化這一當下人們高度關注的話題,傳遞出了振聾發聵的環保呼聲。

《完美星球》將改變我們看待自然家園的方式。只有呵護好共同的地球家園,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今晚21點,關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9央視紀錄頻道,《完美星球》第一集全球同播,讓我們共同開啟地球這顆完美星球的守護之旅吧!

【本文資訊為廣告信息,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為守護好藍色星球注入中國力量
    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強調,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地球是全人類共同的家園,守護地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 聯播+|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習近平提三點主張
    「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向世界闡述了中國的生態觀。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也是人類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家園。在這顆藍色星球上,面對氣候變化、大氣汙染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擺在人類面前的嚴峻問題。習主席在致辭中提出三點主張,不僅代表著十四億中國人民的鮮明態度,也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央視網《聯播+》特梳理講話要點,與您一起學習,共同呵護好地球家園。
  • 可能存有生命的星球,距離地球6億公裡,就存在於太陽系中!
    星球表面覆蓋海洋,科學家猜測有生命誕生,人類是否能夠移居?早在20世紀,人類就提出移民外星球的想法。主要原因是因為地球目前出現了一些狀況,可能日後不再適合人類發展。人類發展過於迅速,科技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為其提供基礎。
  • 《完美星球》讚美自然力量,但人類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
    「迄今為止,宇宙中已知只有一顆行星擁有生命,那就是地球——我們的家園。這是一顆完美星球。生命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諸多自然力量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微妙平衡。」BBC年度巨製《完美星球》,由94歲的自然博物學家大衛·愛登堡擔任解說。這一電視史上最具辨識度的聲音出現,如同定海神針一般,預示著星辰宇宙的故事還將一直講述下去。
  •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關於世界地球日的知識
    地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家園。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地球日的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
  • 世界地球日是幾月幾日 今年是第幾個世界地球日 宣傳主題是什麼
    地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家園。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世界地球日的起源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
  • 除了地球之外,五個大概率擁有生命的星球,你知道幾個?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30多億年前生命的種子在這顆藍色星球上萌芽,經過漫長的演化,簡單的單細胞生物成為了複雜的生命體,並且衍生出數量繁多的生物體系,這其中就包括擁有智慧的人類。6000多年前,蘇美爾文明「突然」出現在兩河流域,標誌著人類開始走上文明發展的徵程。6000多年後,轟鳴的機器聲直衝雲霄,在科技力量的推動下,文明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 來一杯「孤獨星球」紅酒,敬木星對地球46億年的守護|鈦空艙
    「孤獨星球」陪你淺酌星夜的浪漫。 你知道嗎?太陽系最偉大的浪漫,是木星對地球的守護。木星的巨大引力,幫助地球遠離了很多隕石的撞擊災害。兩者距離最近的時候相距大約630,000,000千米,但木星對於地球的守護卻存在了46億年。
  • 被稱為地球的兄弟,萊普勒452B真的存在生命適合人類居住嗎?
    而克卜勒452b的質量與地球接近,因此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不會存在太大的引力問題。除此之外,克卜勒452B還滿足了恆星系的宜居帶位置。我們以太陽係為例,靠太陽太近的行星,星球表面的溫度會非常高,地球上的生命無法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生存,因此不適宜居住。
  • 又發現一顆生命星球?地表疑似出現生物排洩物,就位於太陽系內
    文/行走天涯又發現一顆生命星球?地表疑似出現生物排洩物,就位於太陽系內作為目前科學家所發現到的唯一一顆生命星球,很顯然這顆星球是我們全人類居住的地球。而除了地球之外,儘管科學家猜測宇宙中有生命的星球遍布,可因為相互之間距離比較久遠,使得人類至今並沒有和地外生命有過真正的接觸。哪怕人類已經發現到了宇宙中很多顆和地球環境極為相似的星球,並且猜測這顆星球上有極大的可能已經孕育了生命。但是,人類也沒有辦法真正的到達這些星球,並揭開外星生命的神秘面紗。
  • 現在的地球和60年前的地球對比,有何變化?看完你有何感想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雖然我們無法真切感覺到地球的美麗,但是從地球上鳥語花園,藍天白雲的自然景象,我們也能夠想像出地球是非常美麗的,可人們還是期望能夠看到地球的全貌,看到它整體的美麗這個願意終於在科技的幫助下實現了,1959年8月7日,美國探索6號衛星在太空拍攝了第一張地球照片。
  • 天龍星座發現能維持生命的星球 距離地球560光年
    中國網6月5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6月3日報導,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研究員、哈佛生命起源計劃負責人迪米塔爾•薩斯洛夫回應道,與地球相比,這顆能維持生命的星球就是地球版本的哥斯拉。這顆新發現的「巨型地球」克卜勒-10c位于天龍星座,距離地球大約560光年。
  • 在地球以外的其它星球上出現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
    接受了這些,緊隨而來的就是生命在任何一個星球上起源必須有合適的條件。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想法,在太空的開端,生命是智能的,在宇宙中是豐富的。正如物理學家Enrico Fermi指出,這就出現的相悖的局面。如果宇宙是充滿智能的生命,為什麼我們看不見關於它的任何證據?這個謎只能在往其它星球上發射探針和調查天空中外星人無線電信號過程中越來越深。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人發現外星生命的痕跡。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儘管宇宙再浩瀚,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
    儘管宇宙再浩瀚,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宇宙都是非常遼闊的。雖說人類所生活的地球看起來也是遼闊無邊際的,但是自從衛星被發射到了地球上空之後,人類也開始了解到了地球看似很龐大,可是和宇宙中的很多星球相比較起來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就更不要說地球生活的太陽系之外的遙遠星系,以及宇宙中有多少個和銀河系一樣的星系存在了。
  • 漢斯季默×BBC「地球脈動 生命禮讚」上線
    時光網訊BBC特別節目《地球脈動 生命禮讚》(Planet Earth: A Celebration) 雲交響音樂會將於9月1日12點獨家上線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平臺。 該特別節目是BBC的一次公益創作,旨在在非常時期用優質內容振奮人心。
  • 地球生命如何起源?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竟在太陽系?
    地球生命如何起源? 目前關於地球生命起源有好幾種可能,但這些都只是猜想,畢竟人類沒法乘坐時間機器,返回過去一探究竟。 第一種,即地球在長期的演化中自行產生的,這也被稱作自然發生論。
  • 地球以外的星球存在智慧生命的機率有多大?
    據外媒BGR報導,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副教授David Kipping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新的論文,探索了地球以外的星球存在智慧生命的機率,他列舉了一些硬性和非硬性的數據。「從進化的時間線來看,生命的迅速出現和人類的晚期進化,當然是有暗示性的,」 Kipping在一份聲明中說。
  •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繪出生命的靈動活潑
    這也是繼《地球脈動2》與《藍色星球2》之後,漢斯·季默第三次合作BBC自然歷史紀錄片。擔綱該片攝製的BBC自然歷史部製片人查登·亨特強調:「《一顆星球:七個世界》聚焦各個大洲上多種多樣的生命。我們的團隊將透過鏡頭,向觀眾呈現生命的極致狀態;揭秘隱藏在日常生活中,充滿戲劇性、令人驚訝的野生動物趣事。
  • 全球資訊 -盜版侵權網站「聖城家園」被警方搗毀
    《冰雪奇緣2》全球票房破10億美元5.貓眼2019年度電影票房超607億, 提前18天破去年紀錄6.橫店影視:今年以來累計收到3361萬元政府補助7.亞馬遜在印度推出 Audible Suno新音頻服務8.盜版侵權網站「聖城家園」被山西警方搗毀國內資訊1.盜版侵權網站「聖城家園」被山西警方搗毀據《山西晚報》消息,專門提供盜版電影、遊戲、唱片下載的資源網站「聖城家園」日期被山西警方搗毀。「聖城家園」藏匿於網際網路14年之久,高峰時期註冊會員高達200萬人次,點擊量累積13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