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心」戰「疫」》系列23: 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網絡學習心理建議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造成了生命威脅,也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威脅。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與北京心理學會,邀請了國內30餘位心理學家,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可能出現的諸多心理危機,給出了專業的心理幹預建議和答疑解惑,助力在不同戰線抗擊疫情的每個我們,積極應對,用「心」戰疫。
圖片來源:新華網
疫情防控期間,居家環境中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們,難免遇到一些問題:如設備跟不上、在家學習效率低下、網絡教學達不到課堂面授的效果等。面對這些問題,大學生該如何處理?
一、 更新觀念,提高網絡學習認同感
基於自身的認知,大學生對網絡學習常常會做出帶有一定主觀傾向的評價。這些評價可能會影響大學生對網絡學習的投入度和收穫感。網絡學習能否帶來收穫?這是個主觀性較強的問題。不可否認,一部分大學生自認為在網絡學習中收穫不多,對網絡學習較難產生正面積極的情感。我們建議這部分學生在開展網絡學習之前,首先擺正心態,客觀全面地了解網絡課程特點。網絡課程本身與線下課程雖有不同,但也有其獨特優點。與其一味排斥,不如主動學習網課必需的相關技能,主動提高內在接受度,提升網課學習興趣。
二、設立目標與獎賞,提升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主動提高並保持自己的學習興趣?首先,需要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習內容既符合老師要求又與自己的興趣有機結合起來。其次,保持興趣通常外部獎勵關係密切,因此可以用一些適當的獎勵來鼓勵自己。例如,認真上完一堂網課後,為自己準備一些可口的零食或一定時間的休閒娛樂等。
三、結伴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線上學習如果缺乏與同伴的互動,同樣會讓人提不起興趣。因此,提升網課學習興趣也需要發揮群體動力,讓自己在群體中獲得認同感與歸屬感,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大學生可以通過建立班級學習群獲得支持。通過班級學習群,大學生們可以相互分享學習所得,彌補學習缺漏,培養自己多角度觀察和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共同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也可以強化獲得感。此外,通過班級學習群,大學生也可以交流自己在網絡學習中的經驗與感受,通過線上的溝通,獲得接納感和支持感,不斷提升自己克服困難和持續學習的動力。
四、 減少無關外部刺激,創造有利學習環境
網絡學習的自主性、靈活性強,對於大學生自控能力要求更高。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有助於提升學習的專注力。例如,可以選擇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只準備網絡學習必需的物品,將與學習無關的物品(例如零食、手機等)放在視線之外,關閉無關網頁或應用軟體,減少外部環境的幹擾,保證自己有限的認知資源集中於加工處理學習內容,避免多任務工作增加認知負荷,保持專注,提高學習效率。
五、鑑別紛繁網絡信息,提升資源管理能力
進行網絡學習時,大學生可能會遇到「我找到了資源,但不知道怎麼篩選」「信息太繁雜,總找不到所需的資源」等問題。的確,網絡上紛繁複雜的內容有可能使學習者難以辨別篩選,從而更難集中注意力。因此,大學生參與網絡學習應和線下學習一樣,先按照教學要求進行相應的預習並堅持課後複習,在熟知課程相關的關鍵詞、重點概念、核心問題後,才有可能在煙波浩渺的網絡資源中進行有效地識別和篩選。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也可以藉此鍛鍊自控能力和自我知識管理能力。(作者: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田媛、周宗奎 崔周佳苗)
來源:新華網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