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秋 • 國慶
HAPPY CHINESE FESTIVAL
你知道嗎?
中秋與國慶大致會在19年重合一次,
分別在1963年、1982年、2001年的時候,所以今年2020年,未來2039年也是美好而幸運的一年。
AUT
中秋國慶雙節同慶
花好月圓
國慶中秋
團團圓圓
科學探索
中秋逢國慶
為什麼中秋節和國慶節
會每19年重合一次?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和運算,計算出月亮的圓缺變化的時間規律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按整數計算一年就是354天或355天, 這種曆法的優點是人們只要抬頭望一下夜空,大約就能判斷日期,這種曆法最早在古代中國和古代埃及使用。
這樣的計算方法和中國的農曆規定一致。即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4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今年閏月出現在6月,不僅七夕節推遲,中秋節也跟著錯後,加之農曆中秋節一般出現在陽曆9月7日至10月6日之間,從而出現了中秋逢國慶的曆法現象。
AUT
追根溯源話中秋
中秋知多少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相傳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也有說法,稱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AUT
神話故事探中秋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AUT
安國民俗慶雙節
月是中秋明
賞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安國人在中秋這一天晚上於庭院以月餅、鮮果供月,舉家團坐飲酒賞月。
吃月餅,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安國人節前走親拜望長輩,親朋好友互贈月餅、酒食、瓜果等禮品。外出者中秋回家團圓,早飯餃子、午飯魚肉、晚飯拜月、吃月餅。
國慶賀吉祥
賀國慶,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安國縣城隆重集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沿街設收音機收聽開國大典實況。會後萬人揮彩旗、花束上街慶祝遊行。後歷年舉行慶祝活動,機關、企業、學校升國旗、插彩旗、掛橫幅、吊紅燈,節日氣氛甚濃。1959年建國10周年大慶,工人、農民搭彩車集縣城遊行。每年國慶節前夕,各行業均組織向國慶獻禮活動。1989年建國40周年大慶,各級各行業均開展不同形式的座談會、報告會,回顧建國40年來取得的豐功偉績和失誤、教訓,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行政、企、事業單位人員法定節間,休假2天。
1991年後,每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舉辦升國旗、茶話會、表彰會、文藝演出、張掛標語等慶祝活動。1999年,開始國慶節7天長假,人們多旅遊、休息、娛樂。2009年建國60周年大慶時,全市各單位掛國旗,張貼「歡慶國慶」標語,建築物亮起霓虹燈。市書法協會、攝影協會、戲劇協會都開展相關慶祝活動。2019年建國70周年大慶時,中共安國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老幹部局等單位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分別舉辦主題為「頌歌獻祖國,同心感黨恩」「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暨重陽節文藝匯演」三場廣場文藝演出。同時,安國市委宣傳部、安國市藝術攝影家學會舉辦攝影展,安國政協、安國市老幹部局舉辦書畫展,極大地豐富的市民的業餘生活,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國慶氣氛。2020年9月27-28日,河北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在安國市召開,26日安國大街小巷即裝飾一新,各單位、商鋪懸掛國旗,喜迎盛會,中秋團圓,同賀祖國華誕。
編 審:於盼粘
撰稿責編:孟躍亭
清風朗月,國慶佳節
不期而遇
感謝您的關注!
原標題:《【方志安國】賀中秋迎國慶,安國慶雙節習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