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姬昌被囚的七年只做了一件事,從此跟伏羲孔子並列成聖

2021-01-09 漫夜譚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如此寫道: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說明,封神演義中周文王姬昌,被困朝歌七年是有歷史根據的。

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為了增強故事性。姬昌被紂王囚禁的過程,被添加了許多細節。

卻同樣順應歷史,讓姬昌與佔卜緊密的聯繫了起來。

費仲尤渾兩個奸臣為陷害姬昌,在他即將離開朝歌時,要求其為商湯算上一卦。

姬昌忠厚,加上喝了酒。竟然洩露了商湯將滅的天機,險些釀成殺身之禍。

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也要面臨漫長的七年囚禁。

在這個過程中,姬昌沒有閒著,寫下了一步千古奇書,也就是司馬遷所說的:文王拘而演周易。

但在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

說起周易,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皇之一的伏羲。

而且,還能聯想到諸多詞條,比如:佔卜、八卦、陰陽、太極、道家等等。

實際上,這些聯想有一部分是錯誤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周易》的作者,不是西伯侯姬昌、也不是伏羲。

而司馬遷所說也並沒有錯。

那麼周易的作者到底是誰呢?

本文咱們儘量用簡短的文字,系統地說一說《周易》的前世今生。

簡單來說,就是所謂『易更三聖』。

在華夏先民生活的上古時期,長期與自然鬥爭,為炎黃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血脈。

而在生存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和適應,從而總結出諸多生存經驗。而學習的過程是怎樣的?

第一要素就是觀察。

華夏先民第一個學習的老師,便是自己的對手——天地和自然。

上古神話的萌芽,也正是出於人類對於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伏羲作為上古氏族的首領,肩負著族人生存的大任。別人吃飽穿暖是第一要務,而他還需要學習和領悟。

通過對天地無常、自然更迭、四季交替等變化的觀察,華夏最初的哲學體系開始萌生。

便是伏羲所創的天、地、水、火、風、雷、山、澤等八卦。同時,這種八種自然元素,在上古神話的構成中也是最核心的元素。

同時,也形成了東方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徵。

既然伏羲創立了八卦,那麼為什麼不能說是《周易》的作者?

原因在於最初的八卦並非是由文字記載的,而是多以圖形出現。而且,雖然八卦是周易的內核所在,但只是其中一部分內容。

也可以說伏羲畫的八卦,其實只是周易的一個雛形。甚至沒有《周易》這個名稱。

再說周文王姬昌。

在歷史上,姬昌被囚禁時已經八十多歲了,食無味,樂無趣。因此,只能用另一種方式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而且,姬昌作為一方諸侯,所好的就是佔卜。對於上古時期,伏羲所畫的八卦非常精通。

在漫長的七年鐵窗生涯中,姬昌將伏羲八卦通過演化的方式,變為六十四卦,以及三百八十四爻。

爻這個字,最初是一個種符號。意思為作用和交織。也是在演化變化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連接符號。

而在伏羲生活的年代沒有文字,只能用結繩記事記錄自然變化。為了記錄日影一天的變化,用了八根繩索,每一根繩索以打結的方式分成三段。

由此,八卦最初也叫八索。

姬昌將八卦通過複雜的思考和計算,又將其演化為六十四卦,八卦中的每一種元素又分為八種。

而三百十四爻則是對六十四卦的衍生產物。解釋起來極為複雜,與本文主題無關,不再贅述。

總而言之,姬昌用了七年,對伏羲留下的八卦進行了質變級的補充。也就是後來所稱的《易經》。

這個過程就是司馬遷所說的:文王拘而演周易。

然而,《易經》並不是全部的《周易》內容。姬昌也不能說是周易的作者。而且,上述內容誕生的時期,道家思想根本沒有出現。

所以說,《易經》道家也沒有什麼關聯。

而到了春秋時期,又有一位聖人對《易經》產生了興趣。並對這部古籍大為推崇,並將其列為五經之首。

這位聖人就是儒家學派的孔仲尼。

司馬遷說過: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殊不知,周易的大成與孔子有著很大的關係。

最初,孔子對《易經》是不屑一顧的,認為只是一部佔卜之書。但偶然翻了幾頁發現,其中大有文章。

為此,孔子精讀易經,將系竹簡的牛皮繩翻斷過多次,也就是成語『韋編三絕』的由來。

孔子多次讀易經,十分後悔。發現對此書認識有偏頗。易經中記載了四種聖人之道:其一察言;其二觀天;其三制器,其四才是佔卜。

在精讀《易經》的基礎上,孔子以及門徒為闡述易經,又著成了一系列的著作。

也就是後世所稱的《易傳》。

易傳分七類十篇,分別為《彖傳》兩篇、《象傳》兩篇、《文言傳》《繫辭傳》兩篇、《說卦傳》《雜卦傳》。後世也將其稱為《十翼》。

至此,周易結合了伏羲八卦、文王演化出的六十四卦,又結合孔子門徒傾盡心血寫成的《十翼》。

在戰國時期才算大成。

同時,也被儒家學派列入五經,並成為五經之首。

周易歷經三代,三位聖人而大成,所以後世才稱其為『易更三聖』。

也由此可見,從《周易》一直都是儒家內容,跟道家並沒有太大關聯。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道家中也有八卦、陰陽、太極的概念。為什麼說周易跟道家沒有關係?

老子跟孔子生在同一個年代。而老子所創的道家思想,最初並沒有什麼陰陽、八卦、太極的概念。

同樣,在孔子門徒著成《十翼》之前,陰陽、太極、五行的概念也並不明晰。這幾種概念其實出自於諸子百家中的陰陽家。

陰陽家吸收了《易傳》中的內容,創造了陰陽和太極。而由於缺乏獨立的學術思想,在東漢時期衰落。

幾乎是在同期,張道陵創立了道教的雛形五鬥米教,吸收了陰陽家和周易中的內容。八卦、太極、陰陽才在道教文化中出現,並在後世演化為核心內容。

說了這麼多,可以得出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

周文王姬昌的那個時代,還沒有道家思想和道教。也可以說,如果沒有文王拘而演《周易》,道教的發展可能會缺了重要一環,說不定三清都不可能存在呢。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有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難道周易不是伏羲所創?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如此寫道: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說明,封神演義中周文王姬昌,被困朝歌七年是有歷史根據的。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為了增強故事性。姬昌被紂王囚禁的過程,被添加了許多細節。卻同樣順應歷史,讓姬昌與佔卜緊密的聯繫了起來。
  • 封神演義文王20子:9位封神8位封爵1位被忽視,2位人生贏家
    #封神演義#相傳,周文王姬昌有一百個兒子。在撿到雷震子之前,就已經有九十九個兒子。而實際上呢?姬昌到底有多少兒子,歷史上已經沒有答案了。只是相傳他的兒子的確很多,而『百』在古時有無窮的意思。所以,文王百子只是一個地道的傳說,意味著多子多孫,繁榮興旺。
  • 《封神演義》裡有文王武王姜子牙,為何沒有輔佐成王的周公
    《封神演義》裡有文王武王姜子牙,為何沒有輔佐成王的周公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源易緣」帶大家先來搞清楚周公是誰,「周公」的名號是怎麼來的?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中國歷史上有賢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 姬昌死後為什麼沒被封神,你看他真身是啥?老君都怕
    熟悉《封神榜》的都知道,在封神大戰以後,姜子牙是奉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命令,一共封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在這次封神中,很多人好奇,姜子牙為何沒有被封神?西周的大王子伯邑考為何被封紫薇大帝?姬昌為何沒有被封神?姜子牙為何沒有被封神?首先咱們要弄清楚,什麼樣的人才能進入《封神榜》?
  • 封神中姬昌掌握後天八卦,算無遺策,卻沒算對自己的結局
    封神中姬昌掌握後天八卦,算無遺策,卻沒算對自己的結局上古時期,火雲洞三皇之一的天皇伏羲氏觀河圖洛書,創立先天八卦。千百年後,西伯侯姬昌得伏羲傳承,創立後天八卦,能夠定「人事之吉兇休咎」。後來姬昌被囚禁於羑裡七年,沉下心來研究伏羲八卦,最終將其演化成六十四卦,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易經六十四卦。姬昌自從掌握後天八卦之後,可謂是算無遺策,只要起一卦,什麼事情都能夠知道得清清楚楚。在前往朝歌之前就已經算到了自己有七年的牢獄之災,不僅如此,他還知道自己命中當有百子,於是在去往朝歌的路上將雷震子收為了義子。
  • 姬昌在羑裡城坐了七年牢,他都獲得了什麼?
    姬昌有朝歌眾位大臣給他求情,他也沒事,還被紂王赦免歸國。 但紂王放了姬昌不甘心,又派費仲尤渾去試探姬昌。 姬昌和費仲尤渾喝酒時說紂王死於自焚,還說費仲尤渾死於冰凍。 這讓紂王十分憤怒,本來想殺了姬昌,但又是朝歌大臣求情,姬昌被被紂王囚禁到羑裡城。
  • 封神演義:同是降將,為何冷血家族都能成聖,世代忠良卻遭滅門?
    咱們都知道,封神演義中有一個潛在的內核主題——宿命觀。書中出場的人物的命運都是註定的,生、死、封神、成仙,都是不可逆的天意。儘管很多神號自古有之,但封神的人選卻大部分是作者自己定下的。也就是說,作者的主觀意願決定了封神的宿命觀。也是掌控所有人生死存留的主導因素。
  • 《封神演義》中的第一聖人是誰,太上老君能排第幾?
    《封神演義》中,鴻鈞老祖之下的第一強者是誰?《封神演義》中的第一聖人是誰,太上老君能排第幾?《封神演義》中有許多上仙,其中出現的聖人就有十二位之多,他們分別是鴻鈞老祖、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道人、通天教主、準提道人、伏羲、女媧娘娘、神農、軒轅、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他們個個擁有通天徹地的法力,可以任意遨遊於三界之間,是三界真正的守護者和決策人。鴻鈞老祖在《封神演義》中為高高在上的神秘仙聖,也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大先天聖人的師傅,一身實力深不可測。
  • 《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為何不願讓姜子牙成仙或成神?
    《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為何不願讓姜子牙成仙或成神?《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最後的歸宿是什麼?《封神演義》中,昊天上帝令十二仙首稱臣,三界聖人共同議定封神榜,決定乘人間朝代更迭之際,在凡間封神,網羅天地間各界英才,為天庭服務,輔助昊天上帝管理三界。
  • 熱點裡的知識點丨《姜子牙》的背後,是神仙打架的《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講的就是神仙打架。一氣化三清《封神演義》基本上是一本道教背景的小說,作為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道教是一個很隨意、很歡樂的宗教。怎麼說呢?宗教一般都有神,比較嚴謹的宗教,只信一個神,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但越早期的宗教,神越多,因為早期宗教承擔的,是與生活相關的全部,後來才變成主要承擔人類精神上的需要。
  • 封神演義大帝總匯:1位瘟神5位山神,四御唯獨勾陳大帝沒出場?
    從始至終,封神演義貫穿神話體系,其中自然少不了諸多大帝存在。封神原著中,明確指出的大帝有7位之多。比如,以黃飛虎為首的五嶽大帝。黃飛虎生前義重四方,德行天下,代表著商湯最後的大義,國之砥柱。因此,死後被封為東嶽泰山大齊仁聖大帝。此後,歷代皇帝都選擇去泰山封禪,以示祭祀上蒼,以表報天報地之功。
  • 雷震子肉身成聖去向成謎,封神最大的疑問解開,原來前世是大人物
    看過封神的朋友們都知道一個事實,就是在封神之後,有七位仙家肉身成聖,分別是楊戩、李靖、金吒、木吒、哪吒、韋護、雷震子。後來楊戩成為清源道妙真君,率領一幫部下住在灌口,逍遙自在。他也是肉身成聖,之後去了哪裡?怎麼不見交代?我們慢慢梳理一下:雷震子的出現很奇異,那是在文王姬昌奉旨進朝歌的路上。姬昌在馬上渾身雨溼,嘆曰:「雷過生光,將星出現。左右的,與我把將星尋來!」……文王有聖人之名,見識絲毫不會有差錯。也就是說,雷震子乃是天上的將星降世。那麼問題來了,此時還沒有封神,天上怎麼會有將星?
  • 封神演義:官場人事調整的大戲
    有人說封神演義的水平遠遠不如西遊記,無論是人物刻畫還是情節描寫,都沒有什麼深度。起初我也表示同意,隨著對原文的深入研讀,我開始改變這種想法。要讀懂封神演義,首先要探究以下幾個問題。(特此說明:本文所有論點論據來自封神演義原文,而不是西遊記、山海經或者別的書籍,我國的道教神仙體系混亂複雜,不必糾結究竟誰對誰錯。)一,神和仙有啥區別?
  • 《封神演義》中,唯一忘記敕封的神位,難道是為雷震子準備的麼
    《封神演義》中,最後闡教三代弟子中共有七人肉身成聖,分別是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楊戩、韋護、雷震子。他們不用分封,靠自身修行達到神仙境界,自然不同凡響。只是前六人後來都是結局喜人,唯有雷震子不知所終。那雷震子最後去了哪裡呢?
  • 封神榜裡,肉身成聖的7人小組,《西遊記》中為何獨不見雷震子?
    封神榜裡,肉身成聖的7人小組,《西遊記》中為何獨不見雷震子?民間神話傳說中,談到聖人周文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拘而演繹《周易》64卦和「文王百子」的故事。神話名著《封神演義》裡稱,西伯侯姬昌原本有99個孩子。奉旨前往朝歌面見紂王時,在林中躲雨。一陣霹靂雷聲交加,震得地動山搖。
  • 「名人歷史百科」至德施仁──周文王姬昌
    【名人簡歷】周文王(前1152—前1056年),就是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諸侯之長,《封神演義》演繹為西伯侯),又稱作周侯,周季歷(周朝建立後,尊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先秦時期貴族有姓有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周文王雖姬姓,卻不叫姬昌。「姬昌」一說在東漢時期成型,後世延續了這種說法,遂稱文王為姬昌。
  • 封神榜:地位最高的神仙是誰?並非鴻鈞老祖或者昊天,而是伏羲!
    小編又來給大家請安啦,今天小編的任務也是跟大家講一講《封神演義》那些事兒。大家都看過封神榜吧?小編相信大家都看過,畢竟它的知名程度跟我國四大名著是差不多的,也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著作,這裡面的各種妖魔鬼怪和怪力亂神們都深深的吸引著很多人,連小孩子也是願意看的。好啦,接下來咱們就進入今天的正題,封神榜中最高位置的那個神仙是誰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