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小寒,凍成一團
今年的小寒時間
2021年01月05日 星期二
農曆庚子年 冬月廿二
小寒料峭
一番春意換年芳
蛾兒雪柳風光
回望來時路,回首又是一年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
冬季的第5個節氣
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
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285°
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
所以稱為小寒
但對於中國而言
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
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
月半則大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寒」是指天氣漸寒,尚未「大寒」
從字義上講,「大寒」應比「小寒」冷
但在氣象記錄中
我國很多地區「小寒」都比「大寒」要冷
可以說「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
這是因為一年中最冷的
隆冬「三九天」就處在「小寒」內
因此才有「小寒勝大寒」之說
人們常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
這段時間的寒冷程度
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的俗語中可見一斑
· 小寒三侯·
一侯雁北鄉
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
此時陽氣已動
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侯鵲始巢
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
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
三侯雉始鴝
「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
雉在接近四九時
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 小寒習俗 ·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
進入小寒年味漸濃
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
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
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但在不同的地方
小寒的習俗也各有很多不同之處
吃菜飯
小寒吃菜飯是老南京的習俗
南京人對小寒頗為重視
人們會用糯米加生薑、
矮腳黃、鹹肉片、香腸片
或是板鴨丁一起煮成菜飯
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
為避免太糯,
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
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
拌在飯裡面吃
· 小寒養生 ·
小寒養生的基本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飲食進補,養生有道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這段時間,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口味可以加重一些,如生薑、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
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慄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
宜食苦,少食鹹
《四時調攝箋》裡說:「冬月腎水味鹹,恐水克火,故宜養心。」意思是說,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抵禦過亢的腎水。也就是說,冬季在飲食調養方面,中醫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中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故宜少食鹹,而多食苦味。
冬季飲食除要少吃鹹外,還要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之陽受損。
怕冷女性可適度補鐵
在寒冷的冬季,許多女性都要比男性怕冷,表現為手、足等末梢部位冰涼、全身發冷。營養學家指出,女性應每日攝入18毫克鐵,而大多數女性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因此,怕冷的女性除了保證一定的飲食量,以攝入充足的熱量外,應有意識地多吃些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羊肉、牛肉、魚、雞蛋、黑木耳、牛奶、豆類和綠葉蔬菜等。同時,要注意多吃些含碘較多的食物,如海帶、海蜇、海魚、蝦皮等。通過攝入不同含量的食物,補充身體缺乏的元素,改善身體平衡,減輕手足冰涼、冬天怕冷的現象。
小寒起居,注意保暖
在起居方面,此時節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因此,最近到立春前,入睡前都別忘記泡腳。
三九嚴寒,需防凍瘡
這個時節,好多人手上腳上的凍瘡又準時來「報到」。小孩子因為生凍瘡性情煩躁,讓家長們不得安寧;老人們冬天本來手腳就不利索了,凍瘡更讓他們坐立難安
民間用生薑、雪水、冰塊搓手、用辣椒水塗抹,這些偏方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手部血液流通,加速血液循環,但是這些方法僅僅適用於凍瘡生成前。
冬練三九,鍛鍊身體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在這乾冷的日子裡,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但冬季鍛鍊應根據當日的天氣情況選擇運動方式與地點,要避免在大風、大雪、大霧、大寒中鍛鍊。
「小寒遊子要思歸,大寒歲末慶團圓」, 過了這寒季的最後一關,離年關也越來越近了, 歸家的日子便可扳著指頭數起來了。
年關將至,人們也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辭舊迎新,一起為春節做著準備,也是人們最感溫暖的時刻。
遠方的遊子也盼著回家團圓,忙活了一年,「回家」二字,才是漂泊的真正意義。
舊歲近暮,新歲即至
年味漸濃,歸期已近
願你有衣暖身,有人暖心
願你冬季不再寒冷
冬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