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剛有「認生」跡象的時候,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帶寶寶多接觸其他人。
5~6個月的寶寶,自我認識和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識別能力不斷增強,已能區別父母和其他人了。這時候你會發現,3個月的時候,朋友來看寶寶,寶寶還在人家懷裡笑呵呵的,但是這個時候,人家再來抱他,他卻「翻臉不認人」,甚至是朋友一開門讓寶寶瞅見,寶寶就開始哇哇大哭起來,真是令媽媽很尷尬!
於是有些媽媽就想:為什麼寶寶越大膽子反而越小了呢?
如果媽媽們了解了寶寶的認知規律就會明白,這個階段寶寶「怕生」是正常現象。這說明嬰兒開始有了情緒的記憶,這恰恰是一種進步。
原來3個月左右的寶寶對誰都「自來熟」是因為那時候他還不懂得「怕生」,慢慢才能辨認出親近的人和陌生的人,辨認出他們臉的模樣的不同,到了5~6個月的時候,寶寶開始有了明顯的記憶力,對親人和陌生人能加以區分,而產生不同的反應,因為對陌生人不熟悉,不喜歡,他會感到恐懼、不安全,所以產生了「怕生」現象。
但如果直到寶寶長到了幾歲的時候還是「怕生」,那就不是正常的事情了。如果這時候父母不注意正確引導而任其發展,那麼將來就有可能影響寶寶的社會化進程。
因此,在寶寶剛有「認生」跡象的時候,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帶寶寶多接觸其他人。比如,讓家裡其他人員幫著給寶寶餵奶、喝水、換尿布、逗著說話、抱著玩、做簡單的遊戲,讓寶寶不太熟悉的人逗寶寶玩等,通過與其他人的接觸,幫助寶寶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社會環境。
另外,可以多帶寶寶出去接觸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人,循序漸進地擴大他的接觸範圍,讓寶寶一點點適應與陌生人交往以及加強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一般來說,寶寶都比較喜歡年輕女性和同齡的小寶寶,因此,讓寶寶接觸陌生人可從這些人群入手。當帶寶寶到戶外玩耍、去親友家或有友人來自己的家中做客時,父母可抱著寶寶先與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講幾句話,讓寶寶逐漸意識到除了家裡人外,周圍還有許多別的人,他們也都是和藹可親的,用不著害怕。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這些特點,儘量圍繞寶寶的喜好來擴展寶寶的社交圈子。
媽媽們需要注意的是,在解決寶寶怕生問題時絕不能一廂情願勉強寶寶和誰親近,這樣只會進一步加深寶寶的排外心理。當陌生人到來時,如果寶寶怕生,可以允許他熟悉情況後再逐漸和陌生人接近。如果寶寶不願意跟陌生人親近,不要強迫他,更不要讓他單獨與陌生人在一起。在遇見朋友的時候,媽媽可先自然地與對方打個招呼,談談話,待寶寶習慣後再告訴寶寶對方是誰。等到寶寶與陌生人熟悉之後,才可以讓他們摸摸寶寶甚至抱抱寶寶,千萬不能很突然地將寶寶交給「陌生人」抱,以免使他心理緊張和害怕。
如果父母對寶寶總是很擔心、很焦慮,敏感的寶寶多半就會變得比較膽小。過分認生就是這種養育方式造成的後果之一。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