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逆行者」

2020-11-23 浙江在線

2019-04-09 09:1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林伊格

帶著裝備上山滅火。

3月30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迅速趕赴現場撲火。3月31日下午,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27名消防隊員壯烈犧牲。森林消防員這一群體,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在無情的大火面前,面對生與死、血與火的嚴峻考驗,這些消防隊員不畏犧牲、挺身而出,用生命譜寫了壯麗的青春讚歌。在樂清,也有一支支森林消防隊伍,他們無數次出勤,面對熊熊山火,他們冒著險情衝上去,被稱為「樂清的逆行者們」。

第一支森林消防隊

1995年,樂清市第一支義務森林消防隊在柳市成立。隊長劉永生是柳市鎮前州村人,當年36歲的他目睹了山上的一場大火,眼睜睜看著一片茂密的森林被熊熊大火燒成灰燼卻無能為力,便暗暗下定決心改變這種狀況。同年年底,劉永生憑著年輕人的衝勁,組建了柳市鎮撲火隊,這是樂清市第一支義務森林消防隊。組建初期,整個隊伍只有14名隊員,隊裡所有裝備都是隊員自掏腰包購置。

山火撲滅了,一臉黑灰,一臉笑容。

1995年至1999年是隊伍發展最艱難的時期,僅有的14名隊員也因為工作危險、沒有薪酬、家人不支持等原因紛紛表示要退出消防隊,甚至劉永生自己也開始懷疑當初的決定是否過於魯莽,漸漸心生退意。但一想到那次森林被火燒盡的情景,劉永生便暗下決心,堅決不解散隊伍。他挨家挨戶地串門,不厭其煩地說服一個個隊員。在他的全力勸說下,隊伍才得以在最困難的時期堅持下來。

「過去的隊伍沒有統一的裝備與服裝,我們自製了鐵製的掃帚,上山滅火就靠鐵掃帚拍打。」劉永生說。2011年,黃華鎮、七裡港鎮和象陽鎮併入柳市鎮,考慮到鄉鎮區域調整後森林消防責任會更大,需要具備更高的撲救能力,劉永生當機立斷大刀闊斧整頓隊伍,對體能和實戰技能弱的老隊員進行勸退。此時的柳市鎮森林消防隊已成為裝備精良、實戰能力強的優秀森林消防隊。

記得一次柳市鎮後岙村岙外山上發生一場大火,火勢從上而下蔓延,這讓上山滅火的劉永生和隊員們毫無辦法,煙霧糊了眼睛,眼前一片「漿糊」。「煙霧太重,我們實在沒辦法上去了。」劉永生回憶道,當時他和隊員想出了個法子,幾個人一起將前邊的植被砍掉,開始向下挖泥土,隨後砍出一片凹陷的空地,這樣火勢不再向有植被的地方蔓延,煙霧也漸漸散去,撲火行動才得以繼續。

越是在節假日,發生森林火災的機率越高,在節假日期間外出撲火對劉永生們來說早已習以為常。2011年的正月初五,劉永生接到市森林消防指揮部命令,要求他們到芙蓉鎮支援撲火。劉永生二話不說,撇下親戚朋友,便匆匆忙忙和隊員一起趕赴火災現場。

火警就是命令,一接到火警報告,森林消防員總會在第一時間去目的地核實。多年以來,隊伍的每個人時刻牢記森林防火使命,保持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做好撲救森林火災的準備,毫無怨言。

從樹枝「打火」到引水撲火

水火不相容,以水滅火是最有效的滅火手段,在雁蕩下靈巖村有這麼一支森林消防引水滅火隊,從曾經的義務消防隊到專業的引水滅火隊,現任隊長周建華見證了森林消防的另一種發展方向。

森林消防隊員打火現場。周建華 攝
版面照片除署名外由樂清市森林消防辦公室提供

1999年,年僅20歲的周建華年少氣盛,當時他50歲的父親是下靈巖村義務森林消防隊的成員,常常接到出動滅火的任務。「我父親有時來不及上山,便叫我代他前去滅火。」周建華說,村裡人把滅山火稱為「打火」,對當時年輕的他來說,上山「打火」是一件榮耀又令人興奮的事情。

「二十幾年前,我們根本沒有現在那麼好的滅火工具,但是柴刀是必不可少的。」周建華說,山上地形複雜,常常走著走著沒有了路,用柴刀劈開一道小徑是「打火」的關鍵。但是沒有滅火器,如何「打火」?周建華告訴記者,他們順手摺下繁茂的樹枝,不斷拍打著火的植被,就這樣一點一點、一片一片地「打火」。「沒有工具,裝備跟現在完全不能比。」周建華笑著說。

跟著上山「打火」次數多了,再加上父親年紀大了,久而久之周建華成為森林消防隊的正式一員。當時40多人的隊伍,大部分是年紀大的隊員,他們有經驗、有膽量,每次「打火」都跑在最前面,護著年輕的隊員。「在我們村,大部分村民都是做木工、水泥工,各種體力活都很能幹。」周建華說,正因這樣,搭架子、爬山路這些「打火」必需的運動對他們來說信手拈來。如今,周建華的團隊年紀最大的隊員已有62歲,是上山開路的能手,目前仍然在崗待命。

2015年,樂清在溫州市率先建立森林消防「引水滅火」大隊,下設7支「引水滅火」中隊,為中隊配備消防水罐車、高壓水泵、泡沫滅火槍等裝備。周建華的這支義務森林消防隊也升級為引水滅火隊。

「有了引水裝備,打火能力大大提高了,但是這更考驗團隊協作能力。」周建華告訴記者,引水撲火需要在打火前先找好水源或者公路,從自然水源或消防車為起點每隔500米安置一個高壓水泵,實現從引水上山進行撲火,同時利用高壓水槍開展應急撲救,能很快阻止火勢蔓延,將森林火災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也提高了撲火隊員多手段滅火能力和自身的安全係數。

自2013年起,樂清市穩步推進森林消防「引水上山」工程的建設,6年來共投入118萬元,先後在大荊鎮、雁蕩山風景區、柳市鎮、樂成街道、北白象鎮、白石街道轄區的重要山場選址開展「引水上山」工程建設,共建造480個森林消防蓄水池,蓄水池採取雨水匯聚、山泉水引流等方法儲水,蓄水量已達490立方米。蓄水池建設成功後,配合購置的森林消防水罐車、森林消防水泵等機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資源進行森林火災的預防、滅火和火場清理,達到防範和控制森林火災的目的。

「打火」須有一股熱情

4月6日,清明假期第二天,雁蕩鎮能仁村森林消防引水滅火隊隊長蔡招樂和隊友們分片區在雁蕩山景區內進行巡邏值班,不時提醒掃墓的市民注意防爆防燃,時刻警惕山火的苗頭。

每年的清明假期,早八時到晚五時的巡邏值班,對森林消防隊員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中午匆匆蹲在路邊扒拉完午飯,到了傍晚看著散去的掃墓人群,他們才結束工作。

因為雁蕩片區山形複雜,過去常有森林火災的苗頭,2000年左右,雁蕩鎮以村為單位成立森林消防隊,能仁村森林消防隊就是這麼來的。40名隊員均為能仁村的普通村民,主動自願加入隊伍。問起為何選擇成為森林消防隊的一員,蔡招樂坦言山火的可怕令他記憶猶新,必須要有一個組織、一個團隊與森林火災作抗爭。

「過去山上著火,都是村幹部跑在前。」蔡招樂說,在他的印象中,若是山上出現火光,常常是村幹部跑在前頭上山撲火,村裡男女老少帶著各類工具也都紛紛跟上,「沒有組織,甚至有點混亂。」蔡招樂說,20多年前的家用煤氣罐還沒有完全普及,大部分村民還是選擇上山砍柴作為家用,因此雁蕩山林場植被還沒有現在這麼茂盛。「當時大家沒有專業的技術和經驗,靠著一股腦的衝勁,火勢還是能被撲滅。」

一次在大荊福溪,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隊伍爬了兩個小時才到達山頂,因為山路陡峭,這一路走來並沒有看到任何火苗,然而到山頂的剎那間,眼前的大火讓所有人都心驚膽戰。「當時的火勢很猛烈,因為對當地地形不了解,我很擔心隊員們在山上走散,遇到危險。」蔡招樂說,在他的組織下,走在前頭的隊員用柴刀砍出一片空地,跟在後頭的人用5颱風力滅火器快速吹弱火勢,山火才漸漸平息。然而陡峭山崖滾落的石頭和陌生道路上鋪滿的荊棘,在隊員們的身上留下了道道痕跡。

「打火」最怕死灰復燃,在隊伍成立二三年後,芙蓉鎮麥西村後山的一場大火讓蔡招樂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當時的山火撲滅後又死灰復燃,前後共燒了三天三夜。」蔡招樂說,那是在冬季的夜晚,撲滅山火後隊員們撤回,凌晨2時多又接到山火重燃的電話,「夜晚山裡的氣溫降到零下幾度,我們再次上山『打火』。」蔡招樂說。

周建華也曾經歷雁蕩跳頭村的一場山火反反覆覆燒了36個小時,回想起那沖天火光,場景歷歷在目。「那是2017年的冬天,我們接到任務就前往火源的方向。」周建華回憶道,然而到了現場,眼前的火勢一片一片瞬間蔓延,這樣的速度讓大家都倒吸一口冷氣。「當我們從下往上爬時,突然風向發生變化,火勢從上而下,直接迎面撲來。」作為隊長的周建華坦言內心非常擔憂,害怕隊員在此次行動中受傷。來不及多想,眼前被山火炙烤得滾燙的石頭從上方掉落,一位隊員在躲避的過程中被砸到了胸口,幾位隊員連忙將他轉移到安全的地段。而這時一團火突然襲來,差點將周建華吞沒,關鍵時刻他從兩三米高的山頭跳下,躲過了一劫。

「打火這件事,要是沒有這股熱情,我們這幫人也不會堅持那麼多年。」周建華說,讓他覺得最舒服的是,每次打火後,一群人坐下休息嘮嗑,雖然每個人滿臉灰燼和汗水,但是身心舒爽得很。

裝備保障越來越好了

每年的12月到次年春節期間,因為氣候寒冷乾燥,是森林火災高發的時期。在寒冬撲火,對森林消防隊員來說,那種感覺是「撲火時是烤爐,撲過後便是冰窖」。每年清明前後,也是掃墓祭祖的高峰期,對他們來說也是嚴陣以待的時刻。

2017年起,樂清按照5000畝一個的標準專門選配了235名負責森林消防的護林員,並建立起護林員定位巡查系統,為全部護林員配發GPS定位手機,全天候開展護林巡查工作。市、鄉鎮林技員通過系統平臺可以實時查看本轄區護林員的在線情況並查詢其巡邏軌跡,做到「人防」「技防」的雙輪驅動。同時,清明節期間在進入林區的各墳墓集中地路口設立森林消防臨時檢查點,對進入林區人員必檢查、必登記、必告誡,並開展「鮮花換火種」活動,堅決禁止火種入山。

撲火裝備是提高撲火效率的關鍵,據了解,市財政局每年平均投入50萬元用於購置阻燃服、棉衣、阻燃鞋、手電筒、對講機、消防服、GPS定位儀、高倍望遠鏡、風力滅火機、消防水泵等撲火裝備,並將裝備發放到全市各支森林消防隊,為隊伍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

此外,為解決森林消防隊員的後顧之憂,樂清全面開展基本養老保險和人身意外保險投保工作,創新性地提出了「721」(即財政補助70%,屬地鄉鎮街補助20%,個人承擔10%)參保補助標準,並對年齡較大不適合參加養老保險的隊員實施貨幣化安置補助。2018全年財政補助金額達240餘萬,還為984名森林消防隊員、護林員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每人保額達73.24萬元,共投入48萬餘元。

近年來,樂清森林火災防控能力不斷增強,森林火災數量和受害森林面積持續下降,2018年火災發生數量和受害森林面積均為15年來最低,創15年來最好成績。2018年全市僅發生森林火災1起,火災次數同比下降75%;過火面積2.67公頃(上年38.59公頃),同比下降93%;受害森林面積0.33公頃(上年22.26公頃),同比下降98%,森林火災「四率」均遠低於省、溫州市相關控制標準。


1554772250000

相關焦點

  • 樂清非文保歷史古建築的保護困境
    不久前,樂成街道76歲的市民謝林豪先生奔走呼籲,希望有關部門對樂清老市府宿舍拆建項目實施「就地保護,活化整治」方案,強化保護承載樂清文化記憶的古池塘和狀元橋。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樂清市文史研究會副會長賈丹華先生也認為毀了太可惜了,建議有關部門對此就地進行保護。(樂清日報1月16日4版報導)那麼老市府宿舍旁的狀元橋和池塘,算不算歷史文物呢?
  • 什麼叫逆行者?逆行者詞語出自哪裡?
    原標題:什麼叫逆行者?逆行者詞語出自哪裡? 逆行者是指的是對英雄的稱呼。 「逆行者」出處及相關介紹: 2015年8月12日晚,中國天津濱海新區發生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所有人往外跑,而消防員第一時間冒著險情逆行進入火場,逆行者指的是勇於向前的消防員。他們也因而被稱作「世界上最帥的逆行者們」。 為向消防官兵致敬,網友妖妖小精13日上午即時創作了一幅漫畫「世界上最帥的逆行」,感動無數網友。
  • 這位樂清人上「浙江好人榜」!
    : 萌寵佳吉 舉報   日前,「浙江好人榜」2020年10月名單揭曉,溫州2人上榜,其中樂清
  • 樂清籍科學家研究生命密碼30多年
    人物名片楊煥明,1952年出生於樂清,著名基因組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華大基因理事長暨華大基因學院院長。世界科學院(TWAS)院士,印度、德國、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丹麥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我研究生物三四十年了,但生命對我而言仍然是奧秘。」
  • 致敬每個逆行者
    「逆行者」一詞最初為國人耳熟能詳大致來自於天津大爆炸微博上流傳的一張圖,所有人都往外跑,而消防員卻逆行進入火場的背影,這就是逆行者。消防員逆火而行,為了群眾和財產的安全奮戰在火海,在布滿煙火的戰場裡悄無聲息的拼命。2020年開春,隨著戰「疫」號角聲吹響,「逆行者」一詞又火了。  「國士無雙」,耄耋之年掛帥逆行的鐘南山院士是逆行者。
  • 25場白喜事省下兩百萬元,樂清是怎麼做到的?
    6月27日,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鳳凰衛視等近20家國家級、省市級主流媒體組成的採訪團走進樂清,探訪移風易俗實地落實情況。打造移風易俗「樂清樣板」6000人誓師打破這個陋習樂清市常委、宣傳部長劉雲峰開心地說,現在樂清處處都是移風易俗的「典型」,與之前形成鮮明的對比。
  • 《最美逆行者》一共多少集有幾個故事 最美逆行者更新時間表
    首部抗疫劇《最美逆行者》開播有著很高的熱度,通過追劇日曆可以知曉劇情的進度,還有喜歡的明星哪一集出場,14集有著多個單元故事,都是通過抗疫時期的真人真事改編,下面帶來《最美逆行者》追劇日曆和時間表。  《最美逆行者》追劇日曆  國內首部抗疫題材電視劇《最美逆行者》已於9月17日晚在中央一套正式開播。
  • 浙江首例手機「靚號」案昨在溫州樂清一審宣判
    浙江在線09月01日訊兩個樂清青年以35000元錢將一個屬於他人的手機「靚號」非法轉讓,案發後,他們的罪名如何定性引起了爭議——究竟是盜竊罪定罪?還是詐騙罪定罪?  昨天下午,樂清法院一審終以盜竊罪定罪,這個備受關注的浙江首例盜竊手機「靚號」轉讓獲利案暫時落下帷幕。
  • 浙江樂清六大名人:第一位是院士、第六位是火器專家,浙江的驕傲
    第二位:洪式閭洪式閭,浙江省樂清人。作為中國寄生蟲學的開拓者,洪式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洪國垣是前清秀才,平日為人正直,輕財好施,熱心公益事業,常變賣田地修建校舍,或捐資興辦醫院、育嬰堂等。在國內外學習工作的幾十年間,洪式閭一貫主張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學科水平;在科學作風上,他博採眾家之長,團結同道,實事求是,誠樸謙遜。
  • 大數據揭秘「逆行者」
    帶著疑問,譚主與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合作,對這12萬多人次進行大數據分析,嘗試描繪出這一些「逆行者」的群像。他們僅僅是數據背後,眾多「逆行者」中的一個個縮影。  戰「疫」當前,兄弟省市守望相助。  「逆行者」的身後,是守望,亦是希望。
  • 樂清這戶主人家因「白喜事」被逮捕 究竟是為何
    近日,趙某主動撥通了樂清公安的接警熱線準備自首。趙某究竟做了啥事?事情還得從2015年10月26日說起。當天下午,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芙蓉派出所值班室的寧靜。「芙蓉鎮某村又有人借白喜事之名在賭『十二名』,你們快來處理。」報警人說。
  • 社會需要「逆行者」
    時評 | 社會需要「逆行者」 2021-01-12 1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逆行者精神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
    逆行者精神的深刻內涵逆行者精神是逆行者在公共突發事件中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和強者風範,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映照。逆行者精神具有如下深刻內涵:挺身而出、捨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抗疫逆行者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捨生取義。
  • 樂清民間音樂有好多《二十四節氣歌》,蘊藏智慧,寓教於樂長知識
    幫忙補補樂清民間「廿四節氣歌」殘缺的詞」,以樂清民間音樂收集調研的札記方式,記錄關於收集相關「二十四節氣」的事項。因殘缺的文稿出自陳友中老師的傳送,有關係他母親生前留下的口傳,我再次請教陳老師審查內容,也希望能求得更多研究線索,於是我便將文章傳給他看。當天晚上,他給就給我打電話,並發表了看法:
  • 長沙市北辰二幼:致敬最美「逆行者」!
    紅網時刻2月7日訊(記者 楊斌)有這樣一群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迎難而上,冒著生命危險為大家保駕護航,被親切地稱為最美「逆行者」。在長沙市開福區教育局北辰第二幼兒園的孩子們眼裡,「逆行者」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們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孩子們眼裡的逆行者是……孩子們說,「逆行者」是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以防護服、白大褂作鎧甲,與病毒作戰。真勇敢!
  • 樂清境內的小高山老鷹嘴,本地人稱之為刀鷹嘴崗,海拔667米
    樂清人稱之為刀鷹嘴崗的山頂就是老鷹嘴,海拔667米,想到老鷹嘴山頂,其特點就是必須要爬上去,根本沒有行車的路。爬過老鷹嘴的朋友都知道,山路非常的危險,但還前往徵服這座山峰的人真不少。遠望老鷹嘴十幾年前,我與同伴一起爬過老鷹嘴,那時自己還在讀初中,五六個同伴一起去的,給我印象是很好玩,記得行走在高的山頂遠眺樂清感覺特別美,如今已過去這麼多年,期間無數次遠望老鷹嘴山頂,內心默默想哪天我要再爬一次這裡。
  • 誰是最美「逆行者」?這裡給你答案!
    逆行者,即逆私情,行公益現在,逆行有了更多的含義,醫務工作者,鐵路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包括每一個在家自我隔離的人,其實都在逆行,因為我們正常的生活,不是這個樣子。區別在於這個逆是逆什麼,逆私情;行是行什麼,行公益。
  • 致敬最美逆行者!
    這些逆行者,他們是奔赴一線、與死神搏鬥的醫護人員,他們也是堅守崗位的警察、建設者、社工……他們還是學校裡忙碌奔波的老師、後勤人員和安保人員……正是每一位逆行者的毅然守護,才使得我們的居家更安全、更有保障。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我們製作了由我校劉大衛老師改編、方晶晶老師演唱的《為了誰》MV,致敬千裡赴援、醫者仁心的醫護人員,致敬身邊每一位堅守防控一線的逆行者!
  • 大學生用刺繡答卷 致敬逆行者
    學生刺繡作品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柯稱 通訊員葉濤)搶救病患的場景、戴著口罩的護士特寫、萌萌的卡通形象……近日,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文學院教師劉慧博士,陸續收到了120份手繡「逆行者」小像,這些同學們的原創作品也是期末考試答卷。
  • 《最美逆行者》豆瓣評分2.4,它真的是爛片嗎?
    千盼萬盼,終於是等到了第一部抗疫題材的影視作品《最美逆行者》的播出。《最美逆行者》17號在CCTV1首播,目前已經播出了13集,從目前的網絡評論來看,《最美逆行者》可謂是「一地雞毛」,除了被大部分網友吐槽劇情生硬,還被貼上了「歧視女性」的標籤,更甚者,《最美逆行者》開播之後評分一路到了豆瓣2.4,知乎0.7,之後,央視也不得不對節目進行了調整,暫停了節目的播出。作為一部由四位導演共同執導,多名編劇參與製作的大劇,竟然會落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