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評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然而能被稱之為千古一帝的,僅秦始皇。
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
毛主席評價:「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
01先看看秦始皇早期經歷
嬴政小時候在趙國充當人質,回到國後,漸漸嶄露頭角,發揮出他過人的才能,被其父親秦莊襄王欣賞不已,立為太子。
登基之初,權力卻牢牢掌握在母親趙姬與相國呂不韋手中,空有本領卻沒法施展。
十八歲時,他遭遇了由楚國牽頭,楚、趙、魏、韓、衛等國組織了最後一次合縱發兵攻秦,國難當頭,烏雲密布在大秦國天空之中。
此時的他,還並不能完全獨當一面,還需仰仗相國呂不韋以及其他秦國戰將。
秦國的強大是從孝公時代商鞅變法開始的,經過後面的幾位優秀的秦王發展,秦國確實已經確立了國力優勢,無論是兵員戰鬥力還是糧食生產、工具使用都對東方六國佔據優勢。
這種優勢碾壓一國是可以做到,但恐怕遠遠沒到碾壓六國之和的地步。甚至在五國伐齊前,齊國打得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又是稱臣又是割地甚至丟了函谷關。
02怎麼看秦始皇
13歲即位,用8年時間掌握權力,再用8年籌備統一戰爭,用10年一統天下,再用10年治理天下。
在位38年,完成了數代人數百年的歷史任務,我們不提倡用英雄史觀來解釋歷史,但秦始皇確確實實地改變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所謂千古一帝也。
他的目光,他的手段,他的思想遠遠地超越了戰國時代,甚至可以說超越了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後世沒有人說嬴政是思想家或是政治家,是因為他已經將他所有的設想都變成了現實。
統一一個國家,自古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戰國年代,夏商周雖然是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但也沒能像秦國一樣一統天下。
天下一統乃是眾望所歸,然而能做到的,也僅只有秦始皇一人了。
今天,關於秦始皇的評價越來越多,有褒有貶,但是歷史就在那裡,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角度,有每個人的看法。
首先,討論一個歷史人物,決不能脫離他所處的歷史階段與社會環境。
現代我們去評價秦始皇,是以上帝視角去評價,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
但是在他那個年代,儒家並不知道,所以儒家會批評秦始皇「焚書坑儒」。
只要我朝統治者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官方對秦始皇的評價就一定是褒多貶少。
如果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再是歷史唯物主義了,那麼對秦始皇的評價就會迅速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