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過去的爆炸
350年前(即1670年),法國修士Anthelme Voituret在狐狸座(Vulpecula)看到了一顆陌生而明亮的星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這顆恆星變得幾乎和北極星一樣明亮,但僅僅一年後,它就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人們稱其為「狐狸座CK」(CK Vulpeculae)。
長久以來,它一直被當作第一顆已知的新星(nova)——由於雙星系統(由白矮星和類太陽恆星構成)中的爆炸產生的天文學事件。2015年,天文學家首次否定了這一觀點,他們提出,狐狸座CK是兩顆正常恆星劇烈碰撞後的結果,它並不是新星。2018年,相關研究又有了新進展——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兩顆碰撞恆星中實際上有一顆是膨脹的紅巨星,其他人則認為,它是由褐矮星和白矮星合併形成的。
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OIRLab實驗室的一個研究項目中,印度艾哈邁達巴德物理研究實驗室和英國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國際雙子星天文臺(Gemini Observatory)對狐狸座CK進行了觀測及分析。
最新觀測結果顯示,這一神秘天體到太陽的距離約為10000光年,是之前估算距離的5倍。另外,它噴出氣體的速度也要快得多。
論文第一作者、天文學家Dipankar Banerjee補充道:「當我們發現一些氣體以高達700萬千米/小時的速度移動時,就意識到狐狸座CK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故事。」這意味著,1670年爆炸釋放的能量大約是之前估計的25倍,換言之,它比一次單純的新型爆炸要劇烈得多。
新發現給狐狸座CK帶來了新的謎團——就釋放能量而言,這種神秘天體介於新星與超新星之間——相較於新星爆炸,它過於明亮;而相較於超新星爆炸,它的亮度又過於微弱。天文學家目前還無法對其真實身份做出解答。
該項目組成員、雙子星天文臺的Tom Geballe解釋:「我們這項發現的關鍵點在於雙子星近紅外光譜儀(GNIRS)在星雲外部邊緣處獲取的測量數據。那裡鐵原子的紅移及藍移信號表明,星雲膨脹速度比之前觀測結果所顯示的要快得多。」
狐狸座CK星雲的視覺外觀及其速度特徵可以幫助天文學家識別宇宙歷史上類似天文事件的遺蹟——不論是在我們的銀河系還是其他遙遠星系。
科界原創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天體物理學快報》
期刊編號: 2041-8205
原文連結: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1/aouf-bft112420.php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