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期間的消費開支明顯增大,在小時候父母總是給我們買新衣服、新褲子、新鞋子等等,現在成年走上社會工作崗位了,有穩定的工作,有每月持續流入的薪水了,該考慮回饋給養育自己多年的父母了。過年期間你會給父母新年紅包嗎?
調查顯示:「86%給父母過年錢,36%的人打算給父母500元到1000元。其次是打算給父母500元以下的,佔到30%。打算給父母1000元到2000元和2000元以上的各佔10%。」騎牛看熊發現有14%的人選擇了過年期間不給父母錢,比例雖然不多但這也是一種現象,你身邊又有多少人會給父母錢呢?父母會接受在他們眼中始終長不大的「寶寶」紅包嗎?父母選擇不收錢反而是一種大概率的事件,當然兒女給不給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春節給父母長輩送紅包是自己的一份心意,不同的家庭也會有著不同的差別。騎牛看熊工作這麼多年來,從來沒給過父母一個過年紅包,因為我知道給了也是還回來的,與其「推來推去」還不如不送,但不送不代表不表示,帶父母出去旅遊、給父親買一箱茅臺、給母親買一件貂皮大衣,等等方式他們肯定會接受。過年的「年味」是要互相感受的,想讓家庭開心、孩子高興、父母覺得有面子,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錢上「捨得」。
春節期間送紅包給父母是比較常見的方式,送禮品、服飾、一同出遊等等形式也越來越常見。大家要明白給父母回饋只是一種形式,中國人講究的是孝道,平日裡的關心和照顧才是長久之計,切莫一年都沒有幾次聯繫,過年卻客客氣氣,這樣反而是本末倒置了。騎牛看熊認為在開開心心過年的同時,如何將自己的心意傳遞出去,這才是過年時應該去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