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咖說」是一個「搜集商業世界裡聲音」的新欄目,它更像是36氪的觀點廣場,匯集各行各業人士的觀點和洞察。在紛亂的熱點中,釐清脈絡;趨勢微末時,發現機會。歡迎在評論區進行討論交流,我們期待您的灼見。
圖片來源:Pexels
距離2021年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了,你做新年計劃了嗎?
很多人會把「新年計劃」寫成「新年願望清單」,那些不夠具體的目標在落筆時「躊躇滿志」,執行起來卻是「難上加難」。會做計劃,會拆解目標,根據自己的行為習慣循序漸進,進及時跟進調整,才能不讓計劃落空。
本期大咖說,就來和大家聊聊,做「新年計劃」前要做的那些「心理準備」。
循序漸進,從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習慣」開始
Alvin Ang,《從日本「Fudōshin(不動心)」哲學中,你可以找到內心的平靜》
研究表明,80%的新年計劃到二月份就會失敗。人們之所以沒有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目標太大,總想著「一步登天」。宏大的計劃往往會產生違反直覺的效果,最終使我們無所作為。與其設定永遠不會實現的遠大目標,不如循序漸進,但永遠不要停止前進。冰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們的速度非常慢,每天的最多只移動30米。然而,如果從時間跨度來看,這些古老冰原的逐漸移動最終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Larisa Andras,《堅持一年,這9個小習慣可以徹底改變你的生活》
培養好習慣也要慢慢來。如果你以前每天只喝一杯水,可千萬不要一下子增加到一天喝2升水。相反,你可以先試著每天喝兩杯,慢慢地增加這個數量。例如,你可以在你的盤子裡加一份蔬菜,在跑步機上多跑一分鐘,每天晚上多讀一頁書。選擇一些你急需的好習慣,慢慢地增加你用來培養好習慣的時間。當你覺得它已經成為你的習慣時,就可以開始著手培養下一個啦。
追蹤習慣,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法
Kolina Cicero,《學會了「習慣追蹤」之後,我的生活就此改變了》
對自己的習慣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會讓你處於主導地位,從我的經驗來看,這有助於你設定更合適的、可實現的目標。那麼你該怎麼了解你的習慣呢?答案是通過追蹤你的習慣。「習慣追蹤「這幾個字聽起來有點被動的意思在裡面,仿佛當一個人真正需要做的是朝最好的自己努力時,幹嘛要花時間去跟蹤他們的習慣呢?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這麼做。因為當你開始追蹤自己的習慣時,才更有可能建立可實現的目標,因此不必從明年重新開始制定目標和計劃。
Liz Huber,《每天只需8分鐘,用這8個步驟來實現目標》
追蹤並監測自己的目標達成進展,可以給你非常直觀的反饋信息,甚至還可以讓你體會到成就感,同時還能讓你了解,自己的目標達成策略是否可行。你可以通過Streaks或者Productive等移動應用來追蹤自己的日常習慣,或者你也可以通過Excel表格或者記日記的形式來追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追蹤進展,並不僅僅意味著追蹤自己的習慣養成,同時,你也應該從中探索自身適用的方法,分析和發現自己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的實際進展。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高效
Amir Afianian,《如何創建一個系統來保持高效?》
大多數效率高的人,其工作體系都包含三個主要的因素,即高價值任務、穩定的時間分配,以及自我監督系統。這是提高效率的三個關鍵點,無論其他內容如何變化,都是殊途同歸。把握好三個關鍵點,你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提高效率的「三層系統」。
Laura Vanderkam,《備用時段:高效規劃時間的新方法》
良好的時間管理即意味著能夠規劃一個彈性的時間表,而不是一個完美的時間表。當你每周為某件事情安排一個時段時,只有在其他事情不出問題的情況下,你才會去完成這件事情。如果你還額外安排了一個備用時段,即便在一切並沒有按計劃行事的情況下,你也有機會把它當作首要任務去完成。在某件事上不花時間和花一些時間是有很大區別的。你可以直接從「我從來不去練瑜伽。」和「在這瘋狂的一周裡,我還是要去練瑜伽。」發現二者的區別。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你可以嘗試對時間保持一定的悲觀態度,即假設有些事情可能會出錯,然後再做出相應的規劃。這是一種聰明的日程規劃策略,它同時也是一種聰明的生活心態。
Dan Silvestre,《高效能人士的 13 項時間管理技巧》
時間管理在於簡化工作方式,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這樣你就會有更多時間去玩、去休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間管理的重點是巧幹,不是苦幹。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不同的是大家對時間的利用方式不一樣。時間沒法存下來,也沒法借,你不能把時間保存下來供日後使用。你只能決定怎麼更好地把時間花在高價值的活動上,而不是低價值的那些。時間管理就是個選擇的遊戲:選擇要做什麼項目,要幹什麼工作,要遵循什麼樣的例程。
如何制定你的新年計劃
特邀作者「Lachel」,《2021年,我的幾點小建議》
我們的每一天,要去做 todo list,但更要去做 done list。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去思考:我這一天裡面,有多少時間,耗費在「低價值」的事情上?剩下能夠投入在「高價值」事情上的時間,又有多少?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100%的時間都能投入到「高價值」的事情上,但這是不可能的。實際上,按我個人的經驗,每天能把「低價值」的時間縮短到50%,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特邀作者「謝春霖」,《做計劃!不是列一份願望清單...》
當確定了一個目標之後,你就應該馬上開幹嗎?不是...你要學會先做計劃,學會以終為始,心中要先有那個「終」,你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始」,然後根據制定的計劃,步步為營,最終達成目標。那計劃應該怎麼做呢?按問題的困難程度,我們將遇到的事情分為EASY、NORMAL、HARD三個不同的等級,在不同等級下我們應採取不同的策略來應對,他們分別是:1. EASY模式:執行在這個模式下,完成任務並不難,核心是如何管理它們,你應該是使用GTD任務管理方式,將大腦清空,通過外接一個硬碟來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務。2. NORMAL模式:執行 × 計劃在這個模式下,直接開幹已經行不通了,你需要提前做計劃。3. HARD模式:執行 × 計劃 × 協作在這個模式下,你只做個人計劃已經不能勝任,你需要藉助團隊的力量。
Liz Huber,《如何改變生活?6步助力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每一年年初都是我們制定新年計劃的高峰期,但是希望你今年的計劃又沒有白做。新的一年開始之際,你應該評估你的生活,建立自身願景,消除心理障礙,優化時間安排,養成好的習慣,每天比昨天進步一點點,採取種種努力使你的成功十拿九穩。畢竟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我們只能決定自己的習慣,而正是這些習慣才決定了我們的未來。如果我們不創造和控制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環境就會創造和控制我們。
你的新年計劃有哪幾點?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分享一個你覺得一定能做到的新年目標,大家互相監督,一起努力~